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台灣女孩」與「中國男孩」:品格的正直或卑劣,與出生地無關

換日線

發布於 2019年03月18日07:27 • Jeff Liu/換日線專欄

在同一天,兩件分別發生於海峽兩岸發生的事件,引起廣大的討論,彼此間更形成頗為鮮明的對照:

3 月 11 日,現於嘉南藥理大學就讀(短期研修)的陸生李家寶,在 Twitter 上直播,公開說出:「我是中國人,不是台灣人,但我反對習近平專制」、「現在的中國,比辛亥革命前更黑暗」、「中共大限已至」等言論。同時自稱「(說出這番話)已經有所覺悟,回去(中國)將可能會面對『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肯定被消失⋯⋯。」

他並呼籲臺灣政府盡快通過《難民法》,希望和自己一樣的人,能夠以「政治難民」的身份投奔台灣。

這位「中國男孩」的言論一出,立刻引發正反不一的兩極反應:有人認為李家寶的行為是「大無畏」的表現,卻也有人臆測這不過是他「企圖留在台灣發展」的舉動。

直播,欢迎大家提问 https://t.co/S978ozDpLk

— 李家宝 (@lijiabao1998) 2019年3月12日

自稱「台灣女孩」的中國政協委員

同一天,是中國全國政協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辦的該會上,現年 57 歲的「台籍中國全國政協委員」、香港中文大學當代中國文化中心榮譽研究員凌友詩,則以「平凡的台灣女孩」自稱,發表了一段演說,用十分「具特色」的腔調,多次讚頌中共的領導、自豪身為中國人,並強調「熱切期待兩岸統一之日到來」⋯⋯。

「像我這樣一個平凡的台灣女孩、香港的外來客,能經歷『一國兩制』的實踐、共襄兩岸統一的盛舉,全因跳出了台灣狹小的格局⋯⋯」她說,「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全中國的唯一合法代表政府,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我以能作為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參與國家的政治體制而自豪⋯⋯。」其演講根據媒體統計,共引起政協會場多達 13 次的掌聲。

這位「台灣女孩」的言論,自然引起台灣網友們一面倒的撻伐或嘲笑。有趣的是,在中國大陸社群媒體(微博)的多數討論串上,她這番言論引來的也是譏諷遠多於讚許——舉凡「文革腔」(文化大革命時代的樣板言論)、「低級紅、高級黑」——意指用膚淺低俗的政治正確方式擁護中國共產黨(低級紅)、反而達成宣傳上的反效果(高級黑)——等評價不絕於耳。

 

這兩起由「個人意見」引發的熱議事件,雖然發言者的身份背景、發言場合與發言脈絡都不同,卻有幾點值得拿來對照討論。以下試著盡量撇開個人情緒,簡單論述之:

踩到底線的言論,與「底線」的差距

首先,「中國男孩」和「台灣女孩」的發言,某種程度上來說,分別踩到了兩岸社會中「政治正確」的底線。

相信大家都還記得,之前的「習近平小熊維尼」+「你媽 87 」事件,最後該遊戲公司作品在全球下架,並遭到發行商求償。(詳見《赤燭遊戲《還願》風波:當台灣「軟實力」再次對上中國「鋭實力」》一文)

這還只是「境外遊戲商」在中國發行的「美術 BUG 」而已——更多中國當地人的「被消音」、「被消失」事件,這幾年來何曾少過?

簡單來說,對於當前中國國家領導人的任何公開批評(哪怕只是暗示性的、或是戲謔性的),基本上只有「消音」一種可能——換言之,這位陸生李家寶的言論在中國,無疑是踩到了「底線中的底線」。我實在不知道他接下來若回國後的命運,甚至無法確知其在山東的親人,會不會因此受到牽連影響。

另一方面,「台灣女孩」在政協會議上的這番發言,大概也是在言論超級自由、如今什麼秀下限言論都會有人叫好的台灣,「難得一見」會引發同聲譴責(或嘲笑)的「底中之底」了。

但持有中華民國護照(與香港永久居留權)的凌友詩,(可能)踩到所謂台灣社會言論底線的結果是什麼呢?答案是什麼都沒有。

有人會問哪裡沒有?不是「因此要被罰 50 萬」甚至可能撤銷國籍?——那是媒體亂寫,不是這樣的:

根據內政部的聲明,凌友詩是因違反《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 33 條第 2 項規定:「台灣人民不得擔任經陸委會公告禁止的大陸地區黨務、軍事、行政或具政治性機關(構)、團體之職務或其成員,違者處 10 萬元以上 50 萬元以下罰鍰。」遭罰。換言之,依法「罰」的是其身份,而非言論。

硬要說的話,頂多是因其這番言論,實在不論場合或內容都實在「太高調」,導致本來沒人在意的這位「資深台灣女孩」聲名大噪,因而被優先列為開罰對象而已。(凌友詩早在 2013 年起就陸續擔任過港區政協代表、福建省政協委員等職)

綜上所述,單看這兩個新聞事件,大概就可以知道兩岸之間,對於「言論自由」底線的落差有多麼巨大了。

關於「認同」:「我口講我心」或「不得不低頭」?

