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有聞青年

只開一次會,負面印象傳業界...職場新鮮人第一堂課:小舉動毀聲譽再也救不回

商周.com

發布於 2019年06月12日02:00 • Joey Chung (鍾子偉)
只開一次會,負面印象傳業界...職場新鮮人第一堂課:小舉動毀聲譽再也救不回
圖為示意圖。

最近,有人介紹一家東南亞的數位媒體公司給我們。創辦人幾天後寄信給我們,問是否能約個Skype會議,討論可能的合作機會。

創辦人本身是一位歐洲人,已經在東南亞待超過7年了。6年前,他創辦了這間數位媒體公司,一開始從馬來西亞,接著到泰國,很快就擴張到東南亞許多其他城市。這是一次非常愉快的談話,我們分享了彼此公司的基本情況、數字、未來計畫,以及我們未來在亞洲能夠有什麼樣的合作可能。

理論上,很多都很合理,如果我們兩間公司能夠合夥的話,彼此會有很多潛在的綜效。我們都蠻正面看到此事,掛上電話,我答應說會把這個帶到下次董事會,和投資人會議上討論。

巧的是,幾週後,在泰國有個大型數位媒體研討會,我們有些董事會成員也會參加。在那2天,我問他們對於這間公司的印象,他們覺得跟這間公司進行重要合作是否會是個好主意?

令我驚訝的是,我們其中一個顧問立刻說3年前,當這間公司在募上一輪資金時,該公司已經有聯繫過他了,所以他對於那間公司的成長算是蠻熟悉的。

我們顧問對於這間公司的觀點是比較負面,因為根據他的說法,他們3年前談的時候,創辦人看起來有點過度自信,甚至到有點傲慢和粗魯,覺得他們公司是整個亞洲在該領域唯一最特別的公司,所有感興趣的投資人都應該求他。這留下了一個糟糕的印象,我們顧問強烈建議我們不要碰。

為了得到更多意見,在同一個研討會上,我剛巧遇到了2、3個其他國際投資人,有些來自歐洲,有些來自香港或新加坡,我也問了他們印象如何。

他們同樣在過去幾年有跟這間公司碰面過,他們對於該公司同樣也都有負面印象,覺得創辦人至少在幾年前是過度自信,以自我為中心,不會是一個很好的夥伴。

總而言之,在我們談過的3、4個投資人中,幾乎多數的意見都是偏負面,對我來說要推動任何潛在合作都會非常困難,畢竟我們主要的股東或顧問都對該公司印象不佳。

有趣的是,那天,我身在另外一個國家,跟亞洲許多不同投資人聊,我們依然可以非常確定,在某些產業中,世界真的很小。

小到不管過了多少年,我們都應該要對自己的行為很小心,保護我們的聲譽,盡可能多交朋友,盡可能少製造敵人,因為我們永遠不會知道在每一個非常小的圈子,什麼時候事情會反撲我們,不管時間已經過了多久。

過去幾年在這裡創業,隨著時間過去,有個感覺是越來越強烈,就是每個業界和圈子真的很小。比如說,在台北投資圈中,大約有30到40個主要投資機構。在這個城市創業幾年後,很有可能每個人都多少認得彼此。

在最初幾年後,當你的新創公司剛開始成長越來越大,開始在台灣以外募資後,你會逐漸意識到在同樣業界,其他國家也是如此。有很小一群知名的投資人和投資機構在香港、新加坡和矽谷對於亞洲或是大中華區投資案有興趣。

這個圈子裡,各自國家中,每個人都認識彼此。訊息傳遞得很快,你永遠不會知道幾年前一個不好的會議或是負面印象、粗魯的行為會不會反過來影響未來的發展。

一個很好的例子是,對於許多畢業5到10年的年輕人,會逐漸意識到,同樣的業界,不管是媒體、科技或投資銀行,你年紀越大,你會發現都是同樣圈子。類似的一群人,在整個區域內都相互認識。這個時候,我們體認到永遠準時、盡可能對每個人都有最佳表現,不管他們的狀態或職位是什麼,並盡可能保持開放和有禮貌有多重要。

既然這週開始是大學或研究所的畢業季,如果要講一個非常簡單但重要的意見,能分享給所有準畢業生的話,我想應該會是這個通用的原則:

當我們年輕、充滿熱情和活力,急迫要證明自己時,往往容易犯錯,當別人拒絕我們或別人看似針對我們時,我們會太急迫或不禮貌。

在那時,因為我們不喜歡某人,而過於咄咄逼人或不害怕製造敵人,看起來很正常、普遍,沒什麼大不了的。直到我們年長一些,我們知道專業領域的圈子越來越小,發現就像生活其他層面一樣,多點朋友永遠比較好,特別是很小的城市或區域裡。

無論我們跟誰碰面,我們跟誰握手,我們在同樣業界中跟誰合作,盡可能對每個人都有禮貌、尊重和保持專業,不管他們的背景、學校或族裔為何。

世界真的不大,幾年前我們表現出來任何良好姿態或專業行為,幾年後可能會帶來正面幫助,但如果我們做不好,也會被記得,並在多年後,已經不太記得的時候帶來反撲。

責任編輯:葛林
核稿編輯:洪婉恬

延伸閱讀: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