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反送中》戴口罩、用假名、不自拍、不打卡……極權高科技監控時代,香港青年抗爭之道

風傳媒

更新於 2019年06月17日02:09 • 發布於 2019年06月17日02:09 • 張玉馨
銅鑼灣希慎廣場 20190616_香港16日下午「反送中」大遊行。(A.Y提供)
銅鑼灣希慎廣場 20190616_香港16日下午「反送中」大遊行。(A.Y提供)

因港府企圖迅速修改極具爭議性的《逃犯條例》,本月9日百萬港人走上街頭「反送中」,其後一周示威不斷,警民衝突更在12日(原訂立法會集會修例日期)達到高峰。當天,警方將示威定調為「暴動」,隨後以橡膠子彈、催淚彈暴力清場。在政府監控越發嚴密、抗爭自由越發收緊的情況下,此次「反送中」的香港示威者發展出新的抗爭模式,在發聲的同時自我保護、彼此串連。

港府曾清算雨傘運動成員,「反送中」以無領袖模式示威

這一次「反送中」遊行較2014年爭取「真普選」的雨傘運動相比,抗爭模式上更偏向「無領袖」模式。在雨傘運動後,面目較鮮明的抗爭者如黃之鋒、周永康、學者戴耀廷、陳健民等,皆陸續被判入獄。港府此舉引發社會譁然,更有人憂心這樣的「秋後算賬」恐引發寒蟬效應,使學界與青年政治冷漠。

香港學運三子:由左而右為黃之鋒、周永康和羅冠聰(AP)
香港學運三子:由左而右為黃之鋒、周永康和羅冠聰(AP)

《華盛頓郵報》報導,儘管如此,「反送中」仍吸引百萬港人走上與傘運相同的街頭。這一次,示威者多以社群軟體自主串聯,而非被所謂的「運動領袖」或既有組織動員到現場。在現場的參與者多是素未謀面,卻彼此傳遞最新消息與注意事項。當街上人人都是抗爭者時,除了能夠防範特定人士日後遭政府清算,更在抗爭當下使警方無法「擒賊先擒王」,提高警方執法的困難度。

維多利亞公園 20190616_香港16日下午「反送中」大遊行。(H.H提供)
維多利亞公園 20190616_香港16日下午「反送中」大遊行。(H.H提供)

監控時代下人人自危,示威者不留電子足跡

在無鮮明領袖、無特定組織的狀況下,示威者如何傳遞消息?答案是即時通訊軟體「Telegram」。在上周,Telegram在香港地區躍升為iPhone App Store下載率最高的即時通訊軟體。相較於更多人使用的傳統通訊軟體,Telegram號稱更加安全、更難被解碼監控、隱匿性更高。

香港反送中:11名學生被捕(AP)
香港反送中:11名學生被捕(AP)

在Telegram的香港抗爭群組中,流傳各種在抗爭中如何隱匿身份的注意事項,包含不要在社群網站使用真名、不要用自己的電話號碼註冊通訊軟體、改用拋棄式SIM卡、不要用電子票卡搭乘地鐵等等,一切都關乎如何避免在網路監控時代下留下電子足跡。

也曾經歷雨傘運動的反送中參與者Caden(為免日後遭到清算,受訪者不願透露姓氏)告訴《華盛頓郵報》:「我們比2014年時審慎得多。當時,警察還不太會用社群媒體來抓人。這一切對大家來說絕對是相當陌生。」Caden所指的是Ivan Ip被捕事件,警方在12日佔領行動之前數小時,以「串謀公眾妨擾」逮捕這名22歲學生,只因為他是Telegram上傳遞抗爭資訊的群組管理員。

連真名都不能使用,更遑論在臉書拍照打卡,呼籲大家關注。這對另一名抗爭者Alexa(為免日後遭到清算,受訪者不願透露姓氏)來說,在情感上是很大的不同。Alexa從小就常與家人一同參與和平集會,「我們那時也都會拍照然後上傳到臉書之類的,這能讓別人知道,你就在現場。可是現在,大家都把法案通過(指《逃犯條例》)等同於香港司法系統的崩壞,我們都很害怕,香港的法治將不復存在。」在從臉書轉移到Telegram時,Alexa順便把微信、淘寶、支付寶等中國App都一併刪掉了。

