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人際

匱乏心理學:習慣衝動購物,是因為內心渴望被愛

女人迷Womany

更新於 2020年04月13日03:22 • 發布於 2020年04月12日03:00 • 貓心—龔佑霖

匱乏感,似乎是我們常常會有的一種感受,它比較不像是情緒,而比較像是我們的一種狀態。

有許多人,在匱乏感來襲時,或許會和我一樣,想透過購物來滿足自己,卻沒有意識到,原來購物慾的背後,其實躲著匱乏感在偷偷作祟。

物質無法取代的母愛

我的媽媽是一個很節儉的人,一套衣服總是穿了二、三十年還在穿,但在我小時候,她總不吝於花錢在我身上,我爸爸說,我小的時候,想要什麼玩具她都會買給我。然而,雖然我想要的玩具都買得到,我和她之間的依附關係並不好,我不知道該怎麼跟她相處,她幾乎不曾說過我的好話,每次想和她分享一些事情,總是會被她潑冷水。

圖片|來源

記得我小時候,有一次聽了班上一個女同學的話,去打了另一個男生,我媽媽知道之後便對我說:「難道別人叫你去吃屎,你就要去吃嗎?」即便如此,我還是一直和她分享我的事情,從不隱瞞,現在想起來,也許是亞斯的特質,讓我一直認為要誠實吧?

然而,一直到高中的某一天,我終於決定不和她說心裡話了。那一次,是我很難過地和她說,我喜歡的女生不喜歡我,她只回了我一句「天涯何處無芳草,好好讀書,以後就會有很多女生喜歡你了。」終於,我明白了一件事情,我媽媽不知道怎麼同理我,和她說祕密,等於是把心裡最脆弱的一塊掏出來給她戳,於是,我閉嘴了。

在親情不能滿足我的情況下,友情也無法提供我適當的支持。在開始上學之後,由於我長得不好看,牙齒暴牙,又因為亞斯伯格的特質而人緣差,常常成為同學們取笑的對象。因此,我的情緒常常沒有出口,唯一的寄託,便是親情和友情之外的愛情了。

我的愛情過得並不順遂,先是國小到高中,單戀一個女生五年,高中到大學,又單戀一個女生兩年,原本以為沒有人會愛我的我,在升大二時,交了第一任女朋友,但只維持了兩週就結束了。後來雖然也有維持比較久的對象,但大多的伴侶都有一個特質:「我們只是相戀而在一起,對方並沒有辦法讓我覺得被懂」。

因此,我感覺到我的心總是匱乏的。

除了不斷在愛情當中尋找安全感與連結感之外,我也有很強的購物慾,在大學之後,我不斷地用服裝裝扮自己,然後出去旅遊總是會買東西回來放,也會買一些拿來送朋友以及女友——即便我和他們的關係更需要的或許是溝通,但卻總是用金錢與物品來交換快樂,我嘗試用物品交換與對方的連結感,卻總是落空。現在回想起來,這樣的交換,似乎就好像我的媽媽不擅長與我建立依附關係,因此總是透過玩具來填補我們之間的關係一般。

購物的衝動,來自心裡的匱乏

買衣服、鞋子、娃娃、紀念品或許不是什麼問題,但最大的問題是,我買太多了,多到家裡根本就放不下,有一些玩具長時間堆在櫃子裡,我都已經不記得她們了。

為什麼我們會因為匱乏,而不斷的買東西呢?這可能是因為,買東西可以帶給我們滿足感。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經驗?在心裡很低落的時候,朋友帶你去吃大餐、去夜唱、去跑山、去血拼,你的低落就突然好了許多?那是因為,在我們從事一些可以為我們帶來期待感的事情時,我們的大腦會分泌一種名為多巴胺的物質,讓我們想要去得到他,讓我們產生動力去得到它。然而我們都知道,得到喜歡的東西之後,快樂並不會永遠持續,就好像心理學家曾經研究過中樂透頭獎的人,在中獎過了一段時間之後,他們的快樂感和一般人並沒有差別。

圖片|來源

好的依附連結,將能減少匱乏

然而,歸本溯源,會讓我們覺得匱乏的,正是缺乏好的人際連結。事實上,有實驗支持,如果你今天身處在一個充滿連結感的環境裡面,你反而會選擇去和其他人交心、談話,而減少了購物的慾望。

我曾在《當相愛成為犯罪《禁愛世界》:每一個人,都需要情感連結》一文中引用海利(Johann Hari)在 TED 的演講:當年在越戰中的美軍,有 20% 服用海洛因,但是當他們回國之後,95% 的人都戒除了,而他們戒除的原因,正是因為他們回到了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當中。

