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理財最前線】年度除舊布新 保單4原則買對買滿

鏡週刊

更新於 2019年01月11日11:53 • 發布於 2019年01月18日22:49 • 鏡週刊

**很多人習慣年初盤點去年度的投資報酬率,調整未來1年投資策略,卻對保險內容不聞不問,不僅不瞭解保單內容,也從沒打算調整。其實就整體財務而言,最該盤點、檢視的是人身保險,因為風險隨侍在側,一旦發生意外,絕對會打亂個人、乃至家庭的經濟大事。趁著一年復始,來個保單大健檢,才能買對買滿,以達最大功效。

**

人生最怕病老殘窮,保險保障須依風險、責任、收支全盤規劃。
人生最怕病老殘窮,保險保障須依風險、責任、收支全盤規劃。

「怎麼辦?我身上長了腫瘤,快幫我看看以前買的保單有沒有理賠?」陳先生剛做完一年一次的公司員工體檢,發現異狀後急忙聯絡保險業務員,就怕治療養病恐花大錢。現代人重視健康,定期接受健檢的大有人在,但很多人都跟陳先生一樣,身體出現狀況才想到要找保單問理賠。

保單健檢 評估調整

現今保險的觀念雖然已被廣泛接受,但是談到保障,許多人一問三不知,買了保險卻忘記內容,是極為普遍的狀況,不知不覺就讓保單睡著了。CFP認證理財規劃顧問蔣竣植提醒:「每年定期檢視保單內容,應該優先於年度健康檢查,這也比計算投資組合的績效更重要。」

30歲的鍾先生和28歲的古小姐是準備結婚的情侶,近期檢視各自的保單才發現,原來保險不是有買就有「保庇」。「出社會後工作忙,手上的保險都是因為接到電銷業務員的介紹就買了,根本沒留意自己買的保障是否足夠。」古小姐透露,自己除了癌症醫療險,還投保2張月繳儲蓄險。

國人罹癌率攀升,除了定期健診,別忘了也要檢視醫療保障。
國人罹癌率攀升,除了定期健診,別忘了也要檢視醫療保障。

至於鍾先生,雖有媽媽早期規劃的保障,包括壽險、意外險保額各1百萬元,和幾張醫療險附約,但隨著年齡和收入增加,加上未來需扛起養家的責任,他也在思考目前的保障是否需要進行調整。

一般民眾對保險沒什麼概念,不知如何著手檢視與調整,事實上,檢查保單一點都不難,只要牢記專家指出的四原則,就能精明避開令人害怕的病老殘窮風險。

原則一:缺什麼補什麼 狠解約換保

以古小姐為例,她原有一張月繳1,180的癌症醫療險,後又買了1張20年期、月繳約3千元的儲蓄險,「當初想存錢,沒多想保障內容就買了。」古小姐後來才意識到,萬一發生意外或生病,醫療保障不足是大麻煩。若檢視保單發現保障缺口,絕不能坐視風險不管,但又該如何聰明調整?

需要住院的門診手術日益普及,只有住院醫療險恐無理賠。
需要住院的門診手術日益普及,只有住院醫療險恐無理賠。

統一保經業務經理陳芳琪表示,視保戶有無預算,作法不盡相同,「有預算,可以投保新保單,作法相對容易,只需將保費花在刀口上。但如果沒有預算,就有必要回頭檢查舊保單內容,甚至忍痛解約影響最小的保單,或辦理減額繳清。」

專家建議,缺口應從最擔心的事優先處理,例如機車族擔心意外事故;一家之主擔心生病拖累家人。若擠不出錢解決最要緊的缺口,不妨先檢查舊保單內容,查看變更月繳為年繳是否有優惠,是否有重複投保的保障,保障內容和期待值或現況需求有無落差,設法從中取捨。而古小姐迫切需要解決醫療險問題,考量儲蓄險一時半刻無法救急,只好忍痛解約已繳了5個月的儲蓄險。

陳芳琪表示,古小姐騰出來的每月3千元保費,足以規劃480萬元的壽險、3百萬元的意外險、1百萬元重大疾病給付、實支實付日額4千元及住院醫療限額30萬元等多項保障,不論壽險還是醫療險保障都能補足。

原則二:區分儲蓄保障 依能力負擔

古小姐買儲蓄險的例子,其實也是許多民眾買保險的通病:重儲蓄、輕保障。根據統計,國人平均每人擁有2.5張以上的壽險保單,且平均每人每年總保費支出近15萬元,身故壽險保額卻只有56萬元。

