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十警訊揪失智危機!家有失智長輩,春節飲食、出遊,注意這8件事團圓過好年

華人健康網

發布於 2020年01月19日22:20 • 記者洪毓琪/台北報導
透過「失智症十大警訊」有助民眾辨別長輩是否具失智情形,若有2個以上的徵兆符合,建議應儘速前往就醫,尋求專業醫師進一步評估、釐清有無失智問題。(圖片/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透過「失智症十大警訊」有助民眾辨別長輩是否具失智情形,若有2個以上的徵兆符合,建議應儘速前往就醫,尋求專業醫師進一步評估、釐清有無失智問題。(圖片/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年節將至,多數家庭忙著準備年節賀禮、拜訪親友,但若家中成員有失智長者,突然頻繁的人際互動與飲食調整,可能造成其身心上的不適。台北慈濟醫院身心醫學科醫師暨失能服務中心主任李嘉富提醒,做子女的除了多留意家中長者是否具潛在失智風險,及時就醫外;家有失智長者的朋友,更要做好年節飲食與出遊規劃,以避免加劇失智長者症狀。

* 65歲以上失智盛行率達3%以上,每增加5歲,罹患率增加1倍*

根據內政部統計處數據顯示,我國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佔總人口比率的14%以上;換言之,每7人中便有1人是老人,已達到世界衛生組織定義的「高齡社會」標準!台北慈濟醫院身心醫學科醫師暨失能服務中心主任李嘉富表示,民眾年齡越大,發生失智的比例越高。根據統計,「目前台灣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失智盛行率達3%以上,且年齡每增加5歲,罹患機率就會增加1倍。」

至於失智症的成因究竟為何?李嘉富主任指出,舉凡:退化、腦中風或慢性腦血管病變、營養失調、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等複雜病因,皆可能引發失智症,使患者表現出不單是記憶力、語言能力、空間感、注意力等認知功能的退化,甚至合併情緒性疾病,出現干擾行為、性情大變、妄想或幻覺等症狀發生。

返鄉多注意!失智症有10大警訊,若長輩符合2個以上徵兆應速就醫

因此,李嘉富主任表示,民眾如果返鄉發現父母有不尋常的行為、表現,應先避免責備,可先試著利用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提供的「失智症十大警訊」辨別長輩是否具失智情形,若有2個以上的徵兆符合,建議應儘速前往就醫,尋求專業醫師進一步評估、釐清有無失智問題:

《失智症十大警訊》

1.記憶力減退到影響生活。

2.計劃事情或解決問題有困難。

3.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務。

4.對時間地點感到混淆。

5.有困難理解視覺影像和空間之關係。

6.言語表達或書寫出現困難。

7.東西擺放錯亂且失去尋找的能力。

8.判斷力變差或減弱。

9.從職場或社交活動中退出。

10.情緒和個性的改變。

春節期間親友來來去去、居家環境變動大 做好8件事不影響失智症長輩

李嘉富主任也提到,若家中長輩已有失智問題,做親友的更要注意,由於失智長者多半缺乏安全感、焦慮情節較嚴重。尤其是,在過年期間失智長者突然遭受兒女返鄉、親友拜訪看見不熟識的家人、朋友,以及大掃除、居家環境改變之刺激下;更可能因此產生不安全感,加上認知功能退化、無法準確表達,恐將加劇上述情形的發生。

面對這些狀況,李嘉富主任除了強調,家人們需學習更有耐心,當患者出現重複行為或情緒起伏時,切勿第一時間拒絕或與其爭辯,應了解需求並適時滿足,或轉移注意力外,同時針對失智長者在年節的照護上,包括飲食、出遊有以下8大建議和提醒:

《飲食》

1.可安排失智長者與家人同樂之活動,如引導患者做拿手菜、手作年糕或碗粿等懷舊美食,患者透過親手料理記憶中的美食之過程,有望改善病症。

2.因長輩的咀嚼功能可能退化,進食糯米製品如年糕、麻糬、湯圓等較黏稠的食品時,應先切成小塊,避免噎著;食用時切忌嬉戲,以免發生意外。

3.注意食物包裝中的防潮包、乾燥劑及暖暖包,避免長輩誤食。

4.遵照醫囑,定時服用慢性病藥物。

《出遊》

1.可讓失智長者穿著熟悉、色彩鮮艷易辨識的衣裝,配戴愛心手鍊、衛星定位器或在衣服上繡姓名及電話,以利走失協尋時使用。

2.儘量安排兩人陪同,若出入地點有兩個以上出口時,更須特別留意。

3.約兩成五的失智長者於天黑後至入睡前,有昏昏欲睡、混亂等症狀,提醒行程安排切忌過於匆忙,應於傍晚前回家。

4.車上可準備紙尿布或尿壺,以備不時之需,也可攜帶失智長者熟悉的隨身用品,增進安全感及穩定情緒。

加入華人健康網LINE@好友,健康資訊不漏接!

延伸閱讀: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