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千億地產王林陳海 靠「猴群管理」跨界壯大

商業周刊

發布於 2018年04月25日08:59 • 馬自明
千億地產王林陳海 靠「猴群管理」跨界壯大
聯合報系/陳正興攝

今年年初,台灣建案推案量最大的寶佳機構在南港展覽館裡舉辦尾牙,席開二百五十桌,但其中約七十桌、接近七百位,請的全是金融業,大到董事長,小到業務員,不分官階,不分退休或在職,全都入席。

忙著穿梭尾牙各桌,招呼這群金融業面孔的,是一位年紀超過七十歲,白髮蒼蒼的老先生,他是寶佳機構的創辦人林陳海。

向來低調的他,一條西裝褲穿十年,磨出毛邊也不換。但這位地產大亨,身價超過千億元,財富實力不在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之下;買金融股,一出手,現金兩百億元,金控老闆對他高度警戒,台新金董事長吳東亮、王道銀行董事長駱錦明對他也畏懼三分。

這三年來,林陳海攜手四十四歲的兒子林家宏,大筆購入台企銀、三信商銀、永豐金持股;最近的戰役是,他左手敲進華票一七%股權,讓早想購併華票的駱錦明,不得不分出董監席次,與他共治;右手進逼台新金,買進九%股權欲爭奪董監席次,吳東亮只好縮減董監人數,把當選門檻拉高,就怕二十五年的金融基業,一夕變天。

林陳海究竟有什麼本事,一跺腳,金融界就跟著地震?他的左右手、現任寶佳機構董事長李其白,曾對媒體形容:我們(指寶佳集團)就像是「一群猴子」。

為什麼他這樣說?

●林陳海抓緊2次機會,逆勢坐大

1946年:於宜蘭出生
1985年:擔任明峰建設總經理
1991年:成立寶佳機構,推平價宅
2003年:機會1》SARS房產大跌,寶佳逆勢崛起
2011年:參與投資台中銀
2015年:和蔡友才、尹衍樑成立鑒機
2016年:機會2》蔡友才、尹衍樑退出,接手鑒機
2017年:先後參與農林、三信商銀董監改選,是其幕後推手
2018年:參與華票、台新金董監改選,提名董監人選

放猴群摘果
內部創業制,幹部身價十億

寶佳機構員工總數估計超過一千人,林陳海就是這群猴子的猴大王。他的「猴群管理」,讓他成為千億富豪,更從地產王,跨足為地產界持有金融股價值最高的金融王。

寶佳連續八年都是推案冠軍,一年推案量逾三百億元,但寶佳不是靠一家公司辦到的,它旗下擁有約七十家子公司,數量排名建商第一,稱為佳瑞、佳展等的「佳」字輩,就達十二家。

這群子公司,資本額大多只有兩千萬元,稱不上大公司。他們像為數眾多的猴群,手持猴大王給的工具,分別到各個樹頭摘果,多摘的果實自己留著,其餘拿回花果山,奉獻給如孫悟空的猴大王。

林陳海一週只上班兩天,一天去新北市五股的寶佳機構總部,一天去桃園的寶佳分部;近年來,更是退居幕後,半數的時間都在澳洲經營物業,在台灣的地產事業,則由李其白接手打理。

林陳海敢放手,讓旗下的「猴群」四處摘果,原因在於寶佳內部的創業制度。

寶佳的任何一位員工都可以自立門戶。你只要找到一塊地,提出建案計畫,核可後,只須自付兩成到三成資金,其他七成到八成的資金,林陳海幫你出,並運用母公司資源,幫你找建商、找設計師、找代銷。

如果你的建案暢銷,不但林陳海賺得多,你也賺得越多,因此寶佳的子公司,這十五年來,數量成長約八倍。據了解,當年和林陳海一起打天下的高階主管,現在個個身價在十億元左右。

