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口服黃體素 有效對抗子宮內膜異位

優活健康網

發布於 2019年06月03日05:00 • 記者 張桂榕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根據統計,在台灣約有2~5%的人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表示有20~40萬的女性受到此病的困擾。在臨床上的主要症狀是經痛、不孕和性交疼痛。因子宮內膜異位症造成的巧克力囊腫有破裂的可能,在外力的撞擊、性交、激烈運動等任何施予腹部壓力的動作,都有可能造成囊腫破裂。當囊腫破裂會引起急性腹膜炎,需由專業婦產科醫生做手術處理。

某位30歲的室內設計師,曾在4年前因子宮內膜異位症造成巧克力囊腫,而接受手術治療,後來持續出現下腹部疼痛、解便不順,甚至持續反覆發燒超過一個月,就醫檢查確診為子宮內膜異位症復發,卵巢長出5公分的巧克力囊腫,且合併骨盆腔發炎感染,引起持續疼痛及發燒症狀。

子宮內膜異位症復發率高達5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吳珮如醫師表示,子宮內膜異位症是一種慢性疾病,最常見的發生部位以卵巢、子宮、骨盆腔及腹腔居多,引起經痛、骨盆腔疼痛、異常出血及不孕等相關症狀。並非切除病灶,就能永絕後患,5年內高達5成以上的復發率!

術後搭配新型口服黃體素 避免復發

針對較重度的子宮內膜異位症或巧克力囊腫大於5公分以上患者,吳珮如醫師指出,除了採用手術治療減緩疼痛與惡化,更建議術後搭配長期的藥物控制,不僅能加乘手術治療效果,還能防止復發及二度手術傷害卵巢。

目前通過健保給付的新型口服黃體素,不僅能緩解疼痛,也較無以往藥物的副作用,患者術後可以長期使用不需停藥,保持每三個月一次定期追蹤。根據日本研究顯示,在早期復發階段的病人,若以新型口服黃體素治療,可有效控制疾病,五年復發率降低至4%,為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帶來重複手術之外的治療新選擇。

20歲後的續發性經痛 建議就醫診察

20歲以前的經痛為「原發性經痛」,在子宮發育完全之後會自動痊癒或改善,20歲以後的「續發性經痛」就可能造成子宮肌瘤、子宮肌腺瘤、子宮內膜異位、卵巢腫瘤、骨盆腔發炎、骨盆腔充血或沾粘。

現代社會環境變遷、飲食西化及晚婚影響,子宮內膜異位症有年輕化之趨勢,如果經痛時間變長或頻率變高、性交疼痛或排便不正常等症狀,就應提高警覺,並主動尋求婦產科醫師診斷,以利及早發現及治療。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