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斷捨離番外篇】人為何會囤積

鏡週刊

更新於 2019年03月25日04:57 • 發布於 2019年03月25日22:59 • 鏡週刊

**室內設計師Phyllis坐在家中,那是一個乾淨明亮的地方,窗外有整面的綠地,但說起她成長的地方,她的結論是:「我們家真的不適合人居住。」

**

小學四年級以後,Phyllis從台東搬到台北與母親同住,母親專研風水,家裡總是有訪客來求診、問事或算命。她印象最深刻的事是,小學五年級的時喉,有個染梅毒的客人來家裡,鼻子爛到見骨,她怕被傳染不敢吃東西,媽媽不知道原因,熱心準備可以開胃的偏方,在浴缸裡擠檸檬、泡草藥,但Phyllis根本不想泡澡,就怕客人說不定碰過浴缸。「那陣子還有更恐怖的事情,不知道能不能寫出來…」Phyllis說,母親甚至會跟婦產科買胎盤,沖洗、曬乾後製成中藥「紫河車」。

時光回溯到十歲以前,Phyllis因為父母離異,媽媽把她送回台東外公外婆家住在。那是寬敞的日式建築,但那邊一樣有囤積的問題。外公是小學校長,但家裡卻沒有冰箱,外婆會把剩菜收進綠色紗網的碗櫥,青菜擱在故障的雙槽洗衣機,生鮮雞鴨魚肉放浴缸。房子雖然很大,但壁櫥塞滿雜物,狹長的走廊就顯得更陰暗了。Phyllis懷疑外婆當時大概有些失智,「每天晚上8、9點,她會用鋼釘把木門鎖死,就怕外公進來偷東西。」

10歲以前,Phyllis與外公外婆同住,童年在台東度過。(Phyllis提供)
10歲以前,Phyllis與外公外婆同住,童年在台東度過。(Phyllis提供)

人究竟為何會囤積? Phyllis猜想母親在她5歲時離婚,大概很沒有安全感。母親離婚之後,帶著孩子到處搬家,恐怕是她唯一知道能逃離混亂的方式了,直到後來老了病了逃不動,只能被雜物淹沒。

從外婆、母親一路下來,Phyllis在母親過世之後意識到:「媽媽用她的人生告訴我,我不要過這樣的人生。」Phyllis決心斬斷囤積的連結,她買了整理書,考上整理師,寫書研究囤積症,稍稍解開了囤積之謎:「成因大致有3種:一種是創傷,像是失婚或被迫離職;第二種是年紀,好發於50多歲;第三種是完美主義者,他們怕自己做錯決定,乾脆把不知道如何處理的物品留著。」

「我希望我的房子很明亮。」這是Phyllis一直以來的目標,而她也做到了。母親在病榻上最後的日子,也開始判斷哪些要留,哪些不留,雜物獲得控制。如果再給她們多一些時間,兩人也許可以解決那些雜物。我們問Phyllis,如果母親活得夠久,想跟她做些什麼事嗎?

Phyllis考上整理師資格後,曾做過30多件案子,如今將觸角延伸至室內設計領域。
Phyllis考上整理師資格後,曾做過30多件案子,如今將觸角延伸至室內設計領域。

「各自有清爽的角落,安靜地看自己的書。在同一個屋簷下但不要吵架,也許偶爾玩玩貓。」聽起來,這已是她平常在做的事了,但Phyllis忽然驚醒似地補充:「但是不要有客人!」說完,連她自己都笑了。

【斷捨離實踐者一】曾管300人工廠 主婦卻自卑管不好家裡的人
【斷捨離實踐者二】母親染上囤積症 推開房門東西就像土石流
查看原始文章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