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抗體檢測」成防疫新戰場 專家提醒:也可能是無效抗體

康健雜誌

發布於 2020年04月10日08:59 • 出處/康健雜誌 文/謝佳君 圖/pixabay

今年2月中旬,一名白牌計程車司機「一度」為國內首位感染源不明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後來靠著對一名台商的抗體檢測,追出原來是司機載過這名曾遭感染的台商。最近長庚大學團隊也從新冠肺炎痊癒者身上找到有效對抗病毒的抗體,可望成為預防、治療、篩檢的一大利器。

綜觀國際趨勢,這場防疫軍備戰的戰場已逐漸從病毒篩檢、疫苗與藥物研發,轉移到抗體的檢測及運用,究竟抗體檢測在測什麼?

不只台灣,全世界也對抗體運用寄予厚望,有專家試圖用痊癒者的血液抗體治療重症COVID-19(新冠肺炎,一稱武漢肺炎)病患;也有專家研究利用檢測康復病患身上有無抗體,作為能否復工的依據。美國則在研發「一滴血檢測抗體」,類似糖尿病患監測血糖做法,只要在指頭上採集一滴血注入試紙,如果是陽性,代表曾經染病、體內有抗體,來幫助掌握感染的人口數。

(抗體指的是免疫球蛋白,可以對抗外來抗原、微生物,若抗體檢測呈現陽性,代表曾經感染過某種病毒或細菌。圖片來源:pixabay)

除判斷是否曾遭感染,也可知近期已感染多久

抗體指的是免疫球蛋白,能對抗外來抗原、微生物。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台灣大學副校長張上淳解釋,人體的B淋巴球細胞會製造分泌抗體,用來對抗外來抗原,這些抗原可能是外來微生物,包括細菌、病毒、花粉、過敏原等,也可能是從他人身上移植來的器官,甚至是自己的某些蛋白分子。

當人體偵測到不是體內原有的東西,特別是含蛋白質的成分,會試圖將它消滅,可能由白血球直接將它吞噬、消化,也可能產生抗體來和抗原結合,使外來微生物失去原有功能、或者更容易把抗原帶到吞噬細胞被吞噬掉。

因此,抗體代表曾經被感染過的痕跡,檢測抗體就能了解一個人是否曾經感染過某種病毒或細菌。台大醫院檢驗醫學部名譽教授蔡克嵩表示,不同於病原或抗原檢測是要知道一個人是不是正被病菌侵犯、有感染別人的能力,抗體檢測可以了解是否曾感染過某種病菌、或社會中多少人曾被感染過。

抽血檢測抗體又能根據測得的是IgM或IgG抗體,判斷是近期感染還是已經感染一段時間。蔡克嵩解釋,人體受到感染、抗原刺激後,約1週內會先分泌IgM,接著逐漸消失;2~3週後分泌IgG,而且可以維持很久,可能終身都測得到。

(多數情況下,有抗體即具免疫力,但也有可能身體對某些抗原產生的是無效抗體,即使驗出抗體,並不表示痊癒、已有抵抗力。圖片來源:pixabay)

多數情況有抗體即具免疫力,但也有例外

但檢測出抗體,就表示具有保護力、不會再被同樣的抗原感染嗎?其實不一定,必須視病毒的特性。

「通常來說,有抗體代表已有免疫力,」張上淳表示,抗體會將體內病菌完全清除,不會繼續存在體內,人體可以復原、帶有抵抗力;而且自然感染幾乎都能終生免疫,只不過疫苗經過人為改變,產生的抗體保護時效可能比不上自染感染,也可能需要多打幾劑,強化抗體保護力。

不過也有例外狀況,產生的抗體是「無效抗體」。例如C型肝炎病毒的RNA會躲在細胞裡面,抗體無法將它完全清除,即使驗出抗體,並不表示痊癒、已有抵抗力;愛滋病毒HIV也是類似情況,都不是那麼有效的抗體。

至於全新的新冠病毒,人們對它的認識還不完整,目前只能根據一般呼吸道感染病毒,推測它所產生的應該都是有效抗體,不會出現二次感染,「可是初步看到一點點不尋常的是,患者產生了抗體,病毒卻沒有立刻被清除掉,還維持了一段時間。」張上淳說。

抗體血清治療新冠肺炎理論上有效,但仍需更多臨床試驗

蔡克嵩也對新冠病毒的抗體效力存疑,也許有些抗體可以消滅病毒,有些不行,他認為,目前檢測新冠病毒抗體只能知道是否曾感染過,也可能只有部分免疫力,「但不能說一定不會再被感染,」這也影響用抗體血清治療新冠肺炎患者的效力。

理論上,感染者體內所產生的抗體可以消滅抗原,因此有抗體血清或抗體血漿的療法,直接將抗體血清或血漿輸送到其他感染者體內,讓抗體對付病菌;有時比較緊急情況下,也可能將混和紅血球、白血球、血小板等成分的全血輸到患者體內,但可能提高身體排斥反應。

剛剛感染過新冠病毒、已經康復的人,也有很多抗體,「前提是,如果這個抗體可以殺死病毒,理論上輸他的血就有用,只是需要更多臨床試驗,」蔡克嵩說。

若要拿抗體檢測作為新冠肺炎患者復工、恢復正常活動的判斷依據,專家更持保留態度。「這還牽扯檢測方法的敏感度和特異性,」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分子感染症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邱政洵表示。

邱政洵舉例,假設100人感染,卻只檢測出30人,敏感度顯然不足;又或者將其他病毒都認定為新冠病毒,缺乏只認得新冠病毒的特異性,例如只是感染流感病毒,卻也呈現陽性,這樣的偽陽性只會造成更大麻煩,所以在使用前一定需要通過測試。

蔡克嵩也指出,人體受感染、產生抗體後,會有一段時間病毒和抗體同時存在,通常剛治療不久、病毒還沒完全消滅前,1週左右抗體也會出現。所以不能測出抗體就認定不具感染力,或者有抗體就表示已經痊癒。

即使上述問題都排除,張上淳認為,當總人口數一定比例以上都感染過新冠病毒、或像紐約州感染的情形已經到「一團亂」的地步,用抗體檢測作為判斷復工的方式才可能比較有意義。

以台灣目前300多個個案,當前工作是控制還沒被感染的人不要被感染,就算有100多個感染者沒被找到或屬於無症狀感染者,以全台2300多萬人口,換算下來得抽血23萬支才能找到1個抗體陽性,因此不適合以抗體檢測作為大量普篩的方式,張上淳莞爾反問:「在目前的情況下,既不實際,又對整個台灣有什麼幫忙呢?」

延伸閱讀:

新冠肺炎早在1月底前就入侵台灣? 疾管署:有這可能

台灣團隊從3名病患身上找到「抗病新關鍵」! 有望作為快篩試劑、持久藥物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