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鄉民

【馬來西亞炸屍案】叢林裡散落一地的女屍,揭開政治醜聞的序幕

疑案辦

更新於 2023年10月04日15:53 • 發布於 2019年08月21日03:28 • 重大歷史懸疑案件調查辦公室
【馬來西亞炸屍案】叢林裡散落一地的女屍,揭開政治醜聞的序幕

2006年11月6日,馬來西亞警方在雪蘭莪州州府沙亞南的茂密林間,發現了一具女性屍體。或者更確切地說,是散落四處的屍塊。

失蹤的國際名媛,是政治家的情婦

警方推測,這副屍骸的主人正是失蹤近一個月的阿丹杜雅.沙里布(Altantuya Shaariibuu,1978年-2006年)。
阿丹杜雅.沙里布是誰?又為什麼會在失蹤一個月後陳屍在馬來西亞茂密的雨林裡呢?

阿丹杜雅的父親,是蒙古國立大學的教授。由於雙親曾在俄羅斯工作,因此阿丹杜雅從小便旅居俄羅斯。外貌艷麗的她,才貌雙絕,不僅會說流利的英語、蒙古語、中文、俄語以及法語,更具備教師資格,也曾短暫的遠赴法國接受模特兒訓練,在蒙古國內是小有名氣的社會名流

【馬來西亞炸屍案】叢林裡散落一地的女屍,揭開政治醜聞的序幕
才貌雙全的阿丹杜雅.沙里布(Altantuya Shaariibuu),是蒙古知名的名媛。圖片來源:Arslan.mn

阿丹杜雅失蹤後,警方在清查她周遭人際關係時,她是馬來西亞著名的政治分析家阿都拉薩.巴金達(Abdul Razak Baginda)的情婦。當時的阿都拉薩是馬來西亞策略研究中心的執行董事,亦是當時副首相納吉的幕僚。

2004年,28歲的阿丹杜雅與44歲的阿都拉薩在香港的一場舞會中認識。雖然阿丹杜雅曾結過兩次婚,且有兩名孩子,阿都拉薩也有著一個美滿的家庭,但兩人還是墜入了愛河。在這段關係中,男方以禮物與金錢彌補女方無法公開關係的遺憾;而女方則為了男方天涯愛相隨,更因精通多國語言,常以「翻譯員」的身分隨行出訪。

被控與此案有關的阿都拉薩.巴金達(Abdul Razak Baginda)。
被控與此案有關的阿都拉薩.巴金達(Abdul Razak Baginda)。

兩人的戀情維持一段時間後,阿丹杜雅漸漸不滿於「小三」的身分,她想要踢掉正宮取而代之。然而,阿都拉薩卻不願意結束穩定的婚姻以及犧牲自己良好的聲望。逐漸地,兩人開始有摩擦,爭吵聲慢慢蓋過昔日的甜蜜,阿丹杜雅相當堅持戀情必須公開穩定,享受齊人之福的阿都拉薩,則對於這個不懂什麼叫「安分守己」的情人感到厭煩與不耐。兩人間的緊張情勢可說升至頂點。

2006年10月19日,阿丹杜雅出現在阿都拉薩家。她於晚上九點左右離開後,便遭兩名不明人士擄走,從此下落不明。當晚與阿丹杜雅同行的表妹布瑪發現她遲遲未歸,便趕緊從下榻飯店趕往警局報案。不僅如此,布瑪還前往蒙古駐泰大使館求助。是什麼讓布瑪如此緊張,如臨大敵?

在叢林裡炸碎屍體的,是軍警才好入手的炸藥

馬來西亞警方在接獲報案後,由於受害者的身分特殊,馬不停蹄地展開搜索。然而詭異的是,每當以為發現新線索,這些線索卻常常走到死胡同。似乎背後有一雙看不見的手聰空著警方的行動,續阻撓警方的搜索,不希望阿丹杜雅的蹤跡被人發現。

馬來西亞森林(非當地景觀)。圖片來源:馬來西亞森林保護研究所。
馬來西亞森林(非當地景觀)。圖片來源:馬來西亞森林保護研究所。

一個月後,警方在沙亞南「打昔梳邦水壩森林」一處地勢崎嶇而隱密的廣闊黃泥地中找到阿丹杜雅。遺憾的是,此時的阿丹杜雅不僅已經氣絕多時,甚至看不太出來她生前的原貌--因為她已經被炸成大小不一的屍塊了。在逾8小時的搜索行動中,警方收集到40多塊的頭骨碎塊、一條脊椎骨、頭髮、頭皮和一些碎肉。而兇手到底是透過什麼樣的方法,使屍體被破壞得如此殘破不堪?

