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中國書房》寒冬裡的2018年出版業,有人燃了幾把火

Openbook閱讀誌

更新於 2018年12月19日04:46 • 發布於 2018年12月19日04:08 • 李佳懌

2018年法蘭克福書展結束後,有人將主辦單位發布的內容產業報告做了個小結:「數字依然下滑,政策依然緊縮,版權依然稀缺,大書依然沒有。」——這個印象同樣適用於今年的中國書業。

整個2018年度,經濟下滑,書號收緊,電商盤剝(輾轉剝削),知識付費「侵地」,紙價瘋漲,人員重度流失……前幾年的老問題沒有解決,新的問題又來了。

「負利時代來襲,出版業應如何自處?」今年年中,業內媒體拋出了這樣的問題,眼下又到寒冬「盤點」時節,出版社來到年底,交了怎樣的答卷?筆者試著從自己有限的觀察,列舉幾個閃光的回答。

業務拓展:出版社做起文化服務提供商

2018年5月,上海靜安SMG快閃店、上海電影博物館快閃店等思南書局快閃店流動版,在上海全市推進展開。除了思南的系列閱讀文化活動之外,「陸家嘴讀書會」和「學習讀書會」同時也在浦東啟動;朵雲書院.廣富林店、思南書局.皋蘭路店等新型的實體書店也相繼開業。世紀集團表示,這一系列新型閱讀空間的創辦,是該公司大力推進實施內容服務「雙輪驅動」戰略的一部分,積極謀求從文化內容生產商轉型成為文化服務提供商、文化空間運營商。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陸家嘴讀書會」,由世紀集團旗下的文景出版公司承辦,以新服務、新社群、新形態,做高品質、全媒體、現象級活動為文化定位。由陸家嘴圖書館引進世紀文景公司及旗下知名作者等資源,為廣大的金融白領量身定製,每週舉辦一場面對面的閱讀分享活動。

取自:知行READING
取自:知行READING

有意思的是,文景公司圖書的「用戶畫像」(User Profile,用戶屬性)大部分就集中在具有較高消費能力的白領階層。與之類似的是,10月在上海寶山地區開幕的「行知讀書會」,由世紀出版集團旗下的上海書店出版社負責運營,以老派上海文化為主打內容,也與該出版社的主要圖書範圍相符。

做為上海最大的出版集團,相對於那些在不同領域「開花」的出版集團,世紀集團一直專注於出版本業。今年的一系列舉措讓人眼前一亮,既活化了出版社的作者資源,激發了編輯的跨界活動能力,也為圖書與讀者的接觸打造出全新的空間,實為傳統出版社站穩內容的經營,再向新領域「進擊」的優秀典範。

反攻知識付費:將「長尾讀者」變成「忠實用戶」

2018年,知名平面媒體《三聯生活週刊》加快向知識付費領域擴張的步伐。繼2017年5月《三聯生活週刊》線上知識付費平台「中讀」App上線後,2018年2月22日,該刊與專為知識付費平台提供裂變行銷服務的行銷公司「運營深度精選」聯手,發起在微信平台推廣「三聯中讀」的行銷活動。

在該項活動中,消費者只要支付68元人民幣即可在線上獲得《三聯生活週刊》過往10年的刊物內容,並可獲贈名家知識分享、職場課程和成功學書籍等。會員入會後還將生成專屬二維邀請碼海報,若能邀請其他人透過該二維碼成為會員,海報擁有者可獲得34元回饋金,並可依人次累計。

這項活動引發讀者廣泛關注,由於反應熱烈,活動第二天(2月23日)上午9點,「三聯中讀」App因流覽量過大而癱瘓,不得不暫時中斷行銷活動。截至中斷時,購買App會員的人數已超過5萬4000人。

比起分銷的「魅力」,更多人買單的還是對「三聯」所代表的傳統紙媒的一份情懷。所有人都知道,內容競爭力是傳統媒體的一張王牌。「中讀」內容總監俞力莎過去是《三聯生活週刊》記者及《新知》雜誌編輯,她將「中讀」定位為「綜合知識服務商」。她表示:「三聯週刊只是「中讀」的內容之一,之後還要與整個集團的圖書出版結合,希望在中讀這個平台上打破界限,實現融通。」

