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夠有價值才能當籌碼」中國不放棄武力統一 台灣沒有本錢不偏向美國

風傳媒

更新於 2019年06月29日01:30 • 發布於 2019年06月29日01:30 • 簡恒宇
外交專題(風傳媒製圖)
外交專題(風傳媒製圖)

由於歷史和地理因素,我國外交策略一直圍繞在美國與中國之間,但各國外交政策都以自身國家利益為優先考量,而曾在外交部與聯合國機構工作的范姜(化名)直言,我國欠缺思考自身利益,只在意他國利益,強調「新加坡、以色列都不走二選一路線」。美國密西根州大政治所博士候選人陳方隅則稱,中國不放棄武力統一台灣的情況下,我國沒本錢「中立」,也難以「不偏向美國」。

「不能過度依賴特定國家的模糊支持,必須認知大陸發展和國際趨勢」,范姜表示,「我國外交困境的解套方法只有面對大陸,裝死不面對就只能靠美國,但美日架構及能講的話已很清楚,美國變動幅度不大,從結果論反推來看,我國前總統馬英九時期與大陸關係良好,讓我國的選擇更多,國際局勢簡單來看,美國就是老大哥,歐盟講人權,日本看美國態度,這些都不是左右台灣存亡的要點」。

范姜強調,我國若採取與中國對抗的態度,就會變成只能依賴美國,不過陳方隅明確表示:「台灣沒有強大到有維持中立的籌碼。」由於中國堅持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且不放棄武力統一,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月已表明,要推進統一進程,「再中立都沒有用,只要不選擇統一就會被視為台獨」,陳方隅直言,不僅對中國無法採取中立模式,我國也不可能對美國持中立姿態。

台灣美國事務委員會。(顏麟宇攝)
台灣美國事務委員會。(顏麟宇攝)

1948年,中華民國與美國簽訂《中美經濟援助協定》,並在行政院下設美援運用委員會,隔年國民政府移至台灣,該委員會停止運作,直到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美國決定重啟對中華民國的援助,自1951至1965年間,我國每年平均獲得約1億美元貸款援助,而美國也協助台灣興建基礎建設、鼓勵學術合作及人才交流,並依據1954年簽訂的《中美共同防禦條約》進行軍事合作。

陳方隅指出,我國自1950年代開始就是依靠美國,才能發展存活至今,「美國不只給經濟和軍事援助,還分享技術及開放市場,這才有之後的東亞四小龍奇蹟。台灣的國防安全全是靠美國幫忙,才有現在的規模和配備,我們哪來的任何空間去說要保持中立?」對於不少國際關係學者提出的「避險」(hedging)策略,陳方隅認為,台灣從頭到尾就沒有「不偏向美國」的本錢。

避險策略是指不倒向任何一邊,彼此維持等距,互相折衝,而我國的新南向政策,即是為了在經濟上擺脫對中國與美國的完全依賴,但陳方隅稱:「東南亞國家有這樣的本錢,因為美國或中國的連結沒那麼深,但台灣不太可能做到在中美之間保持等距」。儘管美國當初給予我國大量援助,但也有不少人認為,台灣只是美國利用的一顆棋子,對此陳方隅直言:「夠重要才會成為籌碼」

外交專題:美國密西根州大政治所博士候選人陳方隅(陳方隅提供)
外交專題:美國密西根州大政治所博士候選人陳方隅(陳方隅提供)

「在國際關係上,各國對外關係都有可能是另一關係的籌碼」,陳方隅表示,「若台灣是籌碼,代表台灣的地位夠重要」。他還指出,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調查報告顯示,中國與美國各層級的交流過程中,一定會納入「一中原則」和相關條例,作為雙方達成交流的必要條件,「台灣早已被當成中美交流的籌碼,但今天的問題是,美國有可能把台灣『賣給』中國嗎?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陳方隅提到,從第一島鏈、太平洋門戶、影響東亞石油運輸的台灣海峽自由航行權等利益,「美國賣台後能換到什麼?」「我們要做的事情不是去講美國會賣台,而是要去證明自己多重要」,陳方隅強調,「每個國家的外交政策都是以自身國家利益為考量,台灣要做的事情是持續強化並說服美國政策圈人士,台美之間具有共同利益,而且台灣可以做出貢獻,而不是去質疑美國」。