現場有個凹下、焦黑的土坑,看起來是被炸藥炸出來的。警方根據此點展開鑑識,果然發現屍體與現場都殘存著C4炸藥的痕跡。阿丹杜雅的屍體,是被炸碎的。令警方為之心寒的,不僅是此案手法的大膽與純熟,更在於C4炸藥的代表意義--這款美國最具代表性的塑膠炸藥,在馬來西亞,普通人難以取得,一般是軍警開山闢路之用。加上發現屍塊的地點相當隱蔽,與主要幹道距離約兩公里,一般轎車無法駛入,必須搭乘四輪驅動車才能抵達。

警方不得不懷疑,整起謀殺案的兇手是否就是警界同僚?

驗屍報告揭露的恐怖真相,引發蒙古國與馬來西亞之間的外交摩擦

從警方的驗屍調查報告中,顯示阿丹杜雅在未被炸藥毀屍前,曾中槍兩次。但阿丹杜雅最後被認定極可能是被炸藥殺害,而非死於槍殺。由於案發地點沒有大幅燒焦的痕跡,因此推斷受害者是被人以站立方式捆綁在樹上,再繫上炸藥將之炸碎殺害。兇手炸屍時將炸彈電線繫在身體的四個部分;包括頭、胸、臂及腿部,企圖將死者炸至稀爛,想要徹底毀屍滅跡。部分遺體更飛彈至距離炸屍位置的9公尺外,可見炸藥威力相當猛烈。炸屍的位置則留下了一攤蒼蠅圍繞、發臭的黑色污漬。這樣的殺人手法不僅前所未聞,更是慘無人道。消息一曝光,便引起蒙古國民強烈的不滿。甚至驚動蒙古政府致函馬來西亞外交部,要求馬來西亞針對此案仔細調查,提供案件相關資料與進度,好好給個交代。

此案不僅手法駭人,涉案的關係人還各個都大有來頭,更牽涉到與蒙古國的外交關係。可想而知負責調查此案的馬來西亞警方承受了多大的壓力。然而他們並不知道,在接下來的調查中找到的真相,才是令人瞠目結舌的開始。

首相隨扈被控的罪名不是走私,而是恐怖謀殺

發現遺體的五天後,警方逮捕了阿丹杜雅的情人阿都拉薩以及三名警察和兩名私家偵探。被列為犯嫌對象的三名警察中,有兩人是隸屬於處理重型犯罪與反恐的馬來西亞皇家警察特種警察部隊--特別行動指揮部(PGK)。他們分別是警察總督阿茲拉.哈德里(Azilah Hadri)與伍長西魯.阿茲哈.烏馬(Sirul Azhar Umar)。這兩人除了擔任警方的高階職位,更是副首相納吉的保鑣。

馬來西亞高階警官,竟是涉嫌殘忍謀殺的殺人犯?
馬來西亞高階警官,竟是涉嫌殘忍謀殺的殺人犯?

曾受過專業軍事訓練的警方特種部隊人員涉及罪案,令警察高層驚訝不已。嫌犯所在的特別行動指揮部是由馬來西亞警察的精英分子組成,每名成員都曾接受過專業的軍事訓練。特種部隊訓練時經常使用炸藥,卻不易被帶離軍火庫,但被逮捕的兩名嫌犯皆為指揮部內的重要成員,因此有較多的機會能躲過夾帶炸藥的搜查。

阿茲拉身為警察總督,在同事及上司的眼中,是一名能力極強、待人友善的好同事、好長官,他曾協助偵破國內數宗重大的案件,也常出國保護國內政要。因此事發當時,認識阿茲拉的親友都覺得非常荒謬,認為應該是逮錯人了吧!然而,隨著警方的調查,阿茲拉不為親友所知的陰暗面,也逐漸一一顯露。他說,是阿都拉薩買通他們,一旦他們替他「處理」情婦的事情,將會獲得3萬美元的酬勞。

消息一出,整個馬來西亞為之轟動--想想吧,那可是高階警官,承認自己在知名政治人物的指使下,謀殺了他國人士。當天傍晚,參與行動的阿茲拉與西魯隨即被指控謀殺。第二天,阿都拉薩則以教唆謀殺罪名的罪名被逮。而當人們開始靜心思索這則爆炸新聞,一些疑心開始出現:如果謀殺的動機不過是感情的話,就算分不了手,有必要弄得這麼血腥嗎?這起乍看之下讓人以為是情殺的案件,開始慢慢地顯露出它不對勁的地方。

潛藏於情殺的表面之下的,似乎是其他更為重大的動機。

情愛的背後,是軍購疑雲:馬來西亞版的尹清楓命案?

