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剖腹產下雙胞胎4周後 坐月子期間罕見大量血崩

NOW健康

更新於 2019年11月20日09:34 • 發布於 2019年11月20日09:34 • 詹舒婷 報導

【NOW健康 詹舒婷/台北報導】37歲王小姐接受人工試管嬰兒成功懷上雙胞胎,經剖腹產後,卻在生完4周滿月後出現延遲性產後大出血,當時人還在坐月子,緊急送醫後確診為延遲性產後大出血,屬於罕見的子宮內右側血管瘤造成大出血。

 

國泰綜合醫院婦產科主任蔡明松說明,俗稱血崩的產後大出血,大多數發生於剛生產完的24小時內,也稱為「立即性產後出血」;而「延遲性產後出血」是指發生在產後24小時至產後12周內。

 

王小姐是在產後4周上廁所時發生無預警大出血,當時大量血液順著大腿往下滴,甚至還流出半個手掌大的血塊,因為血流不止,導致頭暈、站不住,月子中心緊急將她送至國泰醫院急診室,透過藥物施以「經導管動脈栓塞術」(TAE)治療,才挽回1命,保住子宮。

 

蔡明松指出,「延遲性產後出血」的出血量並不多,很少超過1,000C.C.,機率僅約1%,王小姐就屬於此極為少見的延遲性產後出血個案。王小姐在急診時緊急輸血2,000C.C.,才保住一命,當時她的血紅素僅為7mg/dL,遠低於正常值12至16mg/dL。

 

造成延遲性產後出血的原因眾多,例如,胎盤殘留、植入性胎盤、子宮血管瘤及或凝血功能障礙等,一旦大量出血時就會面色蒼白、四肢無力、胸悶、心悸、出汗、焦躁不安、意識混亂,甚至暈厥。

 

蔡明松分析,王小姐因做過試管嬰兒、子宮鏡,並歷經剖腹產,這些因素都可能造成子宮內血管瘤破裂,才導致產後大出血。在治療上,首先以藥物治療為主,如果無效時,就必須採手術處理,包括B-Lynch縫合術、子宮切除術或經導管動脈栓塞術。

 

「經導管動脈栓塞術」是利用血管X光攝影方式,將微導管沿股動脈尋找至出血點,再將栓塞物打入動脈內或以氣球將供應子宮血液的動脈塞住,幫助產婦止血,子宮也得以保留。

 

蔡明松提醒產婦,在生產後出院至坐月子期間,應多注意傷口及出血量,若惡露持續排不乾淨、顏色呈紅色,或突然流出大量鮮血或血塊、或有發燒(出血易細菌感染)、臉色蒼白、心悸、頭暈或不正常腹痛等症狀產生時,應立即回診就醫。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