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金馬55

【金馬55】談金馬不談政治,就是自欺欺人(上)

鏡週刊

發布於 2018年11月18日09:16 • 鏡週刊

**第55屆金馬獎在昨夜揭曉得獎名單,已故導演胡波以《大象席地而坐》榮獲最佳劇情片、改編劇本兩項殊榮,大師張藝謀執導的《影》榮獲最佳導演等4項獎為最大贏家,大陸電影共計斬獲14項力壓台港,在預期之中。台灣電影獲8項居次,唯《誰先愛上他的》拿下最佳女主角等3項最為出色。香港電影則持續低迷,與去年一樣只獲1項作收。

**

只是對於多數兩岸觀眾而言,這一夜的金馬獎究竟誰拿什麼獎、為何拿獎反倒全成了次要,政治發言風波才是今年典禮的目光焦點。《我們的青春,在台灣》獲得最佳紀錄片獎後,導演傅榆當著全場影人說道:「我希望有一天,我們的國家可以被當作一個真正獨立的個體來看待,這是我身為一個台灣人最大的願望。」當下導播將畫面帶到了金馬執委會主席李安,明顯見到李安露出忐忑神情,第一時間也沒有鼓掌應對,文化部長鄭麗君則從容鼓掌表示同意。

雖不清楚評審針對這個項目的討論過程為何,但既然評審團最終願意頒這個獎,就相當於願意為這部作品背書,也等同他們願意賦予導演上台發言的權力。風險事前大家肯定都清楚的。

在台灣,敢講、敢衝的影像創作者的確多半都是紀錄片導演。他們多是獨立電影工作者,不容易被牽制。好比去年推出紀錄片《并:控制》的李惠仁導演,內容記述了中共政權對人民極端管控與迫害,李惠仁向來以獨行俠的姿態身兼導演與旁白,向來只為自己負責,就有更大自由度的創作空間。這次傅榆導演的《我們的青春,在台灣》亦然,作品聚焦在幾個關心社運的年輕面孔,包括台灣憤青陳為廷與陸生蔡博藝。

該片其實講述的是滿腔熱血投入社會運動,最後卻理想破碎的過程。導演捕捉到了原先意氣風發的陳為廷在參選苗栗縣立委時,承認自己涉及多起性騷擾的尷尬瞬間;也拍下了對台灣自由風氣滿懷盼望的蔡博藝,參選淡江大學學生會會長遭到各種不平對待而情緒失控的窘態。傅榆起先對改變社會的期待全投注在這些人身上,花了長時間跟拍,卻沒想到這些她觀察的對象卻一一偏離了她的預期。最終,她自己也成了紀錄片裡被觀察的第三個人。

《我們的青春,在台灣》從太陽花運動一路拍攝陳為廷。(金馬執委會提供)
《我們的青春,在台灣》從太陽花運動一路拍攝陳為廷。(金馬執委會提供)

多數社運議題電影無論是劇情片和紀錄片,被攝者多半不樂見你拍攝黑暗面,要你隱惡揚善。傅榆卻勇敢面對現實的不盡人意,承認了自己的天真,而她所記述的人物也坦誠地讓自己的各種面向被放置在紀錄片之中,十分難得,是一部無比真摯卻殘酷的成長電影。

《我們的青春,在台灣》頭尾放上六四紀錄片段與學運領袖王丹的受訪畫面,主題又是已被中共定調為台獨運動的太陽花運動,筆者曾猜想擔任評審團主席的鞏俐,是否會選擇避掉。因此當評審授予它大獎,更加欣喜不已。這絕對是今年金馬獎名單最好的幾個選擇之一,金馬獎的絕對獨立性也由此窺見。

其實早於傅榆的政治發言,上台頒發新導演獎的張藝謀導演就說了:「真的是覺得現在後浪推前浪,這麼多年輕導演的作品代表著中國電影的希望和未來。」此說多少激起部分台灣觀眾反感,認為台灣電影並非中國電影,但也只能悶在心裡。所以當傅榆的「國家獨立個體論」一提出,許多國人的不滿似乎找到了宣洩的出口。

