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親子

你家也有「小霸王」嗎?孩子總是「盧小小」?爸媽這樣做就對了!

嬰兒與母親

更新於 2019年11月07日15:06 • 發布於 2019年11月07日00:00
你家也有「小霸王」嗎?孩子總是「盧小小」?爸媽這樣做就對了!
你家也有「小霸王」嗎?孩子總是「盧小小」?爸媽這樣做就對了!

 

什麼是「盧小小」?

廖羚雅心理師表示,「盧小小」這個形容詞,其實是網路用語、並非正式用語,是指「孩子表現出無理取鬧的情緒時,大人在生氣、煩躁、不耐煩等心境下,主觀去定義孩子的固執表現。」比較客觀的說法則為「較堅持、固執、不易接受大人的意見」。

 

小孩為什麼這麼「盧」?

大腦的發展從出生後就本能的持續尋求與人連結,因此嬰幼兒從出生後隨時都在學習如何表達和回應對方。孩子在幼年時開始學習如何伸手拿、用手指向物品、用眼睛注視大人、用說話表達他的需求,有時候他可能想要玩具、想要食物、想要拿不到的東西,又有時候是想要大人抱、或想要大人的關注;家長要讓孩子學會「如何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他的需要,以及如何去接受得不到想要的東西時的失落感。」

 

心理因素

孩子堅持要做某件事,大人制止,孩子可能會難過懊惱與生氣自己被拒絕、或因得不到想要的物品而失落,無法接受大人說不行,進而出現哭鬧、不聽話、扔東西等行為,大人可能會覺得小孩很「盧」,但其實孩子只是在表達自己的需求,但大人給予回應的方式、如何去指導孩子,會決定孩子未來用什麼方式表達他的需要。

 

生理因素

孩子的生理上得不到滿足,例如:餓了、累了,也會比較「盧」、或是什麼都不要,這時候建議大人先滿足孩子的生理需求,比方先餵食或適度讓孩子休息。

 

 

大人應如何處理?

*對嬰兒期的孩子,大人要學習分辨孩子肚子餓或身體不適、需要安全感等基本需求問題,並滿足孩子的需求。

 

*大約7、8個月寶寶開始四處探索環境時,大人可適度讓寶寶知道有些行為不行做,比方危險的行為。之後隨著年齡的逐漸增長,訂定的規則可愈來愈具體、明確,堅定的告訴他適當和不適當的事。例如:想要鼓勵孩子快點吃飯,可告訴孩子「吃完飯後,就可以玩玩具喔!」並搭配實際做到的約定,讓孩子在吃飯後可以立即玩玩具,讓孩子知道大人會信守承諾。

 

*大人要了解「孩子有語言、認知等發展的限制,他是正在成長中的個體,不可能一下子就長大,要給他時間、耐心的給予陪伴。」孩子鬧情緒時,大人應推敲事件的前因後果(孩子為什麼會這麼生氣或難過呢?)讓孩子知道「我們愛他,包容他會犯錯,理解他正在學習如何判斷和了解這個世界的是非對錯。」

 

*孩子鬧情緒時,給予同理和尊重,溫柔但堅定的引導、陪伴。同理孩子他有想要的東西,讓孩子知道我們懂他的感受。有時候可提供孩子解決的方法,也示範如何保有彈性。例如:可和大約2歲半以上的孩子說:「媽媽知道你真的好想要吃糖果,不能吃糖果讓你很失望和難過。我們一起想辦法好嗎?」用平靜的語氣讓孩子稍微冷靜下來,倘若孩子的表達能力還不夠好、或想辦法有困難,可以試著和孩子說:「媽媽有個好方法,我們可以吃和糖果一樣有甜甜味道的水果。家裡有蘋果和香蕉,你想要吃哪一個呢?」(提供替代方案給孩子選擇)或引導孩子轉移注意力:「媽媽陪你玩小車子玩具好不好?還是你想要畫畫呢?」讓孩子知道「即使不能吃糖果,也不會天崩地裂,還是有很多其他很棒的事情可以做」。

 

*大人自己要成為好榜樣。我們希望孩子能學習遇到困難時冷靜、思考解決方法、不要情緒失控,父母自己也應該以身作則。有些媽媽會說:「孩子的脾氣這麼壞,可能是遺傳我/他的爸爸啦!因為我/他的爸爸脾氣也不好,生氣起來像是大家都欠他似的!」固然基因有一定的遺傳因素,但後天環境刺激是孩子大腦主要的學習來源,一個有易怒因子的孩子,再看到暴跳如雷的失控爸媽,他就更難學習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了。大人在生氣或情緒激動時,如果覺得快爆發了,也可以先離開現場、讓自己平靜下來;等思緒理清了再和孩子說,減少在失控情緒下說出傷人話語的機會。孩子也有機會學到「生氣時可以先到旁邊冷靜,想好了再來和大人說。」

 

*對於突然情緒哭鬧、激動到無法控制或冷靜的孩子,最好的方式是同理、但不鼓勵增強他的行為;當孩子開始可以用簡單辭彙表達時,可以告訴他「媽咪知道你很想要,拿不到這個讓你很難過、很生氣,但哭哭不能解決問題,等你哭完以後你和媽咪說,我們一起想辦法。」讓孩子知道:他可以用說的代替哭鬧,增加大腦學習遇到問題時可以詢問、有可以解決的方法,而不是哭鬧。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