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不理傷口!皮膚裂小心蜂窩性組織炎

Hello醫師

更新於 2019年11月14日18:00 • 發布於 2019年11月17日08:00 • 文/Scott Yu - 醫學審稿/Dr. Stephen Lai
不理傷口!皮膚裂小心蜂窩性組織炎

在外面蹦蹦跳跳,一不小心跌倒是常有的事。大部分情況,小傷口在妥善的照料下,都會很快自行復原,但最怕的就是免疫系統沒有成功抵擋細菌入侵,導致蜂窩性組織炎(Cellulitis)。相信這個名詞對大家都不陌生,腦中可能已經出現截肢、傷口潰爛的畫面。本文將帶您了解產生蜂窩性組織炎的原因,它的併發症,以及預防和治療方式。

蜂窩性組織炎的原因與症狀

當細菌透過皮膚表面上的傷口入侵人體,便有機會引發感染,並產生蜂窩性組織炎。在引發感染的細菌當中,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或鏈球菌(Streptococcus)是兩大常見禍源。無論是常見割傷、裂傷、擦傷、動物咬傷、手術傷口,甚至皮膚因濕疹(Eczema)或其他皮膚病而脫皮,任何傷口都是細菌趁虛而入的好機會。蜂窩性組織炎也好發於腿部,原因可能跟糖尿病患者下肢水腫的情形有關。

蜂窩性組織炎的症狀,與一般組織發炎的症狀大同小異,胞括紅腫、疼痛、患部灼熱。當症狀較嚴重時,也可能出現發燒、顫抖、頭暈、畏寒、出汗等情況。要特別注意的是,如果患部出現水泡、四肢無力、癱軟或有強烈睡意,則很有可能代表細菌已經開始擴散,必須馬上就醫治療。

在某些情況下,蜂窩性組織炎還可能會使皮膚底下形成膿瘡(Abscess),主要是因白血球在抵抗細菌所致。雖然部分膿瘡可能會自行消除,但有些可能需要醫師協助,才能將內部膿水抽出,消除膿瘡。

好發族群與傳染的可能

儘管許多許多人對蜂窩性組織炎充滿恐怖的印像,實際上若症狀輕微,也有可能自行痊癒,當然免疫系統愈強、抵抗力愈好的人,身體自行將入侵的細菌清乾淨的機會也會愈高。

迅速地將細菌於皮膚淺層殲滅,能避免細菌擴散;反過來說,免疫系統不佳的族群,像是糖尿病患或是過於肥胖的人,得到蜂窩性組織炎的機率不僅較高,症狀惡化的速度可能也較快。以糖尿病患者為例,除了免疫力不佳外,血液循環也不好,因此在感染發生時,將對抗細菌的免疫部隊送達戰場的速度會較慢。

另外,有些人可能對於蜂窩性組織炎有傳染的疑慮,理論上來說,除非您皮膚上的傷口,剛好接觸到有蜂窩性組織炎患者的皮膚,不然傳染的可能很低。如果您的手腳有脫皮或乾裂的情形,應盡量避免接觸患者,以降低病菌傳播到您身上的機會。

蜂窩性組織炎的治療與避免

基於蜂窩性組織炎的擴散速度,以及可能引發嚴重併發症,如敗血症(Sepsis)等情形,當您發現傷口產生疑似蜂窩性組織炎的症狀時,請不要猶豫、立即就醫。

許多感染擴大而需要截肢的情況,多來自於細菌入侵血液和淋巴系統,導致敗血症。醫師通常會開口服抗生素進行治療,不過每個人的體況不同,可能需要持續服用7~14天才能痊癒,切勿依自己的主觀判斷,以為症狀已經好轉,便自行停藥,除了可能拖延療程外,要是使細菌產生抗藥性就不好了。

預防勝於治療,想要降低蜂窩性組織炎的發生機率,減少傷口產生和妥善照顧是最大的原則,以下為3種降低感染蜂窩性組織炎的方式:

  • 避免受傷:例如溜冰或玩滑板的時候穿著護具、看到路邊的野狗不要隨便去摸、爬山或去野外踏青時,記得穿著長袖衣物。
  • 仔細照護:若皮膚有外傷,記得清洗傷口並上藥包紮,不要放置不理,如果傷口紅腫或化膿的反應不退,請就醫治療。
  • 治療皮膚疾病:有富貴手(Keratodermia Tylodes Palmaris Progressiva)或香港腳(或稱足癬,Tinea pedis)等皮膚疾病,請積極治療,降低細菌從脫皮或裂傷入侵的機會。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延伸閱讀: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