細看傅榆的發言,先是「我們已經是一個國家」,再來是「請視我們為獨立的」。現今,我國國人對於自己究竟屬於什麼國家還有所分歧,是台灣?還是中華民國?但多數人都認同自己不屬於一個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倒是事實。導演的一番話顯然有備而來,並非只討好特定支持台灣獨立的族群。

至於傅榆的這番話,過去為什麼始終沒人敢說,講白了,就是她最沒有包袱。作為一個長時間關注台灣社運議題的紀錄片導演,她或許早有不會去對岸發展的覺悟,那麼自然也就具備了暢所欲言的條件。不過,其他演員、導演和各個部門的電影工作者則不然,沒有人願意賠掉自己的事業。

傅榆的發言被對岸網友指為台獨,也有台灣人認為她的發言陷金馬獎於不義。這也無怪乎以《老獸》榮登影帝的大陸演員涂們在頒獎時以刻意強調的語氣說道:「特別榮幸再次來到『中國台灣金馬』做頒獎嘉賓,這次見到很多熟悉面孔,接觸很多新面孔,認識很多新朋友,我感到『兩岸一家親』。」這完全是衝著傅榆而來,不過他的語氣顯得不自然,像是一股力量驅使著他說。

去年的影帝涂們(左)與影后惠英紅一起頒發最佳女主角獎,刻意的政治發言引發台灣網友反彈。
去年的影帝涂們(左)與影后惠英紅一起頒發最佳女主角獎,刻意的政治發言引發台灣網友反彈。

獲得最佳男主角的徐崢,也在領獎致詞時說道:「我們聚在這裡像一家人一樣,我相信中國電影會越來越好。」與涂們的「兩岸一家親」相呼應。在《大象席地而坐》獲得最佳劇情片後,擔任後期製片的FIRST西寧青年電影展策展人的高一天也說:「我覺得電影是可以超越語言的,它可以讓語言變得『統一』。」他講到「統一」時加重了語氣,被台灣網友認為這是挑釁。

一時之間,金馬獎成了表態大會,身分突然顯得敏感的評審團主席鞏俐甚至拒絕上台頒發最佳劇情片。會後也餘波蕩漾,大陸劇組未出席惜別晚會,明星如彭昱暢、胡歌等人也都紛紛在微博上以「中國,一點都不能少!」的反台獨文宣表態。原先丁寧和姚宏易在領獎之時都聲援了同志人權,加上袁富華飾演的LGBT角色也獲獎,筆者一度以為飄揚的彩虹旗是本屆焦點,沒想到卻是惱人的政治紛亂取而代之。

不過也誠如主席李安會後的發言,針對這些風波,他說:「我們是自由的,影展是開放的,他們愛講什麼,就講什麼,不管怎麼樣,大家都是我們的客人。」妙的是,李安後面還接了句「我們希望就藝術論藝術,不希望有其他的東西來干擾」。滑開微信朋友圈,多數大陸朋友都只引用了後一句,而見不到前一句。整句話組起來到底又是什麼意思,值得玩味。

許多人未能意識到,金馬獎的可貴即在於它的東道主是一個完全擁有民主自由的國度,正是這個條件才得以成就華語地區最重要的電影獎。就此原則來看,傅榆的發言也只是更體現了金馬獎的兼容並蓄。

有些人說明年金馬獎如果遭到抵制應當由傅榆來承擔,說她是罪人,但金馬獎只要打算持續堅持主席李安所說的自由、開放的狀態,拒絕自我審查,那類似的發言你我都必須概括接受,影人表態的權利必須被保護、被尊重。哪怕你痛恨她的發言,也都只能捍衛,因為那正是台灣價值、金馬獎價值所在。何況,又有誰會天真認為,今天傅榆不說,未來都沒有人說破呢?

翁煌德小檔案

  • FB粉絲專頁:無影無蹤
  • 翁煌德:自由工作者,主力策展、影評撰寫、影人專訪,設有粉絲專頁「無影無蹤」。另於《放映週報》《人本教育札記》刊登作品。

【金馬55】談金馬不談政治,就是自欺欺人(下)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