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金智英》寫實劇情與「媽蟲」揭開韓國仇女文化

換日線

發布於 2019年12月05日07:56 • Laney Lin 林芳穎/韓妹不吃泡菜

低溫 16 度的平日週一晚間,台北某間電影院上映韓片《82年生的金智英》的中型影廳,坐了八成滿的觀眾,這是喜愛韓國電影的我,難得看到的盛況。

《82年生的金智英》於 10 月 23 日在韓國上映,截至 11 月底為止,在全韓國創下超過 366 萬的觀影人數。由於是同名小說改編,講述韓國社會男尊女卑的現實議題,小說出版後到電影上映前,在韓國一直是熱烈討論焦點,有「仇女」派強烈抨擊飾演女主角的鄭有美,砲轟電影不該上映,甚至連提到自己看過小說的韓國女偶像也被牽連。我事前沒看過小說,因此更加好奇這部電影為何能引起這麼大的風波?

看完電影後,我的心得是──這部片實在太寫實了!寫實到根本就是把韓國人都心知肚明、感同身受,卻不能公然討論也無力改變的韓國婦女日常,赤裸地搬上了大銀幕。我參考了一些韓國媒體的評論,並綜合過往在韓國生活的經驗,和讀者們分享。內含些微劇透請小心服用。

韓國職場男尊女卑,倒咖啡永遠是女職員的事

電影中的「金智英」,婚前是一間公關公司的女職員,工作能力不錯,卻因為「女」主管考量到未來培訓人才,女性在 5 年內可能面臨結婚生子中斷職涯,而將她排除在拔擢名單。

電影中有一幕會議開始前的準備畫面,儘管金智英所在的組上有其他男性職員,負責泡茶泡咖啡的,卻只有她和其他女同事。女性員工七手八腳地準備好大家的杯子,放在盤子上端進會議室,這一幕讓我既視感很深。

回想我在韓國工作期間,即便我們公司是標榜風氣自由、突破傳統的新創公司,但「泡咖啡」、接待客人等瑣事,永遠是同樣幾位女職員在做。只要有訪客上門,就算沒有長官交代,其中兩位女性圖像設計師也會主動放下手邊工作,先去泡咖啡;相反地,其他的韓籍男同事從來不會主動起身做這樣的「雜事」。

當時我身為一個外國人,又是行銷經理,不懂這樣的「潛規則」,在他們沒有開口請我幫忙的情況下,並沒有主動去做這些事。也幸好老闆本身是個洋派的人,當老闆帶客人回來時,都會自己動手泡咖啡,不會使喚底下員工。

現在回憶起來,我猜想雖然泡咖啡不是圖像設計師的份內工作,但他們可能覺得這是「身為女職員該做的事」、或者是「公司菜鳥的宿命」,於是自願做了,並不會因此覺得被貶低或是不開心。當整個社會都賦予女性這樣的「使命感」時,它變成了一種約定成俗的習慣,正如同電影中的「金智英」,她自認工作能力強,但泡咖啡也是她的事。

引述 BBC 韓國版的一篇報導,2018 年韓國女性的平均工資是男性的 63%,韓國男女工資差距是 OECD 國家中最高的國家之一。另外根據《經濟學人》2017 年公布的「玻璃天花板指數」(glass-ceiling index),韓國是已開發國家中,對女性職員來說環境最惡劣的國家之一。

電影中的女主管「斗膽」向高層說話嗆了點,其他人都捏了把冷汗,但女主管最終還是把這口氣忍下來了,換上笑臉繼續開會。韓國職場文化中,女性不僅升遷困難,薪資水準低於男性,也需要負責更多較低階的雜事活兒,忍受職場男主管冷嘲熱諷、不好笑的玩笑話,觀影的韓國職場女性們想必都心有戚戚焉。

圖/Shutterstock

結婚生子的韓國女性,從此變成「xx 媽媽」

韓劇中經常可以看到,通常對於未婚的單身女性,大家會稱呼她為「xx 小姐」(韓國人習慣稱呼名字而不是姓,例如金智英,就被稱呼為「智英小姐」);但只要生了小孩,大家對她的稱呼立刻變成「xx 媽媽」,這裡的 xx 是小孩的名字。例如電影裡,金智英的女兒叫做雅英,於是大家都叫她「雅英媽媽」。

電影裡有一幕很經典,幾位媽媽送小孩到幼兒園後,聚餐喝茶聊天。每位媽媽原本都有自己的工作,學歷也不差,但婚後育兒全都拋棄了自我,以子女為生活的首要目標;其中一位首爾大學出身的「高材生媽媽」也不例外──為了教小孩九九乘法表重新複習數學,媽媽們還頗為自豪地說,當初大學就讀的科系,就是為了日後養育兒女做準備,這件事似乎早就內建在韓國婦女的 DNA 中。