只管大方向
但誰敢咬布袋,重罰十倍錢

「他(指林陳海)只管大方向,不愛自己插手,大部分的事都交給專業經理人去盯,」與林陳海家族熟識的金融界高層指出。

林陳海用同樣的原則,進軍金融業,他負責出錢,但實際操盤的人,交給專業。他找來合庫票券前董事長唐楚烈、萬泰銀行前財務長吳素秋等人,組成約十五人的金融團隊,為他操盤資產規模兩百億元的寶佳資產管理公司。

外人看寶佳,如同一盤散沙,子公司招牌獨立,連寶佳名字都不掛,但林陳海雖給旗下主管胡蘿蔔吃,誰敢不聽話,棒子照樣打下去。

他生活低調簡樸,堪稱建商界的「不沾鍋」,只跟老朋友往來,平常幾乎不應酬、不交際,跟政治圈也不常往來,連吃飯通常都是一碗清湯麵。建商代銷表示,雖然有千億元身家,但他兒子林家宏也不敢買超跑,「如果想開超跑過癮,他就跟朋友借。」

如此「清湯掛麵」的作風,林陳海也要求寶佳和其他協力廠商比照辦理,不能送禮、不能應酬,違反就嚴懲。林陳海曾經立下一個規矩:假設包商明明只用七分錢買材料,卻虛報成十分錢,抓到則罰十倍的金額。

強打「快策略」
蓋屋僅一年半,一天賺一億

猴子摘果,貴在敏捷。寶佳與其他建商相比,厲害在獨特的快速施工法,別人花兩年以上才能蓋好的房子,寶佳只要花一年半,省下的時間衝銷售,景氣不佳就降價賣,賺到錢後,立刻開發下一個建案。

寶佳內部升遷的捷徑,就是以最快速度,把房子賣出,賣越多越好,若要當上副總經理,最低標準更是賣掉一千套房屋。寶佳賣房策略是「量重於質」,賣得大多是瞄準首購族的平價宅,建案地點多在新北市、桃園市郊區一帶,不在台北市的高價住宅區裡打仗。

這是林陳海迅速成為台灣建商龍頭,累積千億身家的關鍵,寶佳現在每天開門,一天就能賺進一億元,比第一金、彰銀還會賺。林陳海曾對媒體說過,他存到第一個一百萬元,花了七年;存到第一個一億元,花了二十年;但存到一億元後,財富是以倍數在成長。

認識林陳海的銀行業前高層表示,寶佳在銀行界是「在這借一億元,就在這存兩億元」,資金雄厚。林陳海為省利息支出,買地是用現金交易,偶爾有土地融資,但額度也從不用完;他也從不關銀行帳戶,在銀行累積的存款,常高達數億元甚至上百億元,給足銀行主管面子。

林陳海往來的清一色是公股銀行,包括合庫、兆豐銀等,先前雖偶爾買買公股銀行股票,但金額不算太大,而且報酬率也不高,甚至是虧錢。

但三年前,林陳海與兆豐金前董事長蔡友才、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共同成立鑒機。但隨著蔡友才超貸風波掀起,尹衍樑退出,林陳海一手承接鑒機,外界才注意到,他對金融業的高度興趣。

「做地產的,穿的是汗衫,頂的是太陽,每天工作是水泥沙土;做銀行的,穿的是西裝,吹的是冷氣,每天工作是等人求他借錢,」一位金控副總經理指出,地產和銀行,是兩個世界。

攻金融有挑戰
簡樸、不沾鍋風格反成障礙

「寶佳總部大廳只有不過五坪大,任何一家金控總部的大廳都五十坪大,氣派不一樣啦!」嫻熟財經領域的律師觀察表示。

雖然寶佳日賺上億,但地產遇到逆風,資金週轉不及,仍得看銀行臉色,與其把地產傳子,不如傳一家銀行。林家宏也曾表示,如果他面前有兩本書,一本地產,一本金融,他毫不猶豫會拿起金融那本讀。