保對保滿2要訣

  • 要訣1 釐清個人現況改變

保險是預防人有萬一,與人相關的改變都可能牽動風險變化,例如個人收支、職業類別、結婚生子等,都關乎保障內容,甚至連通訊地址變更、信用卡換發等小細節,都一定要告知業務員,以免傷害續保權益。

  • 要訣2 鎖定不還本定期險

人生最怕病老殘窮,買對保險、買滿保障都能降低上述衝擊,專家認為,善用定期型、不還本的險種,可以用小錢彈性打造高保障,把錢花在刀口上。

專家普遍認為,儲蓄險不應和保障險種混為一談,保費也不該超出能力負擔,陳芳琪說:「醫療險保費的合理範圍最高不超過年所得的十分之一,行有餘力之際,儲蓄險的保費若能達到年所得的2至3成即屬不錯,想理財可再透過其他的管道或工具。」

原則三:基本款意外險 責任綁保額

蔣竣植認為保險規劃有優先順序,而意外險是不分年齡層的基本款,特別是身為家庭經濟支柱的三明治族群,上有老、下有小,人生階段責任最重,有必要拉高意外險保額。

準備結婚的鍾先生便是在專家建議下,將壽險、意外險保額分別提高至2百萬元和3百萬元,「二者合計5百萬元的保額,對和父母同住、沒有租屋或房貸壓力的他來說已足夠,若還有預算,可評估失能險的不足。」陳芳琪說。

其實意外險保額該買多少,沒有標準答案,全看保戶的責任有多重。蔣竣植舉例,若背有5百萬元房貸,又有稚兒要養育,假設估算扶養小孩至成年需花費5百萬元,那麼,意外險保額至少要有1千萬元。

事故傷害是國人死因第6位,意外險保障不可輕忽。
事故傷害是國人死因第6位,意外險保障不可輕忽。

他強調,意外險和壽險都是階段性商品,一般人若沒有身故財產移轉的考量,建議購買定期型商品,尤其意外險適合預算低、想規避意外身故和全殘風險者。既是階段性商品,當責任已了,例如房貸還完或孩子成年獨立,即可逐步調降保額。

原則四:實支實付正夯 必備醫療險

陳芳琪更指出,手術和住院醫療險是必備醫療保障,近十年來越來越受民眾重視的實支實付險,其理賠重點即為手術雜費和住院補貼。蔣竣植也談到:「定期檢視實支實付險的額度很重要,因為保戶不見得是沒有這張保單,也可能誤以為已經買了就能安心,實際上保障額度仍不足。」

保險除了買對買滿,還要每年檢視是否需調整。
保險除了買對買滿,還要每年檢視是否需調整。

好比一名莊小姐10年前就買了實支實付險,但當時年紀輕、收入少,不希望保費造成生活負擔,因此實支實付的理賠限額僅規劃2萬5千元,隨著收入提高和健保制度改變,莊小姐已有能力,且有提高理賠限額的必要。蔣竣植因此建議,實支實付險合計理賠額度(可買2張以上,正本、副本理賠合計)最好要有20萬元。

此外,若還有預算規劃醫療保障,重大疾病險和癌症險的功能雖不同,但都有針對國人十大死因之首的癌症提供保障,民眾可依個人風險考量及預算斟酌投保;行有餘力可另評估失能和長期照護險的風險及缺口。

2步驟 定期檢視投資型保單

不少民眾將投資型保單納入規劃,想藉由商品特色,用低預算長期累積出高保障。專家強調,這類保戶一定要定期檢討自己投保的架構(有無壽險保額產生危險保費)及購買目的,否則很容易陷入要不要解約的窘境,例如所繳保費30萬元,保單帳戶價值卻只值20萬元。

有壽險保額的投資型保單須扣除危險保費,但保戶經常忽略自己需要保障,誤以為所繳保費應等同或大於帳戶價值,專家表示,若二者落差大可循以下步驟檢視:

  • 有無必要調降壽險:危險保費會隨年齡增加,如果責任已減輕,不妨調降壽險保額。
  • 投資績效是否不佳:最好每季、半年或至少1年檢視一次,汰除績效落後同類型之標的。此外,善用保單能配置多檔基金的優點,當股市好時拉高股票型比重,反之布局債券型,即便是沒有壽險保額、單純以投資為目的的投資型保單,也需定期追蹤才能累積可觀報酬。

【年度保單健檢】長腫瘤怕沒理賠 每年做這動作讓你免驚
【年度保單健檢】她月花5千買保險 竟發現生病住院不夠賠
查看原始文章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