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人際

你的外表與健康取決於「信念」?

三采文化

更新於 2019年05月14日04:01 • 發布於 2019年05月20日00:00

文/《活出意義》 維申‧拉克亞尼

一項簡單的建議就能由內而外改變我們對自己甚至是對身體的想法。前面提過的飯店女服務生案例就是其一,研究人員只是告訴她們工作(打掃飯店房間)是一種很好的運動方式,而且符合國家公共衛生局局長所建議的積極生活方式。她們便「認定自己的運動量遠超過以往」。而且跟未被告知的女服務生比起來,體重、血壓、體脂肪、腰臀比和身體質量指數都下降了。

更不可思議的還有1994 年的研究,當時有個實驗讓十位膝關節疼痛的男性患者接受了關節鏡手術,但事實上不是所有人都接受完整的手術治療。醫學博士布里斯.穆斯里(J. Bruce Moseley) 想要測試著名的安慰劑效應,看看是否幾顆藥丸就可能對那些重症患者、甚至需要手術的病症發揮作用。十名受試者都有完成所有的術前準備,然而穆斯里博士其實僅對其中兩名病患進行完整手術,另外有三位只做了一部分的手術。剩下的五位病患,醫生只留下三道手術傷口,讓病患看得見也摸得著手術縫合的疤痕,但實際上醫生並沒有執行任何手術。為了避免醫生不自覺得透露實驗訊息,連穆斯里博士本人也是到術前才知道那些病患會開刀,那些不會。當十位病患在出院時攜帶柺杖和止痛藥離開後,他們都相信自己已經動了手術,疼痛症狀可望有所緩解。

六個月後,所有人都說疼痛情況明顯減輕了許多,而且沒人質疑過自己是否真的有動手術。假手術竟然跟真手術一樣有效!

這便是著名的「安慰劑效應」,也正因為它的威力如此強大,現在只要有新藥物上市前,都得經過抗安慰劑效應的測試。根據《連線》雜誌(Wired magazine)所公布的資料,「有一半的藥物因為無法通過抗安慰劑效應測試而最終被停用」。穆斯里博士的研究成果震撼了醫學界,證實安慰劑效應對手術患者也一樣管用。我們對身體所抱持的信念,似乎有著一股神祕力量,能影響我們覺得自己健康與否。

信念對健康能產生影響,除此之外呢?能影響我們周遭的人嗎?

羅伯特.羅森塔爾(Robert Rosenthal)博士在「預期效果」(expectation effect)的指標性研究證實了我們的人生會受到他人的現實認知所影響(先不論那些現實認知是好是壞)。羅森塔爾博士發現實驗鼠在迷宮實驗的表現好壞,取決於研究人員在訓練時對實驗鼠抱持的期望值高低。在訓練實驗鼠走迷宮時,研究人員對一部分的實驗鼠說牠們很聰明,其他的實驗鼠是笨蛋,但實際上老鼠只是普通的老鼠而已。接著,羅森塔爾博士將這項調查帶進了教室。他先讓學生進行智力測驗,接著告訴老師其中有五位特定學生智力分數特別高,可能會有出眾的表現。

然而,那五位孩子只是經隨機挑選出來的學生。結果呢?學期結束後所有學生的智力成績都進步了,而那五位學生的進步幅度更明顯。這份聞名至今的成果發表於1968 年,就稱為「畢馬龍效應」(Pygmalion Effect)。這個名稱的典故來自一位雕刻家畢馬龍,傳說他愛上自己雕刻的美女雕像,後來雕像還活了過來—正如老師因為對那五位學生的成績有所期待,最後學生真的實現老師的期望了。

羅森塔爾博士和他的同事在爾後的三十年間努力驗證這個效應和觸發條件。結果在商場、法院和療養院也發現了畢馬龍效應。重點在於你的信念不只能影響你,還能影響你身邊的人。心有所冀,必有所獲。

我們對伴侶、愛人、上司、下屬和孩子的行為創造了種種意義和現實認知,而研究顯示我們的認知會影響他人的回應。你在別人身上看到的那些不耐煩或負面性格,有多少是你投射在他們身上的信念呢?

延伸閱讀:科學證實「心想事成」的強大力量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