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頭痛、腸躁症常發作,別輕忽心理因素對身體造成的影響

健康遠見

更新於 2019年12月03日02:29 • 發布於 2019年12月02日15:29 • 遠流出版

許多腸躁症患者很容易感受到疼痛,事實上是因為壓力會導致神經系統變敏感。腸躁症或是未診斷出疾病的腹痛,直到不久前,人們都還以為純粹是腸道異常收縮所致。但現在已經證實,這些功能失調不單是消化道的問題,有個關鍵是神經系統如何感知疼痛,並進行判讀。

派翠西亞28歲時切除膽囊,卻還是持續腹痛。「我都說自己是假性膽囊炎。我比較多是肚子被灌滿氣的那種痛,肚子會鼓起來,然後嘔吐,吐完會好一點。我會去急診,他們要嘛不理我,要嘛就是說我沒有膽囊,不可能有這些症狀。之後我開始對一些食物過敏,也更常拉肚子。」她看過好幾位醫生,做過許多檢查,最後被診斷為大腸激躁症。醫學上稱腸躁症為一種功能性疾病,指其症狀無法以解剖學、病理學、生化學的異常,或是感染來解釋。有的醫生遇到有功能性症狀的患者,常會翻白眼,因為在他們看來,功能性在醫學上是被用來說「腦袋的問題」。這當中有幾分真實,因為患者的經歷有部分源自大腦。

費歐娜的病史和在急診室的遭遇,與派翠西亞很相似。她在20出頭的時候,也做了膽囊手術,但腹痛的問題一樣沒有解決。「我從那時候開始就一直痛,腹部會劇烈絞痛,爆痛的那種。醫生所有能做的測試都做了,還是找不到原因,他們就診斷為腸躁症。我沒有腹瀉或便秘,只有腹痛,會痛到上面來。」

不確定性會讓醫護人員感到不安,我們預期患者來看病的時候,身上的症狀和某種疾病剛好吻合,並且能從病理檢查得到明確的結論。當檢查結果都擺在眼前,卻與患者的說法不符,我們自然會懷疑患者。於是,患者發現自己被醫生隨便打發;更甚者,被指責對藥物成癮、神經質、只想得到關注。腸躁症、慢性疲勞症候群、纖維肌痛的患者,都常遭遇這種情形。

瑪格達本身是醫生,她很清楚自己肚子痛到沒力,去急診室不會有什麼改善。她同樣被診斷為腸躁症。「我大多是腹部疼痛和脹氣。因為沒有人找得到問題,就說是腸躁症。大腸鏡和各種檢查都做了,什麼都沒查出來。」

腸躁症或是未診斷出疾病的腹痛,直到不久前,人們都還以為純粹是腸道異常收縮所致,因此稱為痙攣性結腸。但現在已經證實,這些功能失調不單是消化道的問題,有個關鍵是神經系統如何感知疼痛,並進行判讀。

這項新發現是由一些觀察研究中得來。研究發現,以人為方式擴張腸道時,有功能性腹痛的受試者,和沒有腹痛的受試者,兩者的大腦反應具有典型差異。消化道的其他部位,從食道到小腸,都做過相同研究。結果顯示,有功能性腹痛的患者,其神經系統會從另一條路徑,將消化道的生理訊息傳送至大腦。曾經歷慢性壓力的人,儲存情緒記憶的前額葉皮質和相關結構,一直處於過度警覺的狀態,很容易感應到威脅。在另一項研究中,受到聲音刺激時,腸躁症患者的腦波,比對照組波幅更大,再次顯示患者在生理上過度警覺。

心理創傷影響疼痛感知

是什麼改變了他們神經系統的反應?只要我們將檢視的目光,從人體器官,擴大至患者的人生,答案就會浮現。腸道疾病的患者曾受虐的比例很高,尤其是腸躁症或其他功能性疾病的患者。

生理上的直接創傷,像是嚴重的腦挫傷、神經斷裂或損傷,會對神經系統造成生理干擾,這是顯而易見的。但是心理創傷怎麼會影響疼痛感知?

消化道的神經系統有一億多個神經細胞,能傳送訊息至大腦。直到最近人們才發現,與我們原先以為的相反,由腸道將訊息傳向大腦的神經纖維,竟遠比由大腦傳向腸道的還多。

不過很顯然,如果我們能感受到身體的每個微小變化,根本就沒辦法活。身體器官的功能必須在不干擾意識的情況下運作。大腦需有感覺的臨界值或閾值,創傷越大,感覺閾值會變越低。對神經系統已變得非常敏感的人來說,腸道內腔的氣體體積和腸壁壓力值,即使在正常範圍內,一樣會引發疼痛。