這一年來,「中讀」推出的幾個音頻專欄,保留了三聯的「書卷氣」和嚴謹態度,其中可以看到他們連結傳統內容和新式媒體的嘗試。茲舉兩例:《我們為什麼愛宋朝——宋朝美學十講》,從《清明上河圖》、理學、宋詞、茶道、宋瓷、書法、宋畫、名物、雅集幾個專題解讀「宋朝之美」,包括鄧小南、鄭培凱、揚之水等在內,來自故宮博物院、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香港城市大學等10位學者組成的國內頂尖講師陣容,號稱「把宋朝學術圈的半壁江山都搬來了」。

另一個專欄《了不起的文明現場:跟著一線考古隊長穿越歷史》,邀請包括李零在內的領軍學者及10位一線考古隊長,揭祕考古界近百年來最重磅的10個文明大發現。

中讀的音頻課每次借助各大公眾號分銷推廣,都會在讀書人圈子中引起「刷屏」。這些對喜馬拉雅等知識付費大平台的音頻不屑一顧的「讀者」,很多都自然轉換成了中讀的「用戶」。

傳統紙媒和紙本書籍所培養的閱讀習慣,與藉由網路創造的學習方式之間,有沒有一種新的獲取知識的形態?在俞力莎看來,無論是熱衷知識付費的小鎮青年,還是堅持看書寫信的年長讀者,他們都是傳統媒體要承接、培養的用戶。正如她所說:「互聯網公司在年輕人群中發揮了培養用戶、驗證市場需求的作用,而我們則要更加服務好這些長尾人群。」

紙書復古:讓高貴的重回高貴

2018年,一個名叫「草鷺」的圖書品牌闖入了讀者的視野。這個彙集陸灝、毛尖、愷蒂等老牌文學雜誌《讀書》、《萬象》作者群的品牌,由著名出版人俞曉群主持創辦,可算是90年代風靡讀書界的「脈望」品牌的「還魂」重生。以出版個人文集和收藏級精裝書為特色,隆重復古之勢為紙書帶來了新鮮風氣。

11月底「草鷺俱樂部」公眾號發出的一篇文章裡,貼出了草鷺首席裝幀師胡瑾針對1980版《圍城》所做的一次裝幀改裝。新版採用歐洲古典裝幀工藝,胡瑾表示,裝幀過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難便是三面書口的打磨和燙金,因為1980年版《圍城》的紙張十分脆弱,她反覆試驗,改進工藝,才終於在書籍的三面完成光滑漂亮的燙金。封面的裝幀材料選用法國山羊皮,封面主圖亦以羊皮拼貼而成。此外,為減少書籍與空氣的接觸,更加保護書籍,裝幀師還為此書製作了全皮書盒。事實上,這是草鷺為特裝本《圍城》上市前推出的一次暖身活動,文章下方留言讀者的熱烈回應,為高端精裝書籍市場指明了方向。

草鷺的嘗試不止於書,計畫中還有一系列禮品、衍生商品、創意作品、包裝設計,甚至還預計請造紙廠參與設計,將帶有草鷺浮水印的內頁紙製造出來。它們會出現在一些草鷺精緻的產品,比如《傲慢與偏見》、《呼嘯山莊》、《老實人》、《安徒生童話全集》等世界名著的設計之中。很多人都說,出版業的持續遇冷,會讓小眾書滅絕,但草鷺的嘗試似乎給出了相反的答案,其中關鍵在於圖書的明確做法和讀者的精準鎖定。

回顧2018年的中國出版,實在很難看到昂揚的畫面。但把目光放遠一些看,中國出版業自90年代「黃金時代」之後,似乎一直都在寒冬,出版業者彷彿早已經習慣了「凜冬將至」的預言,該屯糧的屯糧,該宴飲的宴飲。反倒在紙本書一直被唱衰的現在,留下來的做書人都找到了繼續前行的動力。各方壓力倒逼的嘗試,各種跨界帶來的刺激,讓中國出版業呈現出一種「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新鮮勁。大家各自奮力燃起火把,照亮漫漫長夜——這本就是出版最美的意象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請灌溉支持我們!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