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不讓藥害傷腎更傷身!65歲後,你該學會的慢性病用藥指南

早安健康

更新於 2019年06月28日10:21 • 發布於 2019年06月30日03:00 • 立達診所

【早安健康/楊哲綸藥師(康聯生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適老營運部總監、佳綸生技股份有限公司樂齡專案負責人)】一位阿嬤問我:「藥師,我今年89歲了,我前幾天去看心臟科和復健科的名醫,醫師開給我慢性處方簽,我想要一次領2個月,然後啊,隔壁的說這些慢性病的藥要吃一輩子,很傷腎,我可不可以不要吃,或是吃一半就好?」

這些疑問是社區藥局藥師經常遇到的狀況。一般而言,藥師考量到病患的用藥安全,一次是不能領兩個月。老人家常有多重慢性病,用藥品項繁多、用法也複雜,病人或家屬經常擔憂會不會藥量過多、是否有交互作用?

台灣慢性病患破千萬,65歲以上老人九成服用多重藥物

「慢性病」是現代人要共同面對的,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定義:「慢性病是一種長期、緩慢漸進的疾病,且需持續數年或數十年來進行管理的健康問題」。現代人因為外在環境(包含食物、空氣、水等)、生活習慣與先天基因差異,導致罹患慢性病的人口逐步增加。

根據健保署統計,截至2018年底,台灣慢性病患約有1020萬人。不只罹患慢性病的人數多,隨著人口老化、平均餘命逐年增長,生理機能逐漸退化,自身免疫能力跟著降低,許多長者身兼數個「高值」,包含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導致三多現象——多次就醫、多個科別、多種藥物的狀況越來越普遍,根據統計,超過90%的65歲以上老人,長期服用多種藥物。

藥物治療的目的,是權衡風險與安全性之後,讓病人獲得治療效果或預防相關併發症,從而減除病痛並改善生活品質。然而,台灣人因為就醫方便,平常感覺不舒服就往醫院跑,把「逛醫院」當成上菜市場,每個月領的藥吃不完就「留著下次生病再吃」,有些長輩幾乎天天看醫師,領了一堆藥,根據臨床經驗,門診約6、7成的長者反映「吃太多藥」。

還有迷信來路不明偏方,「自己當醫生」,不只自己吃,還介紹給親朋好友「好康鬥相報」,再再影響慢性病的管理,甚至發生「藥害傷身」,不得不慎。

人人都會「老」,理解長輩身體、心理面對慢性病的困擾與狀況,才能給予適當協助,下一頁完整解析

慢性病用藥能否正確持續,受身體、心理、外在環境影響

每個人都會「老」,老化過程卻各有不同,健康狀態與身體功能亦呈現多樣性。優先理解老人家面對慢性病的困擾與狀況,才能給予適當協助,以下針對幾種常見狀況作闡述:

身體功能:

❶老化後,對藥物反應發生變化,包含藥物的吸收、分布、排泄和代謝

❷外在感知改變,如聽力減退或視力不佳,無法確實接收資訊

❸認知障礙、不識字或看錯處方說明,對慢性病與藥物的了解程度不足

❹肌力、平衡、骨質減退,降低用藥意願或方便性

❺推理、記憶、理解、判斷等能力逐漸喪失,顯現出記憶衰退、健忘等症狀

心理行為:

❶不瞭解正確服藥的重要性和危險性,最常出現不按醫囑自行服用成藥、不按時服藥、自行調藥、減藥、停藥等

❷期待根治慢性病進而對服藥效果的失望,導致重複就醫或拒絕服藥等狀況

❸對於服用藥物,存有一定程度的誤解,例如:西藥一定要添加胃藥;吃感冒藥,就自行停用慢性病藥物等

❹普遍認為西藥副作用較多,而中藥較「溫和」,副作用較少

❺各種狀況歸因於老化的自然現象,因此延誤就醫而影響健康

外在環境:

❶容易因為家人、朋友或鄰居的影響,自行決定停藥或調藥

❷多重藥物易引發藥物之間的交互作用,導致不良反應的發生

❸傳統文化既有觀念或個人、家庭和社會價值觀等造成影響

❹部分身體不適源自於醫源性關係,例如治療藥物的副作用可造成新的問題

就近詢問社區藥師,避免藥物交互作用

慢性病與藥物管理,除了理解疾病、仰賴自我健康意識提升,更可多加利用在地資源,在國際間,社區藥局已被定義為民眾方便到達且能符合成本效益的健康照護場所。在台灣,社區藥局普遍性與可近性高,社區藥師有地利之便,可以提供藥物治療諮詢服務與監測治療結果,減少藥物副作用、避免藥物交互作用的危險事件。

>>立即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週週抽​【健康好禮一份​!】
延伸閱讀: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