這也讓我想到之前另一齣轟動韓國社會的韓劇《天空之城》──每個住進名門社區的媽媽們,為了讓自己的孩子申請到最好的大學勾心鬥角,但無論她們打扮再怎麼光鮮亮麗、拿多名貴的包包,每個人的稱呼都是一致的「xx 媽媽」,本人的名字鮮少被提起。孩子成績好,媽媽就走路有風,人人想巴結;反之孩子成績不如人,只會被拿來嘲諷調侃。

你或許會好奇:這些育兒的媽媽們除了自己的名字不見了,身份認同被迫轉變,她們的職涯是否也跟電影主角一樣,只能當家庭主婦,難以重回職場呢?

韓國一間網路媒體以電影為發想,做了一份調查,發現今年以鐘點工爲中心的工作崗位,比去年增加了 44 萬 7 千人,其中女性高達 33 萬 8 千人(佔比 75.6%);以鐘點制工作的女性對自己的工作形態表示滿意的比重高達 81.9%,政府認爲是「因爲可以兼顧育兒和工作」。 另外產後「繼續工作」的情況也很多,根據韓國保健社會研究院的數據,去年政府及公家機關人員,在生完第一個孩子後繼續工作的情況達到 73.1%。

情況看似已比過往「進步」,但千萬別忽略,數據中還有一群值得關注的「金智英的姐姐們」。以育兒爲由辭職的韓國女性共有 64 萬 9 千名,比去年增加了 3 萬人,這 3 萬人大部分都是 40 多歲的女性族群。由於結婚和生育的時間越來越晚,育兒負擔上升到 40 多歲。「30 多歲的金智英」成爲「40 多歲的金智英」,意味着韓國女性仍然主要負擔育兒工作,導致重回職場的時間被推遲。 

「媽蟲」說文解字。圖/EBS

從「大醬女」到「媽蟲」,新造詞反應韓國文化

韓國社會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不同的流行語和新造詞,像是之前的「大醬女」,比喻崇尚名牌的拜金女子,是相親場合中男性害怕遇到的類型之一。這回電影中也有一個新造詞「媽蟲」,出現在金智英推著娃娃車買咖啡不小心打翻,遭到路人甲酸言酸語的場景。

「媽蟲」這個詞首先在 2014 年出現,一開始並不普及,但隨着《82年生的金智英》出版後,逐漸被廣大網友所熟知。「媽蟲」韓文原文是「맘충」,其實就是直譯的兩個字,英文的 “ Mom ” + 蟲。一開始是針對那些帶著小孩出門,卻沒把小孩管教好的媽媽,網友對於這些行爲形成共鳴,對他們產生厭惡感,因此稱這些媽媽為「媽蟲」;現在則延伸到將所有育兒女性都貶低爲「媽蟲」,塑造成全民公敵。

可以想見,當社會瀰漫對育兒媽媽的歧視與厭惡氛圍,他們獨自帶幼兒出門時,一打一或是一打二(丈夫不在身邊時),深怕造成別人麻煩,被罵「媽蟲」的內心壓力有多大。

看看韓國,想想台灣

其他電影中反映「男尊女卑」的情節也不少,例如:金智英高中時搭公車被色狼跟蹤,爸爸來接她回家,竟然唸她裙子穿太短會引誘犯罪。而當她婚後過年回婆家,一早得起床和婆婆一起準備食材,大姑回家時要負責切水果泡茶等等,場景換成台灣似乎也毫無違和感。

亞洲國家中,日韓的男尊女卑情節是相對比較嚴重的,但華人社會的「重男輕女」以及「傳宗接代」觀念,也有過之而無不及。我想這也是為什麼這部電影除了在韓國,在台灣同樣引起熱烈討論、票房叫好的原因之一。

台韓兩國對於女性的刻板印象有許多共同之處,但我個人認為,台灣的年輕女性已經逐漸擺脫當個「好媳婦」的命運,職場上的地位也較為平等。韓國社會近幾年也開始有改變,但還有一段長遠的路要走。希望在《82年生的金智英》帶動下,能讓台韓兩國男性更理解女性的難處,不要讓男女平權淪為空話;同時也希望那些「媳婦熬成婆」的媽媽們,別再「女人為難女人」了。

執行編輯:邱佑寧
核稿編輯:林欣蘋

【延伸閱讀】

●當西班牙中學開始教男孩熨衣、煮飯、打掃──教育應該教些什麼?
●「不能說的厭女文化」:韓國社會為何對女權集體噤聲?

※本文由換日線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加入換日線LINE好友,每日接收全球議題包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