「事實上兩岸關係好或不好,根本全由中共決定。」陳方隅指出,我國不斷強調《中華民國憲法》和《兩岸關係條例》的重要性,而這2部法規都隱含「一中」意義,而在釋出對中國友善的訊號時,我國不可能走向反美立場,國民黨執政時期也非常親近美國,而立法院國民黨團書記長吳志揚2019年2月8日「警告」,美國不要因為兩岸之間升高緊張局勢而從中牟利,對此陳方隅稱:「我認為此言論只是政治動員的需求。」

外交專題(風傳媒製圖)
外交專題(風傳媒製圖)

「有些反美情緒是統派分子炒作,疑美論講到極致就是失敗主義,認為美國會把台灣賣掉、台灣撐不了多久、美國不會幫台灣等等,想要營造的氣氛就是:假設中共打過來,我們抵抗沒有效」,陳方隅說,「這些都是政治動員的語言……從整個歷史結構來看,台灣根本就不可能不親美」。至於「棄台論」,陳方隅強調,該論述的假設是中國強大、美國衰弱,但此假設目前不成立,棄台論調也就不成立。

關於美國主要兩大黨對中國的態度,陳方隅解釋,共和黨有長期的反共傳統,所以有比較多人幫台灣說話,而民主黨認為,與中國多交流就會促使中國自由化,直到近1、2年才改變態度,「習近平修掉任期限制是最後一根稻草,愈來愈多自由派人士體認到,中國不可能自由化了」,並稱美國政策界過去會以中美關係為最優先考量,台灣不要惹麻煩,但現在愈來愈多人覺得中國才是麻煩製造者。

台灣數位外交協會理事長郭家佑則指出,越南與我國無邦交,越南官方又與中國關係密切,「但民間對中國印象並不好,台灣很有機會發展關係」,而捐贈物資是我國援外合作的常見方式,但很容易被取代,加上我國外交重心始終放在對美國及中國的關係,沒有深入研究周邊國家,欠缺了解受援國家民眾的實質需求,因此強化公眾外交,與當地群眾交流更加重要。

科索沃未來展:策展人、台灣女生郭家佑一手催生這次展覽(郭家佑提供)
科索沃未來展:策展人、台灣女生郭家佑一手催生這次展覽(郭家佑提供)

「台灣與越南的醫療合作已超過20年,但越南人看病都愛南韓、新加坡合作的醫院,不會選擇台灣」,郭家佑直言,作為台灣真正競爭對手的南韓,從流行文化下手,加上南韓企業進駐大打集體戰,讓越南人哈韓,儘管我國推出的援助合作計畫也很好,但部分不符當地大眾需求,且少有長期合作方案,這些都對深化與當地的關係造成影響。

台北醫學大學全球衛生暨發展碩士生李晨忻表示,我國因地理、氣候因素與越南相似,像是登革熱和B型肝炎這類傳染病的防疫上,日本與南韓完全做不來,而現在越南的傳染疾病,不少台灣早在20年前就徹底滅絕,「台灣的實踐力很強,但需要長遠計畫,還要在民間推廣」。李晨忻與郭家佑指出,依據美國醫療外交戰略分級來看,我國目前僅做到中期合作。

曾派駐伊拉克的美國軍醫大學(USU)兼職助理教授馬洛吉(Aizen J. Marrogi),與伊拉克前國防部長杜萊米(Saadoun al-Dulaimi)2014年在美國《聯合部隊季刊》(Joint Forces Quarterly)刊登專章,把醫療外交戰略目標分為五級,而我國醫療外交合作只在第3級,即援助防治傳染病,對當地社區有長期成效,但未能達到全國性影響。(推薦閱讀:「沒有邦交國,與港澳有何不同?」 知己知彼、不走悲情主義才為台灣外交加分

而要推廣台灣醫療形象,透過社群平台會有很大成效,「越南是唯一可用臉書(Facebook)的共產國家,而越南逾9500萬人口中,有1/3可使用網路,使用臉書者近5000萬人,台灣有很大的切入機會」,郭家佑說,越南社群平台很缺內容,台灣則有很強大的數位內容生產能力,我國應主動出擊,透過數位宣傳和公眾外交,大規模接觸當地民眾,而文化調查是外交政策的基礎之一。

《 ☞ 加入風傳媒line好友,每日提供給您最重要新聞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