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你不知道做什麼工作,才考研究所嗎?

遠見雜誌

更新於 2018年09月30日15:30 • 發布於 2018年09月20日09:14 • 謝明彧

隨著學期開始,許多大四學生開始在「要考研究所?還是去就業?」的十字路口猶疑。老實說,這個迷惘對許多人來說簡直是種奢侈,因為這是一個屬於「好學生」才容易陷入的不知所措。

有能力考研究所的學生,在學成績基本上都還不錯,是老師與父母眼中會念書的好孩子,但在台灣的教育體制下,「會念書」這個在求學路上讓許多外人羨慕的天賦,卻也導致當事人在人生路上的選擇障礙。

今年獲得科技部「MOST Young Scholar Fellowship」榮譽名銜的台大生科系助理教授林盈仲,他在清華大學生科系就讀時,每天沉迷於打電動,是全班最後一名,畢業前完全不知道接下來要幹嘛?「好吧!那就讀研究所吧!」擅長念書的他,拚了半年就考上台大生科所,而繼續讀生科的理由,只是因為「比較熟悉」;直到他在某次實驗時,發現「做實驗居然比打電動還好玩!」才真正找到志趣,一路讀到博士、成為大學老師。

去年台灣誠品暢銷榜總冠軍《情緒勒索》作者周慕姿,念的是政大新聞系,「我並不想當新聞人,但也不知道要做什麼,」於是畢業後繼續報考政大廣電所,理由是「反正不知道要做啥!」在長達七年的新聞領域求學後,她選擇擔任與所學完全無關的行政企劃工作,直到30歲前夕,才下決心依循內心聲音,重考國北教心理諮商所,找回人生真愛。

但在酸這些高材生們無腦前,請先自問,你在學生時期,有沒有幫自己做過什麼人生的重大決定?

其實,多數人都沒有。大家只是不斷被鼓勵「好好念書」。考上好高中、考上好大學,似乎只要一路拿到好成績、高學歷,未來就會幸福快樂,其他的,爸媽和老師幫忙決定,小孩不用多想。

別讓研究所成為好學生的成功陷阱

直到大學畢業,這一次,爸媽、老師突然宣布功成身退,不再幫忙了,這時很多人開始慌了,因為從來沒被指導該怎麼做好人生決定,而且第一次就是這麼重大的決定。

這正是所有會讀書的孩子,最常遭遇的「成功者陷阱」,也是為什麼在網路大數據的資料中,台灣學生讀研究所的前三大理由是「爸媽要我讀」「我還不想當兵」「我不知道做什麼工作」,不知道要做什麼,那就先躲在活起來最容易的校園內,就算其實並不喜歡那門學科。

《遠見2019研究所指南》照例請來職場專家、分析數據資料,為讀者介紹最搶手的就業科系趨勢、最熱門的跨域就讀選擇,但在此之外,請務必深讀此次兩位封面人物周慕姿與艾爾文的人生故事。

這次封面人物選擇與過去不同,兩位都是選擇了研究所、卻又放棄了研究所所學領域的人,他們也曾迷惘、但也走過迷惘,最終找到「自己想要什麼」,這個自我內省的過程,遠比讀哪一間學校、選哪一個科系更重要。

或許你也還在十字路口猶疑,沒關係,面對人生抉擇一定會感到艱難,但這次,請不要再順著舒適圈做最容易的那個決定,從研究所如何選擇開始,好好練習第一次為自己的人生做出重大決定。

>>【2019研究所指南】為您解惑!

加入遠見雜誌LINE好友,接收更多好文章!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