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人際

人物專訪│金牌組合林育信×李智凱,十六年師徒一路成就彼此的夢想

親子天下

更新於 2018年11月12日08:48 • 發布於 2018年11月12日08:48 • 許家齊
人物專訪│金牌組合林育信×李智凱,十六年師徒一路成就彼此的夢想
人物專訪│金牌組合林育信×李智凱,十六年師徒一路成就彼此的夢想

上一代未能完成的夢想,希望下一代實現,常壓得孩子喘不過氣。這般期待,在彷彿父子的師徒─—體操國手李智凱與教練林育信的身上,因為信任、理解與對體操的熱情,寫出了不一樣的故事。

二○一七年世大運與二○一八年亞運,李智凱在體操鞍馬項目完美展現 「湯瑪士迴旋」,接連摘金,觀眾看得熱血沸騰。許多人也驚嘆,紀錄片《翻滾吧!男孩》裡的「菜市場凱」還堅持翻滾著。

世錦賽前夕,體操代表隊在國家運動訓練中心加緊訓練。下午練習開始,挑高體操館內,只聽見選手翻身時手腳接觸墊子的蹦噠聲、偶爾的拍手與吆喝聲。

李智凱劃破沉靜。練習一陣子後,他用手機放起音樂、氣氛立刻活絡。同伴空翻成功,李智凱跟著笑著吆喝,但輪他練習時,神情立刻專注。抓著三米高的吊環,李智凱手臂肌肉脹得結實、目光堅定,看著他像空中飛人一擺一盪,記者膽顫心驚。

結束三個多小時的訓練,李智凱褪下護具的雙手紅通通,「十隻指頭都脫臼過,手指沒一隻健康,」他講得輕鬆,記者聽了都覺得痛。李智凱喜歡體操帶給他成就感,「訓練過程你付出那麼多,這是你親身經歷的,你知道苦和累在哪,比賽贏別人時是很直接的回饋,」他說。

「親身經歷」四字,由苦練派的李智凱說來特別帶感。

照片:黃建賓

二十二歲的李智凱,不像大學生常約看電影、夜唱,國手生活必須規律:八點起床;九點到十一點半做基礎訓練或柔軟訓練;下午兩點半到六點半做項目練習、吃飯洗澡;接著做治療,紓解疲勞或運動傷害;九點半回寢室休息。想放鬆時他就去海邊走走,充完電再回去訓練。

體操場上李智凱成熟穩重,但也有年輕人的一面,像是Instagram玩得勤,放些練習、比賽、生活照,還有和女友的閃光照。問他哪來時間交女友?「時間管理有練過」的李智凱說:「時間就自己掌控,也很習慣這(練習)模式,剩下就是靠自己安排拿捏,主要真的不能影響訓練。」

看著李智凱從男孩變男人的是教練林育信。練習場上林育信嚴謹的盯著選手,有人「凸槌」,他唸了句「(做這樣)我都不敢看」,也邊在筆記本上細心記錄選手狀況。但談起自己的三個孩子,林育信就成了傻爸爸,小兒子喜歡跳,取了個名字「飛飛」;自己孩子的腿不忍心「掰」,會看孩子興趣,不強迫一定要練體操。

這位談起兒子會微笑的爸爸,坦言因為花太多心思在體操,和家人有些疏遠。在國家隊待了十年的林育信,希望家人再給他十年,征戰兩屆奧運,但他也遺憾恐怕錯過孩子成長。

從情同父子到亦師亦友

少年時期林育信逞凶鬥狠,因為體操改過自新,他感性的說:「體操救了我,現在我回饋體操。」也使他往後人生幾乎與體操畫上等號。退伍後,他回到家鄉宜蘭找小孩培訓,延續自己未能達成的亞運和奧運夢,其中一位一路跟著的學生就是李智凱。(看更多:從自卑到自信,看體操如何點燃林育信的生命)

師徒倆的相處,也像許多父母陪孩子長大的歷程:兒童時管得嚴;青春期得忍受少年「凸槌」,例如騎機車出車禍;練習放手、讓孩子獨立;孩子長大帶自己看到更廣的世界,就像因為李智凱,林育信走向亞運、奧運。