而葡萄牙曾經是一個毒癮氾濫的國家,有百分之一的人口吸食海洛因,但他們政府用了一個很特別的政策,來改善這些人成癮的行為:他們提供大量不同的職缺給吸毒者,提供貸款幫他們創業,目的是讓這些吸毒者,能有一個每天起床的動力。而結果呢?他們找回了生活的目的、生活中的連結、與社會重新有了關係。這樣的政策過了 15 年,得到的結果是,葡萄牙的吸毒者下降了 50% ,獲得了空前的成功。雖然這兩個例子都是毒癮,但事實上,在我們大腦對於毒品上癮的機制,和購物慾一樣,都是來自於多巴胺系統。

因此,如果要真正放下對物慾無止盡的追求,或許找到人際連結,還是最重要的事情。

「成癮的反面不是戒斷,而是關係。」——海利(Johann Hari),TED Talks

減少花費的兩步驟:暫停和替代

許多人的父母,因為在小時候物質的匱乏,不希望自己的小孩也過那樣的苦日子,因而選擇用物質來取悅我們,讓我們衣食無缺,或許他們覺得這是表達愛最好、最直接的方式;然而,他們不了解的是,他們父母沒給他們的,不只是物質上的滿足,更重要的其實是依附上的連結。因此,他們並不知道要如何同理我們、如何和我們建立連結,使得我們在豐衣足食的情況下,內心依然感到匱乏。

因此,要面對這樣的匱乏,透過人與人之間的連結,建立起自己的交友圈,我覺得這才是減少購物慾最根本的方式。

對我而言,要減少購物慾有兩個步驟:「暫停」和「替代」。

圖片|來源

首先先談談關於暫停的部分:

過去的我,也是不斷地在揮霍,直到出社會之後,開始意識到自己的金錢狀況可能不允許自己這麼做,於是我在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之後,我開始試著告訴自己:「衣服、鞋子的款式還會再出新的,裡面肯定也有你喜歡的,不一定要現在就買。」「雖然布偶很可愛,但每次抱了一下之後就不想再玩了,丟在那兒反而是一種負擔,等到以後如果真的比較有錢了,即便要花更多的價格才能買到過時的東西也沒關係,因為到時候的我會比現在更有餘裕去負擔這些玩具。」

有時候,不必太急著完成所有你想完成的事情,留下一些資本,來愛未來的自己,給未來的自己享受,或許也是克服衝動購物的方式。

那麼,如果你能夠暫停之後,又該如何做出替代呢?

下一次,再因為工作、課業、人際狀況覺得精疲力竭時,不妨來一場心靈之旅吧!與其去大吃一頓、大買特買,不如三五好友約在咖啡廳,好好地來交換彼此生活的近況,而在交換近況時,讓我們試著把重心擺在聆聽與回饋上面,透過傾聽彼此的困擾,試著運用了解、確認、關懷的三步驟[1],而不要把重點擺在「比較誰過得比較好」與「否認對方的情緒」上:

  • 了解:確實傾聽對方所說的話,試著了解她想表達的意思,讓訴說的人能夠感覺到你確實接住對方了。
  • 確認:你給予的回應,能夠讓對方感受到你是接納她的,讓她能夠確認妳確實是能夠同理她的。
  • 關懷:你的傾聽,能夠讓對方感受到,她過得好不好,是妳很關心的一件事。

在這裡,有一個小建議:先給予對方情緒面上的支持,先認同對方有這些情緒是正常的,如果有實質上有幫助的意見,在確認對方是否準備好要接受建議之後,再給予對方,畢竟重要的是讓對方感覺到被涵容之後,對方才有可能了解到你懂她真正的需求是什麼,進而會參考你的意見去做。所以說,透過了解、確認、關懷,建立好彼此的信任之後,再給予一些實質上的幫助,會更能對症下藥,也不會讓對方感到「你根本就不懂我,只會一直給建議而已。」

透過心的交流,讓彼此建立起良好的依附關係,這樣的滿足感,會比起購物來得更長久。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追蹤粉專 Psydetective-貓心

延伸閱讀:

「別人越追,我越想逃」關係裡的「互補」可能源自你的家庭
「別人越追,我越想逃」關係裡的「互補」可能源自你的家庭

「別人越追,我越想逃」關係裡的「互補」可能源自你的家庭

加入女人迷 Line@,好內容不再漏接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