法國《自由報》駐泰記者阿赫諾德(Arnaud Dubus)在深入調查後,發表報導,指稱阿都拉薩和阿丹杜雅兩人於2005年3月間至歐洲大陸旅遊。這趟表面上的偷情之旅,背後的目的卻並不單純。阿都拉薩此行的主要目的,是以副首相納吉的軍火買賣中介人身分,與法國潛艇建造局(DCNS)商討2002年雙方簽署的一份潛艇買賣合約中的重要細節。當同行且兼任翻譯的情婦阿丹杜雅獲悉法國造艦公司Armaris已經把大約1.14億歐元的佣金付給阿都拉薩的公司Perimekar後,便向後者要求分得五十萬美金。

她遭到情人的拒絕。

法國《自由報》駐泰記者阿赫諾德(Arnaud Dubus)
法國《自由報》駐泰記者阿赫諾德(Arnaud Dubus)

被拒絕的阿丹杜雅,搭飛機回到馬來西亞想與阿都拉薩理論。2006年10月18日,阿都拉薩不堪阿丹杜雅到她家門前謾罵,便連絡上納吉的親信,前政治部副總監慕沙沙菲里。10月19日,接近晚上九點,納吉的兩名保鏢阿茲拉和西魯把在阿都拉薩家門前比手畫腳、破口大罵的阿丹杜雅強行押至車上,載到十幾公里外的偏僻處將之殺害。

西魯於審判口供中宣稱,阿丹杜雅曾經向他們求饒,並表明她懷有阿都撒拉的骨血,但他還是朝她左臉開了一槍。他的上司阿茲拉在開槍後隨即剝掉她身上的衣物,過程中,注意到她的手還有動靜,便命令他補多一槍,他也照辦了。最後,阿茲拉把C-4炸藥綁在阿丹杜雅的雙腳、腹部、頭部,然後引爆炸藥毀屍滅跡。

在殺害阿丹杜雅後,她的出入境記錄也被完全刪除,試圖讓人無法追蹤她的去處。然而他們並未料到,阿丹杜雅不是獨自一人前來馬來西亞。因此,案發當晚,她的表妹也立刻向警方報案,啟動調查,終於揭起這件驚世駭俗的謀殺案。而正當世人以為隨著兇手的落網,案件應該可以塵埃落定,報導也慢慢淡出媒體視野時,事情卻再一次地有了爆炸性的進展。

怕情婦惹事,將她「轉交」給親信:向上延燒的醜聞

2008年7月3日阿都拉薩的私家偵探峇拉提出聲明,爆料納吉及阿丹杜雅的關係,指稱警方在案件調查當中故意忽略了這點。峇拉表示阿都拉薩曾經向他透露,納吉與阿丹杜雅曾發生過性關係,他們三人還在巴黎一起聚餐。之後,納吉因顧及副首相的身分,不想遭到騷擾,便將阿丹杜雅轉交給阿都拉薩。該聲明揭露案發後阿都拉薩曾打簡訊給納吉求助,希望能免遭法律制裁,言詞間暗示著納吉干預司法調查。他還指稱阿丹杜雅於失蹤當天,有輛藍色的普騰賽佳(Proton Saga)經過阿都拉薩的住宅,駕駛人便是納吉的特別助理納希爾(Nasir Safar)。納吉對這些指控當然一概否認,強調他並不認識阿丹杜雅。

說也奇怪,峇拉在次日又發表了第二份聲明。這次的聲明撤回了之前對納吉涉及此案的指控。之後,峇拉便宣告失蹤。這些可疑的行為令眾人懷疑更改聲明並非自願。在律師表示無法連絡上峇拉與其一家後,警方於7月6日向國際刑事警察組織求助,尋找失蹤的峇拉。幾天後,峇拉的住宅被發現有遭闖入的跡象,但警方卻未查明是否有財物遭竊。

十五個月後,這起詭異的全家失蹤案才有了新的進展:峇拉在印度現身。現身的峇拉說,在他發出第一份聲明的當天,就被與納吉家族關係良好的商人Deepak Jaikishan約談,對方開出馬幣五百萬的封口費,要求他簽署第二份聲明。之後他和家人被安排出國。先是由陸路前往新加坡後,飛往泰國,再經過尼泊爾,最後抵達印度。再次現身的峇拉,堅持第一份聲明中的內容是正確的,並表示只要是納吉集團當權,他便不回馬來西亞。

