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馬航空難真相(五)】機長刻意製造高空失壓 讓乘客瞬間死亡?

鏡週刊

更新於 2019年07月04日16:07 • 發布於 2019年07月04日22:07 • 鏡週刊

**馬來西亞官方的報告缺乏公信,網路上的傳言又天馬行空。不過,一些重要的跡證已經逐漸拼湊出客機失事的真相。

**

事實上,MH370客機的命運有幾點已經可以確定。首先,它的失蹤是刻意為之的行為。飛行路線、無線電與電子通訊的沈默,都不是系統故障或人為錯誤造成。不管是電腦短路、控制系統當機、颮線、冰雹、雷擊、鳥擊、隕石、火山…都不可能解釋著怪異的飛行路線。

其次,飛機的飛行是由駕駛艙所控制。這一點可從飛機在凌晨1:01維持在35000英呎高度,到1:21消失於次級雷達的過程得知。在這段期間,飛機的自動狀況回報系統透過衛星傳送了每30分鐘固定的狀態更新。它報告了燃料刻度、高度、速度、和地理位置,顯示狀態一切正常。它的訊號傳送意味著飛機的衛星通訊系統在當時仍正常運作。

第三點,飛機從次級雷達消失時,飛機可能是有一名機師單獨駕駛。另一人可能已經喪失行為能力、死亡、或是被鎖在駕駛艙外。稍後從初級雷達記錄顯示,這時候駕駛MH370客機的人關閉了自動駕駛系統,因為隨後飛機往西南方向的轉向角度太大,必須由手動來操縱。按照推斷當時駕駛艙的機師刻意將飛機減壓。在此同時,飛機的電子系統也被刻意關閉。雖然原因不明,不過它的結果是造成了衛星聯繫的暫時中斷。

高空失壓下的瞬間死亡

一名參與調查工作的美國電機工程師艾克斯納曾經仔細研究客機的雷達訊號。他認為在大角度轉向的同時,飛機也爬升到了40000英呎的高度,接近客機的極限。這個動作會讓客艙的乘客感受強大的G力。艾克斯納研判飛機爬升高度的原因是為了加強飛機降壓的效果,導致客艙所有人喪失行為能力並快速死亡。

讓飛機減壓顯然是在數小時飛行中避免乘客騷動的最穩當方法。在降壓過程中,客艙的氧氣面罩會自動落下,不過卻發揮不了太多作用。當飛機在13000英呎高度緊急迫降時,氧氣面罩最多也只能維持15分鐘。在40000英呎的巡航高度時,則幾乎完全沒有效用。乘客們會在幾分鐘內失去意識,慢慢步入死亡。相對之下,駕駛的機艙裡有四具加壓氧氣面罩可供應數小時的氧氣。

馬國軍方的不作為

飛機此時以時速600英里的速度接近檳城,在初級雷達上是一個不明的光點。附近就是馬國空軍的巴特沃斯基地,駐有F-18攔截機與防空雷達。但似乎沒有人注意到這個光點。在去年夏天事故調查報告公布之前,馬來西亞的空軍曾要求事先評估和進行修改。在報告中「馬來西亞軍方雷達」的部分,列出了事件的時程表,顯示馬國防空雷達當時正常運作,軍方非常清楚飛機的身分,但是卻決定「不採取攔截行動,因為該飛機屬『友機』,對國家領空的安全、完整、和主權不構成威脅」。

這裡的一個大問題是,軍方既然知道飛機轉向朝西,為何他們會允許搜救小組在最初幾天在錯誤的海域,在東方的南海上進行搜尋?

飛機從2:25分左右可能開始以自動模式飛行,一路朝南方前進。這時候佔據駕駛艙的人是誰?這是否可能是劫機?這是官方報告所提出「第三方人士」的可能答案。這也是對當晚所有相關負責單位造成傷害最小的一種解釋。

不過這說法有個很大的問題。機艙門是經過強化,設有電子鎖,同時有錄影設備讓駕駛的機師可隨時監看。此外,從機長扎哈里說了最後的「晚安」到飛機轉向和隨後詢答機失去訊號,中間只隔了兩分鐘。劫機者如何準確掌握飛機交接到越南航空管制區的時間,快速掌控駕駛艙,讓兩名機師同時無法傳出求救信號。或許劫機者可能原本就和機師熟識而順利進入機艙,但是這也難以解釋隨後無線電的停止傳送。

除此之外,所有空服人員和機上乘客的身分事後也都經過中國和馬來西亞調查人員的驗證。甚至還查出了兩名以假護照登機的伊朗人——他們的目的是到德國尋求政治庇護。

更重要的是,劫機者到底到底處於何種目的?是為了求名求財、為政治目的、或是恐怖攻擊?這些理由似乎都不符合MH370在默默飛行、最後消失無蹤的過程。

參考資料:The Atlantic

【馬航空難真相(六)】憂傷而疏離的機長 就是劫機者?
【馬航空難真相(七)】答案其實不在海底
查看原始文章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