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便宜又容易生產,太陽能後起之秀如何在市場求生

科技新報

更新於 2020年02月17日10:59 • 發布於 2020年02月17日14:28

目前太陽能市場以矽晶太陽能電池為主流,幾乎占了九成的市場,不過如今還有許多新興技術正慢慢崛起,距離商業化只差臨門一腳,但未來這些後起之秀該往哪條路發展呢?

矽晶太陽能是發展最悠久、技術也最成熟的太陽光電技術之一,再生能源能與燃煤發電相競爭,這項技術功不可沒,但有機太陽能、鈣鈦礦太陽能等新興技術表現也可圈可點,都具有材料易獲取、製造成本低、可搭配可撓基板等優勢,有望裝在無人機、充電器、汽車和建築物外牆上,甚至有機會跟衣服合二為一。

不過新興技術首先得走對「第一步」,不然可能會無法度過新創的「死亡之谷」,慢慢走向失敗。

或許很多人在新興太陽能有關的研究或報導中,可以看見「比過去技術還要便宜」、「材料成本低」、「效率更高」等註解,麻省理工博士後 Ian Mathews 表示,但是等到要跨入商業化大門、準備建設廠房時,這些優點可能也會變成缺點,他們得設定嚴密的計畫來確保可以讓材料與技術大規模商業化。

Mathews 指出,新技術發展的其中一項難題,就是實現大規模製造的成本實在太高,對於一間新創公司來說,很難籌到一大筆錢來建設生產廠房,這道門檻人人皆懼。

對此,麻省理工團隊對各個新興技術進行分析後,認為鈣鈦礦太陽能等技術可瞄準建築整合太陽能(BPIV)、自供電(self-powered)微電子設備等利基市場前進。先前美國國家再生能源實驗室(NREL)也認為,未來新一代太陽光電可以朝航太和無人機、可攜式電源(行動電源)與交通運輸三大領域進攻,這些市場應用都可在未來 10 年內達到 GW 級。

不管是麻省理工、還是 NREL 科學家,他們都認為人們更容易在尖端產品下重金研發,假如新型太陽能具有靈活應用優勢,又或是適合各種外型的建築,那麼開發商可能會付出更多心力,因此相較於直接設廠,瞄準利基市場才會有更多的拓展機會。

畢竟若要直接將技術投入市場,初期成本相當高,可能要花費好幾億來建造一座公用事業製造工廠,研究人員認為,那倒不如把錢花在提高產品的應用價值,這雖然也會需要 4,000 萬美元的投資,但更為實際,採取以技術領先戰略,Mathews 表示,這種方法也能應用在電池、儲能系統等其他領域。

現在市面上也有許多有潛力的鈣鈦礦太陽能技術,像是英國的 Oxford PV、美國的 Swift Solar 與波瀾的 Saule Technologies ,縱使他們目前都還沒實現規模商業化,但他們距離最近,其中英國 Oxford PV 主攻串疊型太陽能,其轉換效率已達28%以上,Swift Solar 與 Saules Technologies 則分別研發可撓式與噴墨印刷式鈣鈦礦太陽能,研究人員認為,他們正購過建廠與販售,來證明自家的產品能以一定的價格製造。

(首圖來源:Flickr/Open Grid Scheduler / Grid Engine CC0 1.0)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