維基解密,揭開馬國政治秘辛

2011年5月,維基解密公開美國駐馬來西亞大使館在密電中記錄的此案情報。該密電指出,美方察覺檢方和法院的不尋常,一些證據被惡意消滅,顯示有股強烈的政治壓力,想保護即將接任首相職位的納吉。美國官員馬克.克拉克(Mark Wayne Clark)在他的報告中指出,事件從爆發開始,司法便陷入了尷尬被動的局面。審訊前夕,首席檢察官Abdul Gani Patail將原來的承辦檢察官換成資歷較淺的新人;被告律師也因他的辯詞遭到政治打壓,在審訊前突然辭職。他認為,此案因政治壓力而遭故意延宕,以便轉移公眾注意力,馬來西亞主流媒體亦未報導此案最新進展。最後更進一步指出,在馬來西亞司法史上,從來沒有一宗謀殺案審訊能拖延了七個月而被告方仍沒有機會進行答辯。

此外,美方也察覺到坊間謠傳時任首相阿布都拉.巴達威(Tun Abdullah bin Haji Ahmad Badawi)欲利用此案扳倒納吉的陰謀論。克拉克在記錄中寫道,2008年2月20日早晨未開庭前,阿都拉薩.巴金達的父親曾向他貼耳私語,之後整個審訊過程一直心神不寧的阿都拉薩,於中午離開法庭時一度失控,大喊「伯拉去死!我是冤枉的!」(伯拉為前首相阿都拉的暱稱)。事後絕大部分媒體只報導他失控,卻未刊登他的喊話內容,而刊登喊話內容的《太陽報》(The Sun)則被馬國內政部勒令緊急收回幾千份報紙。令人深思的是,當時內政部部長是由時任首相的阿布都拉兼任。陰謀論者認為是阿布都拉集團要求阿都拉薩指控納吉,以便換取無罪開釋,阿都拉薩為此承受巨大壓力,導致他最終於法庭上崩潰。美方最終總結,馬來西亞政府極力掩飾真相,並轉移民眾視線,避免此案影響即將來臨的2008年全國大選。

最終,阿都撒拉被撤銷訴訟,檢方只起訴阿茲拉與西魯兩人。2009年2月3日,西魯為自己的死刑進行辯護時,說他是代罪羔羊,用以保護某些不曾出庭受審問的人士。同年四月,阿茲拉及西魯被判謀殺罪名成立,判處絞刑。高等法院法官莫哈末查基的判決認為兩名被告的證詞無法取信於人,在自辯時基本上只是在互相指責,並無法對警方的舉證提出任何合理的疑點,致使他接受所有實質及間接證據。

真相大白,但疑點仍在

2013年,上訴庭以證據有疑點為由推翻裁決,總檢察署進行上訴。2015年1月13日,聯邦法院終審推翻上訴庭裁決,維持沙亞南高庭的絞刑判決。死刑定讞後,西魯便逃亡澳洲。而國際刑警組織也應馬來西亞要求發出了紅色通緝令。2015年1月20日西魯於昆士蘭州布里斯班被移民局執法人員逮捕。澳大利亞移民與邊境保護部在逮捕的隔日便發表聲明,但聲明只證實「拘留了一名不法的非公民」,同時「注意到馬來西亞當局對此人有興趣」。不久後,馬來西亞全國警察總長卡立其證實被拘留的人即為西魯,並表達了將與馬來西亞總檢察署共同商討提出對澳洲引渡要求。逮到人的澳大利亞檢察總長辦公室對此,則說他們拒絕評論個別案件,但表明澳大利亞引渡法律規定,除非有關國家保證不執行死刑,否則絕不向相關國家交出有關人員。此外,西魯的律師卡馬魯希山也表明,一旦馬來西亞政府向澳洲提出引渡申請,西魯律師團就會以違反馬澳引渡條約為由起訴政府。

在上述的僵局之下,直至今日(2019年8月),西魯仍被關押於澳洲雪梨的維拉伍德拘留所;阿丹杜雅的家人也持續上訴向馬來西亞政府與阿都撒拉請求民事賠償。納吉登上了事業的高峰,又在2018年墜下。關於阿丹杜雅案的一切尚未結束--或許除了刊出關鍵報導的法國記者阿赫諾德。阿赫諾德在2019年4月29日,被人發現自一列開往曼谷南區的火車上墜地身亡。泰國警方最後認定阿赫諾德是自殺。

阿丹杜雅命案雖然不像其他懸案一樣連兇手是誰都難以追查,相反的,兇手在警方不眠不休的追緝下迅速被逮捕,然而抓到兇手,並不代表案件就此水落石出。兩位兇嫌背後的指使人到底是誰?證人說詞是否為真?政治力量是否介入司法裁判?耗時十年的訴訟背後,一切的動機與真相早已掩埋於一本本卷宗及反覆的說詞中,唯有當事人知曉。

參考資料

更多相關文章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