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科技

台大團隊發現新毛囊幹細胞,可成對付癌症掉髮新療法

科技新報

更新於 2018年09月19日13:29 • 發布於 2018年09月19日13:45

有朝一日,接受化療的癌症患者們不必再擔心掉髮副作用。由台大醫學工程學研究所林頌然教授領導的團隊,在小鼠動物實驗中發現一種新的毛囊幹細胞,能在 12~36 小時內就完成分化並修復受損毛囊,團隊也在實驗中證明活化這種幹細胞後,可有效防止接受化療、電療造成的掉髮副作用。

正常人頭髮毛囊有 9 成都處於生長期(anagen),由於毛囊中的細胞不斷快速增殖分裂,平均 1 個月可長出 1cm 頭髮。但癌症患者在接受化療、電療(放射線治療)殺死癌細胞的同時,也會傷害這些快速增生的細胞,引發的結果就是髮幹斷裂於毛孔內、或是毛囊暫時性進入休止期(telogen)。

過去研究發現,可以刺激頭髮生長、毛囊再生的幹細胞位於毛囊上方的凸部(bulge),而不是下方毛囊球(hair bulb),因此被稱為凸部幹細胞(bulge stem cells),簡單來說,修復化療掉髮的方法就是透過活化凸部幹細胞,命其往下跑到毛囊球進行細胞修復動作。

▲毛囊結構示意圖。(Source:截自團隊簡報)

但林頌然教授團隊利用基因螢光標定方法,在活體小鼠實驗中追蹤毛囊細胞的動態,卻發現凸部幹細胞在受到低劑量放射線傷害後並未活化,反而是位於毛囊球最外層、平常被認為只有充當外牆功用的「毛囊球基底細胞」開始行動,展現幹細胞特性前去修補受到放射線傷害的毛囊。

林頌然指出,這種非典型幹細胞在 12~36 小時內就分化出構成毛囊的另外七層細胞(包括髮幹 3 層、內根鞘 3 層、陪伴細胞 1 層),修復受損毛囊;此外,研究團隊也發現注射 Wnt 蛋白可以加速活化這群幹細胞,防止高劑量放療與化療造成的掉髮。

這項研究展現了另一個活化毛囊的治療方向,不過團隊也預估,從動物實驗到進入人體臨床實驗、最終進入市場,可能還要歷時 5~10 年。

▲ 左為台大醫學工程學研究所林頌然教授。(Source:科技新報)

(首圖來源:pixabay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