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音樂

音樂教學中的順勢而為

MUZIK古典樂刊

發布於 2019年10月14日02:19

以前,接到家長的電話通常是:「老師,我們要考音樂班,想麻煩你…」。現在,接到的電話幾乎是:「老師,我小孩非常討厭彈琴了,聽說來你們這裡會變得喜歡音樂,想請你幫忙讓他重新喜歡…」

我想,其中的關鍵應該是『順勢而為』吧!

順什麼”勢”?順學生的勢。

小小朋友討厭認譜討厭彈琴,但喜歡玩遊戲,那就把該學的塞進遊戲裡陪他玩!遊戲教學大家都會,但不同的是,必須是小孩自己想玩或自己設計的遊戲(順他的勢)。不能是我們設定的,因為大人的遊戲可能不小心會太過”學習導向”。

偶爾把遊戲設計的主導權交給他,我們則在玩遊戲的當下,不斷動腦,隨時因著他的反應,適度延伸學習。通常1.2個月下來,孩子的排斥感就會逐漸減少(當然,也需要先跟家長溝通,要讓孩子回心轉意,就請給我們一些時間,並且接受我們的方法)。曾經好多個小孩學琴很久只能勉強認得1.2個音,但玩了1.2個月的音樂遊戲之後,他已經在無形之中克服恐懼,五線譜高高低低的音都會認了,還會寫歌給自己彈呢!

『順學生的勢』並不是指盡力滿足學生的要求,而是除了你需要教給他的東西之外,多一份觀察跟同理思考,他到底想學什麼?或是,什麼樣的學習才是他目前真正能受益並且樂在其中的?很類似因材施教的觀念,但似乎又有一點小小的不同。

『樂在其中』是我教學中很重要的指標之一,有許多學音樂的孩子已經喪失了”樂在其中”的感覺。一個非音樂班或是非音樂系的學生,他很可能只是想享受會彈琴的樂趣,我們是否需要一直執著在他應該要彈過(完)哪些教材才可以?或許應該站在他的角度想想,他需要接觸音樂的哪些部分,才能完整建構他對音樂的認識?

我有一些年紀很小的作曲學生,他們都很喜歡創作,常常一屁股坐下來就一直寫一直寫,你問我是從和聲學或是曲式學或動機發展開始教他們嗎? 不,我沒有從這些理論開始,反而是拿他們寫出來的曲子當教材來教(也是順勢的一種)。

教什麼呢? 通常一開始會是在矯正記譜法,會看譜彈琴跟會創作曲子並且把腦中的音符寫下來是二回事。明明在譜上的寫法都看得懂,一旦變成要自己寫,瞬間符幹就畫錯邊了、和弦不知該怎麼堆疊著寫、拍子結構錯誤、升降記號錯邊…等等。糾正完之後,小孩回家看譜開始變認真仔細,因為他知道要看清楚寫法,下次他想要這種聲響時,才會知道該如何記譜。

換位思考一下,你覺得小孩會希望自己的作品要寫得像大作曲家一樣,注意和聲語法以及動機發展?我想大部分應該都還來不及想到這些,這些小小作曲家們腦海裡塞滿了用不完的想法與創意,他們只想拼命地把這些都寫出來,變成實際可以演奏的音樂。

在創作的過程中,自己就已經得到很多的樂趣。他們很喜歡玩旋律變變看或是不同樂器演奏的聲響組合,常常聽到自己創造出來的奇怪聲響還會噗哧大笑!我習慣讓他們把想法都先寫出來(順他們的勢),然後一起討論,再依照他想要表達的邏輯修作品,而不是我的。這樣呈現出來的作品才會忠於原味,完全是屬於他們的風格跟語言。

在修作品的同時,慢慢導入一些和聲或是理論的觀念,把理論知識一點一點輸進他們大腦中,我覺得這樣的順勢效果很好,他們不會因為先學了理論,然後為了符合理論創作而陷入框框當中,把自己搞得很無趣。而且阿~不要小看小人兒的創作,我常常都會對他們寫出來的作品驚艷不已,連很多成人可能都還想不出這樣的音樂呢!

在音樂的學習中,老師通常是主導者的角色,主導了學生的學習內容、學習方向與學習進度。這樣的教學其實並沒有錯,因為老師明瞭學生的狀況,理應可以規劃出一套最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模式。但是可以偶爾給點空間,讓學生主導一下自己的學習,順一下他們的勢,我們從旁輔助指導,效果也會不錯的!

【別成為停止進步的大人 ---- 音樂老師們的再學習】

講座資訊:

時間/2019年11月21日10:00-12:00

地點/Boven Café 1F (台北市復興南路一段107巷5弄18號)

主講人/停看聽音樂培訓中心執行長 陳州麗老師

購票連結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