林陳海從工地監工起家,深知地產業的辛苦與高風險,希望從「求人」的行業,跨足「被人求」的行業,這或許是林家父子跨足金融的背後原因。

但他擅長的「猴群管理」,在地產界奏效,在金融界不見得能發揮作用。一位政界人士指出,林陳海雖多少有些政治關係,但他不愛應酬,旗下主管也少應酬,扎根並不深。

「但金融界有誰不努力經營政治人脈的?」這位政界人士表示,因金融業資金來自人民存款,受政府高度監管,若觸犯法網或游走灰色地帶,背後沒有深厚的政治關係,不容易善了。

金融業不但得有良好的黨政關係,且是面對民眾的行業,必須營造出高度信賴感,忌諱主事者形象不佳,破壞金字招牌。而這點,林陳海似乎顯得有些躁進。

一位不具名的財經律師分析,寶佳曾在去年十二月時支持樺福建設創辦人張綱維,取得三信商銀三分之一的董事席次,由於張綱維行事作風頗受爭議,連帶寶佳跟著受累,此舉不但讓金管會喊出「金金分離」,試圖勸退寶佳爭取台新金董事,各金融業也對寶佳提高警覺。「我認為寶佳在三信商銀的做法,是非常stupid(愚笨)的策略,」他指出。

目前,王道銀行已和寶佳達成共識,王道銀行取得華票三分之二董事席次,而寶佳取得另外三分之一。但吳東亮全力防守寶佳,金融界高層指出,寶佳取得的席次是「零到一」,頂多只能拿下一席,難以撼動吳家經營權。

台新金董監之爭
就算沒搶下一席,也是贏家

金融圈盛傳,吳東亮與林陳海,近期曾各帶著數名幕僚,雙方餐敘會面,但對董監席次分配,沒有共識,最終引爆徵求委託書大戰,選舉結果將在六月八日分曉。台新金總經理林維俊僅願證實,雙方有會面,氣氛輕鬆。

據了解,台新金不願讓出任何一席給寶佳,已簽下民間主要委託書徵求顧問公司,掌握五成票源,穩拿五席以上;寶佳除提名林家宏、吳素秋擔任董事外,另提名曾任職台新金策略長、巴克萊台灣區總經理林景聰擔任獨立董事,爭取占台新金股權二六%的外資青睞票,目標至少拿下一席。

「如果大家不希望我們做,我們就不要做(指加入董事會),」林家宏在今年三月的媒體餐敘上指出,除台灣金融股外,他也在看歐洲的銀行,如巴克萊、滙豐,甚至愛爾蘭銀行。言下之意,寶佳就算連一席董事都沒拿到,似乎也沒太大關係。

其實,寶佳是進可攻、退可守。台新金在二○一六年年初,股價最低不到十一元,如今已逾十四元,漲幅接近三成,寶佳手上的台新金股票可能快要解套,甚至早已獲利,這場董監之爭熱鬧開打,不論結果如何,寶佳都會是贏家。

●寶佳投資金融股,賺得多、賠得少

公司:華票
進場時間:2015年
持股比率:17%
持股市值金額:33.3億元
估計未實現報酬率:32%

公司:台新金
進場時間:2014年
持股比率:9%
持股市值金額:128.5億元
估計未實現報酬率:-1%

公司:永豐金
進場時間:2017年
持股比率:9%
持股市值金額:105.4億元
估計未實現報酬率:9%

公司:三信商銀
進場時間:2014年
持股比率:8.14%
持股市值金額:5.4億元
估計未實現報酬率:--

公司:台中銀
進場時間:2011年
持股比率:6.7%
持股市值金額:22.5億元
估計未實現報酬率:-9%

公司:台企銀
進場時間:2014年
持股比率:1.88%
持股市值金額:10.3億元
估計未實現報酬率:-5%

註:市值金額為4月20日統計;三信商銀因未上市,股價以10元計算;報酬率依照年均股價推估,非實際報酬率
資料來源:寶佳
整理:馬自明

延伸閱讀: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