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音樂

貝多芬的永恆愛人,永恆音樂

MUZIK古典樂刊

發布於 2019年09月16日02:19

「我的天使,我的一切,我的另外一個自己…我心中裝滿和你說不完的話…不論我在那裡,我腦海裡都是你的倩影。如果不能跟你在一起,我活著還有什麼意義…我對你的思念奔向你,有時是快樂的,隨後是悲哀的,問蒼天命運,問它是否還有接受我們願望的一天…永遠無人再能佔有我的心。…為何人們相愛時要分離呢?你的愛使我同時成為最幸福和最苦惱的人…多少熱烈的憧憬,多少滿眶的熱淚…永遠屬於妳,永遠屬於我,永遠屬於我們。」―貝多芬

貝多芬的謬斯女神

這是歷史上最感人肺腑的情書之一。不僅啟發幾年前都會愛情片《慾望城市》,男女主角大人物與凱莉的美滿結局,還是90年代金獎電影《永恆的愛人》(Immortal Beloved)的劇情關鍵。外貌不揚的貝多芬, 曾被人形容「個子矮又粗胖、滿臉天花。唇厚而寬、頸短而粗、前額突出、鼻圓根部深凹。」 但外表醜陋如他,卻有如此真摯動人的文筆。 在眾多交往對象中,舉凡皇宮貴族,到平民女姓等,都曾是貢獻貝多芬泉源思湧的謬斯女神。話雖如此,貝多芬死後才發現的「永恆的愛人」,是唯一能體會貝多芬的孤獨脆弱,撫平他的暴躁強勢的人。唯有她,才能使貝多芬的內斂深情,在英雄氣魄中脫穎而出。 她到底是誰呢?

眾說紛紜的永恆愛人

謎樣的信從未指明是給哪位,僅題名「永恆的愛人」。為了這位「永恆的愛人」,許多歷史學者紛提不同論調。某些認為是《 月光》奏鳴曲 (Sonata quasi una fantasia, Op. 14 no. 2)的獻題對象─貝多芬的貴族學生貴契阿迪(Comtesse Giulietta Guicciardi),但更多人點名安東妮‧布倫丁諾小姐(Antonie Brentano)。 由於「永恆的愛人」信中兩人的相約地點(溫泉鄉卡斯巴Karlsbad)與寫作時間,與安東妮夫婦當時的行程相同,因此學者推斷, 當時貝多芬應該是在期待安東妮的來到,有感而發寫了了這份情書,因此她最有可能是「永恆的愛人」。另外,兩人於1810年結識,貝多芬成為安東妮家中常客,在她長期臥病、落寞孤獨時,貝多芬常以琴聲作伴,而安東妮也多次向人描述自己對貝多芬的情感與崇拜,尤其是為他那善良又熱情的靈魂深深著迷。在安東妮去世後,她留下一張寫滿她已故朋友的名字,而第一個就是「貝多芬,1827年3月26日」。這些在在透露了貝多芬在她心中不可侵犯的地位。

命運捉弄有情人

最令人意外的版本,則屬1994年金獎電影《永恆的愛人》。除了一流明星演員如:蓋瑞‧歐曼(Gary Oldman)、伊莎貝爾‧蘿賽理尼(Isabelle Rossellini)上陣,配樂由蕭提大師(Sir George Solti)親自指揮,更從撲朔迷離的劇情中指出,貝多芬的弟媳喬安娜(Johanna)才是永恆的愛人。

從貝多芬的葬禮開始,電影用倒述的方式,將偉人生平一一展開。他的好友兼秘書安東.辛德勒(Anton Schindler)無意間發現了三封獻題給「永恆的愛人」的情書,因此展開一連串的搜尋。 貝多芬的貴族學生貴契阿迪、布倫斯維克姊妹以及伯爵夫人都被列為「永恆的愛人」的可能人選 ,但她們都否認是情書的女主角。最後辛德勒來到了貝多芬弟媳家,才發現喬安娜曾深愛貝多芬多年,但因他不大理會她,因此她和貝多芬的弟弟賈斯柏相約訂婚。日後卻和貝多芬藕斷絲連,她也因此懷了他的孩子。知道消息的貝多芬大受感動,決定對喬安娜負責,因此兩人相約在溫泉鄉卡斯巴見面。

然而命運捉弄人,喬安娜先到了旅館,貝多芬卻與大雨泥濘搏鬥,寸步難行。好不容易到達時,喬安娜卻已離開。貝多芬被困時,寫了這封偉大的情書,要她耐心等待真愛,但是喬安娜沒有看到此封信,在懊悔中離開旅館,最後嫁給貝多芬的弟弟。貝多芬怨恨命運殘酷的安排,因此常對弟弟發脾氣,兩人交惡,導致賈斯伯早死,而引發日後與喬安娜的姪子爭奪戰。貝多芬對姪子卡爾(電影版本為貝多芬的親兒子)期望深切,導致卡爾壓力過大而欲一死了之,卡爾自殺未遂後,從此不與貝多芬見面。

電影最感人的片段,是喬安娜見到貝多芬的最後一面。當時貝多芬已病重在床,因此決意將姪子的扶養權轉回給生母喬安娜。他提起顫抖的手,在譜紙上問道:「 Muss es sein ?」(有必要嗎?)喬安娜則回:「Es muss sein。」(絕對有必要)。雖然這句名言其實指出貝多芬對人、對宇宙、對世事的質疑(也成為他晚期作品的哲學動機),但在電影中,這簡短兩句,卻化解了兩人過往的隔閡。

永恆的愛人:人性、道義、宇宙、博愛精神

電影另一印象深刻的片段,是第九號交響曲 《合唱》世界首演。雖說大多人認為「永恆的愛人」指著一名女性,但筆者拙見,「永恆的愛人」表示的是貝多芬對宇宙與其包含的精神之熱愛。 從小坎坷貧窮,卻成為不朽偉人的貝多芬,其第九號交響曲好似旭日東昇,以緩慢安靜的弦樂抖音奏起,開啟了所有。如此非凡的響起,也與眾不同的結束:第五樂章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結合人聲及管絃樂),將音樂推至燦爛高峰。人類所該有的情感與道德精神,都在德國詩人席勒(Friedrich Schiller)的描述中淋漓盡致。要唱過此曲、看過歌詞, 人們才能深刻體會貝多芬對於宇宙與人類的最高期望。在為無知、軟弱、愚蠢、殘缺而勾心鬥角時,第九號交響曲提醒著,就算生命有瑕疵,世界還是美麗、有無限希望、值得努力奮鬥。 勇敢樂觀地走完人生,才不枉這趟精彩的路途。

電影中〈歡樂頌〉「億萬人民團結起來!」(Seid umschlungen,O Millionen)的當下,貝多芬幼小的身影,化為夜空千萬繁星中的其中一顆,身處永恆宇宙,包容所有人性的崇高情操、四海兄弟之情、宇宙世界的美。這,也許才是「永恆的愛人」的真正含意吧。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