反對武力鎮壓 20190616_香港16日下午「反送中」大遊行。(新新聞郭晉瑋攝)
反對武力鎮壓 20190616_香港16日下午「反送中」大遊行。(新新聞郭晉瑋攝)
金鐘悼念現場 20190616_香港16日下午「反送中」大遊行。(I.C提供)
金鐘悼念現場 20190616_香港16日下午「反送中」大遊行。(I.C提供)

戴上口罩與護目鏡,防的不僅是催淚彈,更是北京政府的秋後算賬

除了不自拍不打卡,也不要拍到別人,Alexa說:「人們彼此之間流傳,不要在抗爭時拍照,要的話只能遠拍、不要拍到人臉。」抗爭者也紛紛戴上口罩與護目鏡,這些年青人害怕的並不只是警方清場時使用的催淚彈或胡椒噴霧,更是可能能夠識別身份的監控系統。

民間人權陣線(民陣)成員梁穎敏(Bonnie Leung)向《華盛頓郵報》表示:「中國政府會為了監視自己的人民用上非常多手段。」她舉例像是中國使用人工智慧來追蹤人民足跡,還有幫人民打分數的社會信用系統,「我們相信,這也有可能發生在香港。」

事實上,這場運動的核心,無疑與北京對香港日漸增加的控制力道息息相關。在回歸後這20多年來,中國逐步收緊香港享有的自由與自治,香港人對「中港界線」是否仍然存在的懷疑與恐懼,將他們推上街頭,這一份相同懷疑與恐懼也反映在抗爭模式的變化,使抗爭者走向匿名。

希慎廣場 20190616_香港16日下午「反送中」大遊行。參與者有意識不清楚拍攝其他示威者。(Ball提供)
希慎廣場 20190616_香港16日下午「反送中」大遊行。參與者有意識不清楚拍攝其他示威者。(Ball提供)

中港政府、警方越發靠攏,專家:這就是香港人為何站出來

這樣的懷疑與恐懼並不是沒有理由。在「反送中」之前的「反高鐵」抗爭中,一部分反對者所擔憂的,正是中國警方能在高鐵站執行中國法律,儘管極具爭議,這段連接北京與香港的高鐵路線仍在去年9月通車,自此,中國執法人員正式在香港城市的核心,有一個可以名正言順執法的區域。而在此次反送中抗爭中,群眾仰賴的Telegram也在6月12日遭駭客攻擊,試圖癱瘓伺服器。Telegram指出,攻擊主要來源為中國。

澳洲政策研究機構網路中心(Strategic Policy Institute’s Cyber Center)的研究員霍夫曼(Samantha Hoffman)對此指出,中國搜集大數據的方式,就是專門針對如何防止人民走上街頭來設計的。霍夫曼形容這是「斬草除根」,是先發制人的維安手段,而研究者們並不清楚,香港警方在多大程度上和中國合作,採用這類型的監控科技和工具。

人權觀察的中國研究員王松蓮說,中港警方的合作「非常不透明」。根據中國政府的新聞稿,每年約有150名警員被送往中國的精英警校接受「意識形態與實務」訓練,此外有更多員警定期接受「近身搏擊、審訊技巧、犯罪調查和槍械使用」等訓練。

王松蓮也表示,香港正在發展「智慧城市」,但是並不清楚背後是哪些公司在參與。她說:「當這座城市越發電子化,人們也擔心自己的電子足跡會遭到追蹤、搜集和監控……是什麼樣的中國公司在協助搜集香港的資料?他們會不會將資料傳回去?」(推薦閱讀:「香港不退,我們就相陪!」萬名台灣人上街 民進黨團幹事長管碧玲當場承諾反送中修法

曾針對香港抗爭文化撰寫專書的澳籍律師戴安通(Antony Dapiran)認為,中港的靠攏是人民抗爭的最根本原因,他說:「他們不相信北京,不相信他們的政權和司法系統,也不喜歡北京和香港之間越發模糊的界線。」

《 ☞ 加入風傳媒line好友,每日提供給您最重要新聞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