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心因性猝死」年奪萬人性命 青壯年如何預防?

TVBS

更新於 2019年12月05日15:19 • 發布於 2019年12月05日14:59 • 李頂立 陳宥翔
圖/TVBS
圖/TVBS

藝人高以翔在錄製高強度競賽節目中不幸過世,這也讓外界再次留心猝死的嚴重性。其實全台每年至少都有2萬3千人因為心因性猝死喪命,而且近年更有年輕化的跡象,如何提前預防?來看以下報導。

圖/TVBS
圖/TVBS

晨跑、夜跑,甚至是高強度的馬拉松路跑,都是現代人常從事的活動,但可不要以為正值青壯年,沒有心臟病史,就沒有猝死可能。

臺安醫院心導管室主任林謂文:「如果你可能有潛在心血管疾病,加上有遇到環境的一些變化,在外面室溫很低的情況下,對身體本身就是一個挑戰,血管跟你的心臟都是一個負荷的情況下做一個過激過勞的運動的話,就會誘發所謂心血管疾病和心因性猝死。」

心因性猝死也就是心臟疾病所引發的突然死亡,可能是短時間內發生致命性的心律不整或急性心肌梗塞,推估全台每年有至少2萬3千人因此喪命,衛福部統計去年國人十大死因,心臟疾病死亡人數較先前上升4.5%,而且有年輕化的趨勢。

臺安醫院心導管室主任林謂文:「飲食西化加上我們生活的壓力越來越大,常常是處於一個過勞的狀態。」

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趙書平:「通常我們年輕人看到就是突然心肌梗塞發作路倒、或是心肌梗塞來醫院做急救的,大部分都是跟抽菸、膽固醇高有關。」

護理師:「來手放旁邊。」

圖/TVBS
圖/TVBS

透過運動心電圖檢查年輕患者的心律狀況,雖然心肌梗塞的發病高峰是50歲以上,但20到40歲年輕患者數量逐漸增加,尤其和長期服藥追蹤的老年患者相比,年輕人發病時往往沒有自覺,若延誤治療存活率並不高。

記者李頂立:「一般在門診或急診階段如果發現病人有胸悶、心悸甚至是急性心肌梗塞症狀出現的時候,就會送到我現在所在的心導管室,你可以看到我後方有非常大型的機台以及許多螢幕,這邊會進行心血管攝影,讓醫生能夠評估病情以及後續處置方式。」

臺安醫院心導管室主任林謂文:「血管前頭的地方,就是有血栓,整個把狹窄的血管整個堵住了。」

不過醫師透露,還是有徵兆能夠留心,在猝死前的一天到一週,約有50%患者有胸痛,20%患者有呼吸困難或心悸等症狀,其中女性較男性更容易有呼吸困難的表現,然而發生上述症狀後僅有20%不到的患者會到醫院求診。

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趙書平:「胸痛胸悶的頻率比平時更多的話其實就不對,譬如說有些人會說我一年痛一次,這個大概不會是心臟的問題,譬如說你在近期之內一個月一個禮拜之內,你的胸痛發生頻率開始變多變高,所以可能就表示你的血管堵塞到某一個程度。」

圖/TVBS
圖/TVBS

記者李頂立vs.運動健身教練Water:「當我們在進行高強度運動的時候,如果出現有一點頭暈、甚至想吐的情形,專業運動教練建議這個時候一定必須要停下來,不過接下來要怎麼樣進一步來舒緩,我們請Water教練來解說一下,(可以等呼吸暫緩之後,再大字躺快速恢復),那怎麼大字躺呢?(像是這樣子,我們可以全身放鬆,然後慢慢的吸氣,把氣吸到全身包含胸腔和腹腔,然後吐氣全部吐完,重點就是全身放鬆)。」

教練強調不能高估體力極限,與當下的身體狀況,尤其氣溫驟降更易誘發心血管疾病,運動前的準備也要做足。

運動健身教練Water?「我們常常看到很多人暖身都會動動手腕,動動腳腕或手揮一揮,其實這都是不夠的,多一點抬腿跑或是移動性的這會讓體溫升高,也會讓身體做好更多準備。」

心臟疾病往往來的突然,專家建議可以透過定期的健檢,例如心臟超音波、心電圖,甚至抽血掌握心血管狀況,尤其胸悶、心悸等徵兆更要審慎看待,避免難以挽回的憾事發生。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