兩人關係從上對下變亦師亦友,更形成「不說話也能通」的默契。採訪時近教師節,問李智凱若寫卡片給教練會寫什麼?他先搞笑的「欸~」了聲,說:「跟教練間不需要言語⋯⋯一個眼神就夠了!真這樣(寫卡片)我覺得教練也會不習慣。」

再問林育信想對接連奪金的李智凱說什麼?這兩人彷彿套好話,林育信說:「我現在講不出來⋯⋯」取代言語的是緊緊的擁抱,就像李智凱在亞運鞍馬決賽一下場,林育信第一個衝上去緊抱他。「我相信在奧運一定還會再抱一次,」林育信自信的說。

體操這項運動,特別適合亞洲人,承載了台灣到奧運奪金的希望。身高一百七十二公分、全身肌肉分布都非常完美的李智凱,和比任何人都了解他的教練,一路成就彼此的夢想,也不斷寫下台灣體操界的歷史。

照片:黃建賓

Q:相處十六年,兩位情同父子,談談兩位的關係有什麼變化?

李智凱(以下稱「李」):以前覺得教練很嚴格,遇到教練會盡量離遠一點,因為怎麼練都很容易被罵的感覺。大概到高中、大學後,對教練的感覺才慢慢改變,比較像朋友,雖然在訓練場上教練還是很嚴格,但相處下來比較不會有距離感,偶爾也會開玩笑。教練其實也可以說是我的「第二個爸爸」,他在我身邊的時間比我父母還多。

林育信(以下稱「林」):以前李智凱就像我孩子,他從宜蘭到桃園(找我)練習,一路都是我找贊助,安排他住、吃,送他上課。我買新車,家人都還沒載過就載他。那時我已經結婚了,就是都一直顧著他,我自己的小孩也沒有像他這樣接送。

Q:「翻滾三部曲」紀錄片對你們有什麼影響?

李:滿感謝剛好有這機會幫我記錄人生。有時候看影片,有回到初衷的感覺,小時候懵懂中說要去奧運,根本不知道奧運是什麼就說要去,後來慢慢知道這條路不是那麼容易,想說要一步步克服,更多東西要挑戰。

林:這部片改變很多外界對體操的觀點,但片中一直描述教練「揪派欸」(台語:很壞),我也很不悅啊。我們的故事被收進國小教科書,把我寫成「魔鬼教練林育信」,兒子在學校被同學問,回來就問我:「你真的很凶嗎?」我解釋爸爸工作就是要這樣,哥哥才會在電視上很厲害。我覺得我弟(導演林育賢)應該平衡一點,因為爭取里約奧運過程真的很辛苦。

李智凱必須在高壓下才能趕快長大。我們急著他趕快長大,你已經跳級到世界頂尖了,再不長大可能怎麼訓練都沒辦法達成想要的。我在「幹譙」或心情流露,我弟全拍進去,紀錄片這樣才真實,但也造成誤解。(看更多:彭于晏:勇敢做,才能發現另一片天空)

Q:體操之路很艱辛,曾想過要放棄,或是感到後悔嗎?

李:當然有啊!體操那麼累,挫折失敗很容易出現,像運動傷害、訓練不順利,很容易就想放棄或換條路走。會讓我繼續,一部分是家人支持,另外是我也覺得在體操界那麼久,現在叫我去讀書我也讀不贏別人,不如真的好好專注找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這樣讓我跟別人不一樣。

林:我做過錯的決定,就是我花太多時間在國家隊,十年多了,我跟孩子的接觸非常少,一個月只回家一、兩次。我第一個做的是把體操的事用好,再來才顧到家庭,很多家庭都會受不了。我的家人是支持,但背後也有辛酸,例如小朋友生病不會跟我講,我回去就帶他們買玩具,但這只是物質上而已……很慶幸我家人跟太太家人把小孩顧得非常好,讓我有心力處理體操這邊。希望家人再給我十年,到東京奧運和巴黎奧運,之後我就要回歸家庭、學校。我們拿到想要的光榮回去,往後的家庭生活,也是我們不一樣的人生嘛!

Q:二○一六年你們好不容易能參加里約奧運,但前一個月李智凱腳受重傷,比賽時又嚴重失誤落地,怎麼看這個「失敗洗禮」?