其實,近 10 餘年來,隨著中國經濟崛起、台灣產業發展相對停滯,有一批又一批的臺灣人,向外尋找機會。當中根據統計,又以赴中國大陸與香港者最多——筆者本人也是其中之一。至於理由和個人對此的憂心,已經在《中國「 31 項惠台政策」之我見:居上位者請正視問題,別讓台灣「天然亡」在我們這一代》一文中談過,在此就不贅述。

當然,我絕對無法「代表」所有赴陸或赴港工作者,但至少可以談談個人觀察:在絕大多數我所認識的台灣赴港工作者中,基本上沒有人是抱持著「以作為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為傲」、「熱烈期待兩岸統一」的心態而來的。

但我們也看到,從多年前的代表性案例「黃安」、到近期的宋姓女藝人「我的祖國是中國」貼文,同樣也有許多台灣赴陸/港工作者,或自願或「被自願」地,表態自己的國家認同——

關於這些言論,到底是出自發言者的「真心」,或是「人在屋簷下」的不得不然?又或者,誰是「真心道歉」、誰又是「被道歉」?這種種依照對象的「討喜度」、「委屈度」、「言論噁心程度」⋯⋯而在台灣有著多重標準的現象,本身可能就值得一篇文章專門討論,在此也先略過不談。

但可以確知的是,上述這類「平凡台灣女孩式」發言的動機,通常都跟「經濟」有關——亦即「說了這番話,我可能可以在北京政府治下的中國 / 香港市場,擁有更好的發展機會」;或者,「若不說這番話表態,我可能無法繼續在這裡發展」。

我們再拿同樣標準,回頭看看陸生李家寶在台灣直播的發言:說得殘酷直白一點,以目前台灣的職場環境、薪資行情,李生所就讀的學校、和其目前的年齡與社會歷練來說,這位「中國男孩」此番發言,恐怕不太可能是因為上述的「經濟」動機。

看著相關新聞下方的部分留言,如「 426 賺了大錢,趕快去美國申請政治庇護拿綠卡,老招了」;「還不就是想留在台灣騙錢」等,著實讓我不知該笑還是該感嘆,這類揣測背後的無知與莫名敵意。

講了這麼多,其實想說明的只有一點:兩相對照之下,我們其實不難看出兩岸長期以來對待「海峽彼方人民」主流態度的根本性不同——

在中國,「要賺我的錢,你得要認同『兩岸一家親』,支持我的意識形態」;在台灣,「我們這裡民主自由又開放,但你只要是中國人(身份上的或心理上的),沒事最好別來 / 別回來」。

代結語:品格的高尚或卑劣,與出生地無關

這兩段發生在海峽兩岸的網路熱議事件,其實每天都在許多角落持續上演:

要是你真的認識許多來自中國的「男孩」或「女孩」,必會發現儘管確實有人會莫名瞧不起或敵視台灣人、甚至揚言「必將武力統一台灣」,但其實也有不少人(尤其是有海外留學經驗者),私下是抱持著與陸生李家寶一模一樣想法的——只是他們不能公開說,說了其實也是無關痛癢,因為除了完全難以撼動當今北京政府不斷緊縮的控制力道外,老實講,台灣因此能給他 / 她的「好處」,實在極其有限。

另一方面,台灣儘管可能多數人都不認同「台灣是今日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甚至也有人不分青紅皂白地一律敵視所有「中國人」,但其實同樣也有不少「男孩」或「女孩」,私下是抱持著與凌友詩女士一模一樣想法的——只是那想法未必等於「真心認同祖國的偉大」,而更可能是「如果說了這些讓我可以搞到更多錢、混得更大尾,那麼說說又何妨?」

關於「背叛」與否、關於「媚臺或媚中」、關於「實在不得已」或者「我就是真的這樣想」,這件事恐怕到最後,也只有當事人自己會知道。此外每個人心中的那把尺也都不同,基本上如果對自己交代得過去,我想旁人作何評價大概也無關痛癢——至少在台灣,言論自由度是國際認證的亞洲最高,除了在網路上可能會被「其他人的言論自由」批評羞辱一番之外,不至於會有什麼來自公權力的人身傷害。

但作為一個旁觀者聽其言觀其行,最後關於「台灣女孩」與「中國男孩」事件,倒是有句由衷的感慨與體悟不吐不快:

作為一個人,其品格的正直或卑劣,從來就與出生地無關。

執行編輯:關卓琦
核稿編輯:張翔一

【延伸閱讀】

●赤燭遊戲《還願》風波:當台灣「軟實力」再次對上中國「鋭實力」
●中國「 31 項惠台政策」之我見:居上位者請正視問題,別讓台灣「天然亡」在我們這一代

※本文由換日線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加入換日線LINE好友,每日接收全球議題包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