同時,前額葉皮質會進入高度警覺的狀態,對正常的生理過程有不舒服的反應。直腸擴張時,腸躁症患者除了會比一般人痛,也比較焦慮、激動、疲勞。在情緒壓力下,大腦皮質區會放大身體的不適感。

壓力絕對有可能引起腸道收縮。舉例而言,曾遭受性虐待的女性,骨盆底肌肉長期緊繃,排便時無法放鬆,因此容易便祕。另外,曾受到極度驚嚇的人,會因壓力刺激,造成結腸不自主蠕動。

這些關於腸躁症的新發現,也適用其他消化道疾病。派翠西亞除了有腸躁症,還有醫學難以解釋的火燒心症狀。她心酸地說:「我有一個很麻煩的消化道問題,一直診斷不出來。就算吃得再清淡,還是一樣胃酸過多,任何有味道的食物都不能吃。」

這種胃酸往上逆流至食道中所造成的長期困擾,稱為胃食道逆流。1992年,有項針對胃食道逆流患者的研究,探討胃酸逆流和壓力的關係。患者受壓力刺激時,火燒心的感覺顯著增加,但是胃酸的客觀測量值始終沒變。換句話說,壓力降低了疼痛閾值。

我們的心智和大腦對胃酸逆流有什麼影響?答案是透過迷走神經。迷走神經負責調節下食道括約肌的彈性,並受下視丘影響。如先前所說,容易感受到壓力出現的皮質區,有大腦的情緒中心,會傳送訊息至下視丘。而胃食道逆流的患者,疼痛閾值低,加上食道括約肌過鬆,兩種現象都與壓力有關。

長期處在情緒壓力中,會讓身體對疼痛變得敏感

這三位受訪女性,不管是小時候或成年後,都沒有受過性虐待或身體虐待的遭遇。既然如此,她們的疼痛閾值低,要如何解釋?

神經系統的疼痛「自動感應器」,不一定要有受虐經歷才會下修感應標準,長期的情緒壓力便足以降低疼痛閾值,並致使大腦過度警覺。

讓瑪格達嚴重腹痛的急性壓力源,是與工作有關。她發現,常規的治療方法對她沒什麼幫助,於是開始接受心理治療。由於從小就受到壓抑,她對父母的不滿開始一一浮現。由於父母曾經歷過大屠殺的苦難,加上她的成長環境,瑪格達無可避免選擇了無視自己的意願,這麼做讓她很容易受壓力影響,造成傷害。後來她才終於明白,她疼痛的來源與壓抑有關,她以前沒意識到自己在壓抑憤怒。

費歐娜的腹痛最初被歸為「痙攣性結腸」,後又改稱為腸躁症。她的童年沒有瑪格達那麼戲劇性,但是兩者在情緒部分有相似之處。她長期持有一種恐懼,害怕真正的自己不被接受。費歐娜受訪時,生活中的現實壓力是來自婚姻。「我先生有憂鬱症和恐慌症,有時候會非常焦慮。」

「妳有意識到這些問題。有沒有可能妳的疼痛,是反映了一些妳沒注意到的事?先不要把這些疼痛看成是一個毛病,它們也有可能是消化道藉此在向妳傳達訊息。我們沒注意到情緒訊號的時候,身體會說:『那好,我現在給妳一些身體上的訊號。』如果這些訊號妳也沒注意到,就麻煩大了。」

費歐娜一週後坦言,她先生有很嚴重的藥癮,而她長期都忽視這個問題。她壓抑自己的焦慮和憤怒,一直天真地希望先生會戒掉。由於我的訪問,她才開始重新思考自己的處境。

派翠西亞有腸躁症和胃食道逆流,是三位受訪女性中童年的情緒經歷問題最大的一位。她不只在成長過程中,感覺真正的自己不被接受,還覺得父母打從一開始就不想生她。

腸躁症患者會比別人更常出現其他身體症狀。許多腸躁症患者很容易感受到疼痛,比如常常偏頭痛。腸躁症是一種慢性疾病,如果開立藥物,通常都要吃上幾個月或幾年。剛上架的新藥仍無法確定長期服用是否安全,把希望寄託在新藥上,風險總是很高。然而心理因素對疾病的影響已有大量例子,研究證實即使少量的心理學介入都能有幫助。

在紐約當醫生的瑪格達,透過心理治療排解壓抑的怒氣,以解決令她虛弱無力的腹痛,也進入更符合自己興趣和特質的行業。

費歐娜決定聽進腹痛的警告。她發現先生很明顯不願戒除藥癮,於是離開了他。她和兩個孩子搬到新的城鎮,訴請離婚,再也沒有疼痛症狀了。

(本文作者為加拿大知名醫師兼暢銷作家;原文刊載於嘉柏.麥特Gabor Maté《當身體說不的時候》/遠流出版)

成為健康遠見Line好友,讓健康更貼近你的生活!

延伸閱讀: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