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WHO 正式認定「工作倦怠」是種病!3 大特徵,你也有嗎?

經理人月刊

更新於 2019年05月31日03:10 • 發布於 2019年05月28日06:53 • 陳怡君

工作倦怠(burn-out)是不是一種病?這個專家討論數十年的問題,最近有了結論!5 月 25 日,在瑞士日內瓦舉行的世界衛生大會(WHA)上,工作倦怠首度被納入「國際疾病分類編碼」(ICD),正式承認這是一種疾病。

什麼樣的症狀符合工作倦怠? 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定義是:長期處於工作壓力,卻無法成功處理的一種症候群。 具體來說,「工作倦怠」有三個特徵:

1.覺得能量耗盡、精疲力竭。
2.對工作有消極或憤世嫉俗之感。
3.工作能力下降。

ICD 疾病分類編碼是醫療診斷、保險公司界定疾病時的參考之一。這份最新的國際疾病分類編碼代號為 ICD-11 ,意思是國際疾病分類第十一版,預定 2022 年 1 月生效。

「工作倦怠」最早於 1970 年由美國心理學者赫伯特‧佛羅伊登伯格(Herbert Freudenberger)所提出。40 多年來,雖然專家們普遍認同這是當代重要的心理健康問題,卻遲未列為疾病,直到現在才達到共識。

不分國內外,工作倦怠已是職場普遍現象。美國人力公司 CareerBuilder 在 2017 年的研究發現,在美國有 61% 的上班族感覺自己有工作倦怠。

荷蘭中央統計局(Centraal Bureau voor de Statistiek,CBS)的報告指出,工作倦怠症曾是荷蘭第一名職業相關的疾病,荷蘭的工作倦怠人數逐年攀升, 2014 年間有 14% 的勞工有此病症,約有 5% 的勞工因此而在家休養。

台灣部分,yes123 求職網曾於 2014 年發布一項調查,結果發現 1300 位上班族,對一份新工作平均 11.5 個月開始出現倦怠症,有逾半數上班族當時表示正在「發病中」;依行業別來看,倦怠比例最高者,以大眾傳播業居冠,其次是餐飲住宿與休閒旅遊業,第 3 是科技資訊業。

當工作倦怠成為職場人普遍的狀態,想找出對策先要辨識倦怠的來源。對症下藥,調整工作節奏,或休個假,都是選項。若狀況嚴重,可以尋求醫師或是諮商師協助,幫助自己恢復能量。

延伸閱讀 \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