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親子

「船停在港灣裡是最安全的,但那不是船存在的目的」被過度保護牽制的孩子,就像擱淺的船

未來Family

更新於 2021年09月28日08:35 • 發布於 2021年09月28日08:33 • 林晉如

文/林晉如

多數人小時候應該都寫過「我的志願」,猶記得小學寫的作文「我的志願」,班上許多同學的志願是科學家、太空人、醫生、老師和總統。為什麼記得那麼清楚?因為小小年紀的我覺得這些志願好困難,總統就只能一位,那麼多人搶著當總統,這簡直是不可能的任務。現在長大了,回想起來,真的人人都想當科學家、太空人、總統、醫生、老師嗎?還是這只是為了「滿足大人的期待」?

夢想,人人都有,卻不是人人都有勇氣去追。除了自己的堅持外,有時大人也扮演著關鍵的角色。當孩子一心一意選擇自己喜歡的、想要的,幾次遭到大人的嫌棄與反對,這個不好,那個不好,久了,孩子不管找什麼,大人統統不滿意,統統都反對。

孩子們都是冰雪聰明的,久而久之,孩子會發現自己怎麼想的不重要,重點是大人們怎麼想,我的選擇是大人想要的答案嗎?當他發現照著大人的規定走比較無雜音時,孩子很快就會動搖或放棄自己的想法,只為迎合大人的口味,以大人的想法為想法。如此,孩子還有放手追夢的勇氣嗎?孩子還有機會學習如何選擇及做決定嗎?孩子還有機會學習為自己的選擇及決定負責任嗎?

 

家長的過度保護,養出草莓族

當社會上批評孩子欠缺思考力、責任感時,責怪孩子變成「草莓族」時,是否也該想想大人是否一直以來的過度保護,讓孩子沒有機會摔倒,沒有機會嘗到失敗後重新來過的機會,導致出社會變成「草莓」,一碰就爛。孩子不管選擇了什麼,都遭愛子心切的大人反對,導致最後變成「啃老族」賴在家不肯出去工作,大人的否定,其實正扼殺掉孩子選擇及做決定的機會。網路上流傳著屢換工作,動不動就抱怨太辛苦、太累、與同事不合,最後寧可窩在家「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處處不留爺,爺爺家中住」的情形。

曾聽朋友說,他企管碩士畢業後一時找不到適合的工作,為了生活,暫時屈就一份勉強溫飽、薪資 22K 的管理員工作,結果母親聽聞竟然說「這麼少錢的工作你也做?碩士畢業去當管理員會不會太丟臉了?」後來朋友索性不幹,搬回家裡,留在家裡讓父母養。之後雖然爸媽一直嘮叨碎念,但朋友覺得如果沒有找到高薪工作,讓爸媽感到顏面有光,寧可以「懷才不遇」之姿沉潛在家裡,勝過自尊心受辱。

 

父母的矛盾,造成孩子的心理疾病

父母有時愛子心切,希望孩子不要太累,不要太辛苦,苦口婆心力勸孩子回心轉意;另一方面又希望孩子無論做什麼事最好都要能「光耀門楣」,孩子當然讀得出父母的高度期待,問題是,過度不合理的要求或孩子無能力滿足父母的虛榮心時,孩子的內心其實已經受創,在失去家人的支持,有苦又不能說的情況下,難保不會形成心理疾病或家庭、社會問題。

認知神經科學洪蘭教授說:「主控力是個強烈的動機,驅使孩子去探索。如果什麼都是別人安排好了,自己不需用大腦,只要跟著做就好的話,孩子會很快失去動機,變成叫一下,動一下的木頭人。」

有人建議下一個階段的教改就以家長為改革對象好了,讓家長明白自己在教育上的責任,家庭教育其實比學校教育及社會教育所帶來的影響更大。如果父母沒有好好理解自己的孩子,也沒有放手給孩子勇於探索自己的機會及空間,父母將是扼殺掉孩子的天賦,剝奪孩子探索、學習選擇及學習負責任的最大元凶。洪蘭教授說:「船停在港灣裡是最安全的,但那不是船存在的目的。」

 

摘自 林晉如《未來想過的生活》/聯經出版
Photo:simonetta viterbi,CC Licensed.
數位編輯整理:吳羽茜

 

>>免費訂閱《未來Family週刊》全方位教育教養媒體,教好孩子不求人!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