李:當下是很大的挫折。在奧運前一個月,八月七日比賽,我七月七日下午四點半在這邊(國家運動訓練中心)腳斷掉,印象真的很深。光拿奧運資格的門票就已經很難得,覺得我已經努力到這邊了,但在這時候,毀了。後來跟醫生討論,好像還有機會比鞍馬,想說去拚拚看,就努力復健啊。好不容易趕在兩個星期內可以正常走路去比賽,也是個奇蹟,只能說我這一路真的受到太多人的幫忙。

奧運比完後,覺得心中好像放下一顆大石頭。那時候一直糾結,我已經好不容易恢復過來了,想要拚出一個東西來證明什麼,可是當比完賽、從鞍馬上掉下來,腦筋一片空白。當下真的很難過,一度快把淚飆出來,你會覺得這一路真的太苦、太艱辛了!沒有人可以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恢復過來,去面對這麼大的比賽。那時候也有覺得就算了、不要再比了,後來回家爸爸跟我說,有努力就有五○%的機會,失敗我們再改過來就好,你不嘗試等於什麼都沒有,也才會讓我願意再嘗試。

Q:差不多也在里約奧運時期,訓練模式開始改變,讓李智凱自主安排練習,為什麼?

林:李智凱從小到大,我好像他父親一樣,什麼都幫他安排好。以前怎麼調整、訓練,他全都依賴我們。

在里約奧運時,我們覺得他太依賴了,失敗也不會自己檢討,就開始漸離漸遠,不再站在他身邊。他失敗後一直找教練,我就刻意讓他自己思考為什麼會失敗。把以前老師教過的融入,很快他就知道怎麼處理。我們必須要跳脫這個,不然他不會成為很優秀的選手。

李:過去訓練,教練可能會說今天要做什麼動作,講得很清楚;教練沒來的時候我就不會練習,突然好像沒有一個方向。後來,教練不管我,讓我學習給自己開課表,我才知道我好像該做點什麼。教練真的讓我嘗試時,我反而自己會練習,會去跟教練請教:我這樣做方向對不對?是不是還要補強?也因為這樣讓我成長滿多,不會再完全依賴教練。那時也跟教練變得比較像朋友,一起合作的感覺。

Q:選手的技巧可以不斷磨練,但心理狀態要如何調適?

李:過去我其實不知道如何面對比賽,找了很多次心理諮商師談,才發覺好像過去給自己太多壓力。以前出去比賽會設定一個目標,我就是要贏(某個選手),但設定出來後注定失敗。到後面發覺原因,我改把目標設定成自己,因為只有把自己做好,才能贏別人。說真的,在世大運前是我最低潮的時候,因為經歷受傷、比賽失敗。後來轉換心態,在世大運順利完賽後,我發現這對我有效,就延續這個方法,慢慢抓到比賽節奏,我反而會去享受比賽。

林:李智凱壓力大、臉很臭時我會虧他,像是「你是來五日遊的喔?(指出國比賽)」激將法我最會,他就很氣,硬要拚給我看。有段時間把他激到不理我、我也不理他,就會冷戰啊!他真的受不了也會大聲罵出來,但最後都會跟你道歉,總是有個脾氣。我們希望他趕快成功,每個人都急嘛!假如我無法跟他溝通時,就叫防護員,防護員常跟他在按摩時聊很多事,就幫我調解。

Q:現在外界將李智凱視為台灣之光,並期待在奧運奪牌,兩位怎麼看外界的期待?

林:希望選手不要大頭症,最怕這樣。選手的本業還是體操,你又不是彭于晏!我一直跟李智凱講,可能現階段廣告廠商會找你,你要篩選,做有意義的事,多做公益。突然間變台灣之光,後面就輸光光,很多人都這樣,很快迷失。李智凱的IG現在追蹤者已經破萬……你是公眾人物,如何善用這些影響力?我希望你去做點功德,這些無意間就會幫助你。

李:我覺得重點還是做好選手的本分,好好訓練。給自己太多壓力就會回到過去的我,人家跟我說你出去要拿成績,我就覺得要贏別人,我就是要證明給別人看,那時候反而都失敗。現在的我覺得,我會聽、我知道,但重點還是在我自己,不要讓自己後悔,盡力完成每一場比賽。

延伸閱讀:

世界羽球球后戴資穎母親:我看她練球會捨不得

舉重金牌牌郭婞淳:人生的目的不只是贏得每場比賽,而是……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