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崛起的越南」是下一個日本?從「工廠觀點」晉級「市場視野」

換日線

發布於 2019年11月20日07:51 • Mark Lin/五道口男子職業技術學校

當貿易戰炙熱之際,中國已將「世界工廠」的頭銜讓渡給小兄弟──越南。勤走越南市場,發現大量的日商、韓商、台商、港商、粵商、星商、美商、法商早已在經濟崛起的越南蠢蠢欲動,但台灣輿論對這個南海地緣政治焦點卻少有關注。當批踢踢實業坊(ptt.cc)還在爭辯娶越南籍女子還是中國籍女子好時,鮮少有人發現往後的趨勢是越南籍女子大概也不想嫁來台灣;越南的國力正在蒸蒸日上,經濟上像極 80 年代台灣錢淹腳目,地緣政治上在中南半島逐漸能喊水會結凍。

越南國家發展的模版是日本

分析越南的經濟崛起,必須提及其政治穩定。越南共產黨提出三大目標以加速其發展:建設文明現代的基礎設施、培訓高品質的人力資源、保護環境可持續發展。執政當局希望,至 2020 年,越南的一線城市都能達到服務城市、環保城市、高科技城市的目標,並建設港口城市為工業、貿易、旅遊及服務中心海港城市,且躍居國內外運輸重要節點,包含成為通訊及財政中心、科技教育培訓文化體育中心、越南的經濟社會中心。

台商普遍認為越南與廣東有許多類似之處,但香港出現反送中問題之後,大灣區的藍圖似乎就擱淺了。尤甚,到底是越南複製大灣區?還是大灣區抄襲越南?讓時間來慢慢驗證。

某次關於台越經貿關係的研討會,論者提及越南這個國家發展的模版是誰?與會者泰半猜韓國、台灣、廣東省的大灣區,但論者提起的答案讓與會者眼睛為之一亮:越南的模版是日本。越南狹長的地形、接近破億的人口、回顧歷史可見其民族性強烈且耐打,確實像極二戰之後重建的日本。

嚴格來說,越南隨著經濟成長保持穩定,在亞太地區的國際地位也水漲船高。越南經濟年均增長率保持 6% 以上表現,預期從 2017 至 2020 年,越南基礎設施建設所需資金為 4,800 億美元。是以,越南經濟的穩定成長,也產生外資對越南市場的好印象;越南政府已把大量資金投入基礎設施建設,為外國投資商創造良好投資環境。

圖/Shutterstock

港口城市啟動越南經貿增長

越南目前有四大國際貿易港口:一、西貢港,為越南最大港口;二、海防港,為北部最大港口;三、峴港(Da Nang),為中部第一大港;四、頭頓港(Vung Tau),位處胡志明市之南,為胡志明市之外港。內陸水運長 7,000 公里,以湄公河及紅河為主。

峴港之港口性質為海灣河口港,位在中部沿海韓江口西岸,瀕臨峴港灣南側,為越南最大的海產品輸出港。該港自古就是著名的貿易港口,所在地區為越南的農業區,盛產稻米、椰幹、胡椒、橡膠、龍蝦及螃蟹等,尤以海鮮產品著稱,觀光客飛往峴港都是為了物美價廉的海鮮。

除了直飛胡志明市或河內之外,台灣飛峴港的航線近年來也逐漸普及,人在峴港放眼望去都是韓國、中國的觀光客。韓國釜山、台灣高雄、越南峴港都是港市合一的城市代表,由於峴港位於「東西經濟走廊」(East–West Economic corridor, EWEC)的末端,確立峴港以成為港灣城市為發展目標。峴港市的地理位置北臨觀港灣,位於越南中部,向北連順化、向南接芽莊,背靠五行山,東北有山茶半島作屏障,海灣呈馬蹄形,港闊水深,形勢險要,為天然良港。

峴港讓人眼睛為之一亮

港口主要出口貨物為海產品、牛肉、大米、木薯粉、煤炭、木材、廢鋼鐵、銅和大理石等,進口貨物主要有化肥、車輛、水泥及石油製品等。峴港市政府有鑑於未來市場需求仍將持續成長,現有港口設施難以負荷,決定投入峴港各項現代化港口設施的興建,並依據市場需求的預測,分階段地進行港口碼頭的擴建,並訂定港口整體發展的目標定位,搭配當地各項優勢產業的群聚,輔以物流運籌的規劃,擴大航運吞吐量,以提升整體港灣地區的國際競爭力。

越南中部工業增長越來越快速、貨運需求上升,針對企業租地提供基礎建設項目、高科技企業發展、建設高科技園區等租稅優惠政策方案(前 4 年免稅、連續 9 年僅 5%)。另一方面,為了有效吸引外資進駐,針對招商引資規劃單一窗口、出入境簡化、高品質勞動資源、投資貸款、企業成立手續、高科技發展活動等投資協助。關於市港合作部分,峴港市政府也預估在 2020 年前擬投資 41 項重點產業,除營建及觀光方面規劃,環保及高科技園區建立也首度納入該市未來建設規劃。

圖/Shutterstock

跨過中等收入陷阱是越南執政當局的挑戰

越南作為全球新興市場的發展潛力,乃因中國大陸的生產成本逐漸提高,越南投資設廠的政策優惠不斷增加,吸力與推力之間讓原先在珠三角地區設廠的台商,皆大規模地將廠商移至越南。許多台商避開在胡志明、河內、海防等具有政治中心的大城,轉往具備生產廠房及海口轉運優勢的峴港。事實上,越南有 9 千萬的人口,面積更是台灣的 9 倍大,不僅勞動力充足,越南當地的消費市場更是蓬勃發展,台灣產業要設法走出去,越南其實是一個很好的選項。

韓商企業近年在東南亞地區的投資已超越台資企業,趕上東協地區日益增長的消費市場趨勢;韓國商品在東南亞受消費者歡迎程度無法想像,幾乎可與日本精品比擬,三星集團亦亟欲投資越南當地市場。

越南正從昔日以傳統製造業為主,跨進高科技及內需服務業領域。越南自 90 年代後期開始,因廉價且年輕的勞力享有人口紅利,包括台商在內的外資大量湧入投資,越南也成為開發中國家經濟發展的模範生;但高經濟成長下的結構性問題卻也無所遁形,包含嚴重的通貨膨脹及搖搖欲墜的房地產,越南執政當局也正在煩惱如何跨過中等收入陷阱。

台商對越南的投資佈局:工廠觀點晉級到市場視野

筆者曾在越南與韓國大韓貿易投資振興公社(KOTRA)有交手的經驗,KOTRA 駐越南人員不僅韓文、英語一把罩,連越南文及中文都非常流利;打聽之下才發現 KOTRA 非常著重駐外商務人員的外語能力,並提供誘因讓駐外商務人員願意學習駐紮當地的語言。相較韓商的「市場經營視野」,台商目前仍侷限於將越南視為製造業的「工廠觀點」,看的仍是紡織及金屬塑膠製品、水產養殖業等。但台商針對越南市場普遍缺乏動態的消費資訊,也導致台灣對越南的出口貿易受到市場阻礙。

執行編輯:張詠晴
核稿編輯:何承祐

【延伸閱讀】

●當中國頻頻在柬埔寨、寮國砸錢,營造富有、時尚的形象時,越南做了什麼?
●今日的越南,比「中華民國」還年輕──你的「越南印象」,是否只是「大國衝突論」下的產物?

※本文由換日線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加入換日線LINE好友,每日接收全球議題包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