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科技

上線兩年資產規模僅7億元...兩大原因看台灣機器人理財困境

數位時代

更新於 2020年02月17日07:12 • 發布於 2020年02月17日07:01 • 高敬原

不需要動輒百萬的資金門檻,就能享受銀行財富管理般的服務,近年「機器人理財」在台灣颳起風潮,小資族只要每天少喝一杯咖啡,十幾塊台幣就能理財,但真的有這麼神嗎?

機器人理財在台開辦兩年多,金管會近期公布資產管理規模僅新台幣7.1億元,相比國外表現並不如外界預期的龐大。

機器人理財上路兩年多,資產規模僅7億

金管會在2017年,開放「機器人投資顧問」(Robo-Advisor)業務,在金融界掀起一股熱潮,截至今年一月,共有鉅亨投顧、先鋒投顧、王道銀行、兆豐銀行、復華投信、野村投信、群益投信、富蘭克林投顧等8家投信、銀行業者投入。

「機器人投資顧問」也就是俗稱的機器人理財,指的是在極少或沒有人攻干預的情況下,藉由人工智慧(AI)演算法,提供投資人理財建議的服務。投資門檻依照各家業者規範各有不同,除了自然人,機構法人也可以做機器人理財。

台灣的機器人理財大致分成三類。第一種:是以基金投資為主的理財服務;第二種:是以專門針對ETF(指數型證券投資信託基金),推出的投資平台;第三種:是提供銀行理專挑選基金的量化系統。

金管會近日公布統計數據,截至今年一月,機器人理財管理的資產規模,僅僅7.1億新台幣,換算下來,每家金融機構所管理的資產,連一億元都不到。
金管會近日公布統計數據,截至今年一月,機器人理財管理的資產規模,僅僅7.1億新台幣,換算下來,每家金融機構所管理的資產,連一億元都不到。

機器人投資起源於2008年金融海嘯,投資人對銀行失去信任,由演算法提出相較理性、有紀律的投資建議,成為人們新的選擇。截至2018年,美國機器人理財規模已經突破2,000億美元,根據數據公司Statista預測,全球自動化投資顧問資產管理規模,到了2022年資產規模可達1.45兆美元。

台灣機器人理財開辦兩年多時間,究竟成績如何?金管會近日公布統計數據,截至今年一月,機器人理財管理的資產規模,僅新台幣7.1億元,換算下來,每家金融機構管理的資產,連1億元都不到,並沒有形成一定市場規模,究竟原因為何?

叫好不叫座?看機器人理財在台灣發展

高效率、低成本的機器人理財,是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熱門的應用之一,但真的是叫好不叫座嗎?可以從兩大面向觀察。

首先,金管會認為國內機器人理財發展,仍處於早期階段,業者仍需要時間優化系統。現在台灣的機器人理財服務,是藉由分析大數據,藉由演算法提供投資人建議,最終仍需要投資人自己做判斷下單。

金管會認為國內機器人理財發展,仍處於早期階段,業者仍需要時間優化系統。
金管會認為國內機器人理財發展,仍處於早期階段,業者仍需要時間優化系統。

事實上,在國外已經有全權委託的自動化投資服務,投資人只要設定好投資目標,系統會自動完成資料分析、做決策下單,台灣目前還沒有開放,仍處於半自動化「顧問服務」階段。

其次,國內機器人理財大多鎖定年輕人、小資族,投資金額大多不高,高資產的投資人目前仍偏好傳統銀行的財富管理服務。

機器人投資的出現,目標是實現普惠金融,讓人人都能輕鬆省力接觸投資理財,從美國案例來看,經過十年時間投資規模才突破2,000億美元,金管會認為未來仍有許多發展空間。

責任編輯:陳映璇

每日精選科技圈重要消息,歡迎加入《數位時代》LINE@!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