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香港不再是香港?揭開「國際金融中心」殘酷真相

遠見雜誌

更新於 2019年09月24日06:35 • 發布於 2019年09月23日03:30 • 彭杏珠

今年6月之前,多數人提到香港,想到的不是購物天堂、旅遊勝地,就是國際金融中心;現在,只要一聽到香港,閃出腦際的卻是「反送中」三個字。

但,你真的認識香港嗎?

脫掉香港各種美麗的外衣後,真相是:香港竟然是全世界最不快樂的地區之一。根據2018年4月美國民調中心「蓋洛普」公布的調查顯示,香港名列「全球最不快樂國家或地區」第七名,前三名為戰火不斷的伊朗、伊拉克與烏克蘭。(*註)相比其他美、英、日、法等同級先進國家,香港居民是最不快樂的。

近來不少接受《遠見雜誌》訪問的香港人,不論職業、男女老少都異口同聲說:「香港人很不快樂」。

圖/沉重的生活壓力,讓香港人很不快樂。

其實,不快樂正是民怨的反射。《遠見》彙整出香港的三大痛苦指標,分別為房價居高不下、看病好難以及貧富懸殊。

過去,外界多少知道香港居住不易等社會議題,卻不知道問題遠比想像中嚴重。

九七之後,大陸的企業、資金大量進駐香港,雖創造繁榮景象,卻也助長了房價及物價,讓香港每坪租金來到9000元至數萬元台幣,住屋支出占上班族1/3至1/2所得。

「高樓大廈不斷出現,成為投資客炒作標的,新建案每一坪最低142萬台幣起跳,市民根本買不起,」香港深水埗區議員楊彧說。

在中環上班的35歲女主管Amanda說,2010年在灣仔最平價的茶餐廳,吃個叉燒飯40元港幣(約160元台幣),現在漲到80元港幣(約320元台幣)。每天出門上班,什麼都要錢,生活壓力很大,「感覺連呼吸都要花錢」。

每年5000萬內地觀光客,衝擊香港人生活

再來是香港四大產業之一的旅遊業,在內地觀光客加持下,到港遊客人數從1997年的1127萬人次倍增至2018年的6514萬7555人次,又以來自內地的人數居多,占比達78.3%(5103萬8230人次),其中,當天往返的內地人超過一半,達3113萬6273人次。

暢旺的觀光產業看似對經濟帶來助益,卻打亂香港人既有的生活。超過3000萬不過夜的內地人,其中有不少是水貨客,每天一大早拖了行李箱,從深圳搭地鐵來到香港的上水、元朗、屯門等地採買,再回內地轉賣。

為何有如此多內地人到香港買物品?導火線是2008年爆發的「中國毒奶粉事件」,內地開始瘋狂搶買奶粉,致使物價飛漲並大缺貨,讓有需求的香港人怨聲載道。

後來,港府雖規定每人每日限購兩罐,但往返兩地的水貨客從沒少過。

圖/大批內地旅客拖著行李箱於上水採購。

今年8月中旬,當《遠見》記者來到上水地鐵站沒多遠處的商店街,整條街幾乎都是專作內地生意的商家,老闆正忙著結帳收錢。

而許多拖著行李箱、菜籃車的旅客正埋頭採買,「美心月餅最普通的一盒200多元港幣,到內地轉賣400多元港幣,馬上賺一倍,」一位店家說。

其實,靠近大陸邊境的上水、屯門等地的街市,原都是香港傳統小店,九七後,陸續被房東趕走,改租給專作內地生意的商人,且店租年年漲,物價也跟著水漲船高。台經院兩岸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陳華昇說,「真正受益的並非香港民眾,僅少數商家,並對當地居民帶來麻煩。」

幾年前,內地還網傳養樂多有減肥、抗癌功效,帶動內地人到香港大舉搶購,單價一直上漲。「我女兒很愛喝,原本一排五瓶32元台幣,漲到80元台幣,」一位香港家庭主婦說。

香港以前有旅遊區、住宅區之分,現在住宅區也淪陷了,上水、元朗、土瓜灣、沙田等區居民開始懷念過去下樓就能悠閒吃飯逛街的日子,因為後來整條街都在賣內地人喜歡的精品、藥妝、雜貨;連彌敦道上(相當台北忠孝東路)也是金飾店林立。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SOCO)幹事施麗珊嘆口氣說,一年5000萬內地觀光客,數量實在太驚人,衝擊香港人的生活,彼此也因文化差異出現鴻溝。

九七之後,香港人的尊榮感不見了

加上,中資企業大量進駐香港後,擴大聘僱內地的人才,2006年港府又推出優才計畫,其中九成來自內地,對香港白領階級帶來巨大的競爭壓力。

尤以金融業衝擊最大。藍濤亞州總裁黃齊元說,以前香港人的主管多為外國人或香港人,後來中環幾乎成為中資企業的天下,基於薪資成本、語言溝通與人脈關係,陸企又偏愛用內地人才,甚至連港商、外商也改聘內地人。香港人無內地人脈,還要學普通話,競爭壓力增大。

「九七之後,市場確實變大了,但香港人分到的並不多,尊榮感也不見了,」黃齊元說。

圖/經歷了內地人搶奶粉、學童跨境讀書、分享醫療資源再到職場競爭,香港的景象都變了。

自從1997回歸大陸至今22年來,香港人經歷了內地人搶奶粉、學童跨境讀書、分享醫療資源再到職場競爭,發現周遭景象都改變了。誠如Amanda說,在中環上班,以前出去吃飯,周遭多是說英語的外國人,現在到處都是說普通話的內地人。

近幾年來,部分香港人則將問題歸咎在新移民身上,認為這群人排擠香港人排公屋的機會,還占用社福津貼、醫療資源,以及爭搶就業機會。

確實,從1997年7月1日後,持單程證來港的新移民(多為香港男士娶內地配偶依親的人口),累計至2018年共有103萬餘人。這也讓香港總人口增至目前的753萬8512人,相比九七前成長16.2%。

儘管新移民分享了部分資源,但各種數據顯示這並非是造成香港痛苦指數上升的主因,甚至還填補了基層的勞動缺口,但施麗珊不諱言,香港人私下都稱新移民為搜刮資源的「蝗蟲」。

多年難解的民生議題,加上錯綜複雜的內地移民問題,導致香港人愈來愈不快樂,徹底打破外界對香港的美好幻想。不快樂的香港人,或許這才是最真實的香港!註:2017年蓋洛普訪問了55個國家和地區的5萬多人,調查結果顯示前十大最不快樂國家或地區,依序為伊朗、伊拉克、烏克蘭、希臘、摩爾多瓦、巴西、香港、南非、土耳其和迦納。

加入遠見雜誌LINE好友,接收更多好文章!

延伸閱讀: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