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花 3000 萬買房,只為叫一人來上班!郭台銘 3 大領導信念成就鴻海霸業

經理人月刊

更新於 2019年07月02日06:28 • 發布於 2019年06月27日05:00 • 邵蓓宣

「我第一個 20 年,為錢工作;第二個 20 年,我為理想工作;最後 20 年,我要為興趣工作。」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今年 4 月宣布參加國民黨總統提名初選,為了爭取出線動作頻頻。不論是在自己的 Facebook 粉絲團上和各種專業人士錄短片、開直播、交換意見,或搶勘地震災情、幫記者綁鞋帶,都攻占了不少媒體版面。

你也許不認同郭台銘的政治理念,但回顧他的經營生涯,從 30 多年前一間僅僅 15 人的塑膠成品加工廠發跡,到現在統領全球逾 100 萬名員工的鴻海帝國,其中的領導統御之道,依然值得許多經營者參考。

霸道、不近人情?他的賞罰分明,讓人才願效力

軍事化管理、不近人情、獨裁霸道……,這些印象通通都是郭台銘身上的標籤。最著名的例子是萬魔聲學創辦人謝冠宏,2012 年底為了安排女兒在日本入學事宜向公司請假,卻因為行政人員誤植休假日期,在上飛機時接到郭台銘電話,要他立刻回去開會。因為機艙門已關閉,他無法回去,郭台銘馬上下令開除。

《郭台銘霸業》指出,富士康採取軍事化管理,員工要開早會、出操、宿舍規定詳細到必須摺棉被等,紀律、聽話就是鴻海塑造的企業文化。這些要求看似不近人情,為什麼還是有員工願意替郭台銘工作?

事實上,軍事化只是其中一面;敢給,則是郭台銘的另一面。 如果你是他要的人,他會三顧茅廬、重金禮聘,讓你覺得備受重視。

例如郭台銘就曾積極拉攏還在德州儀器工作的程天縱,磨到他願意在退休後轉到鴻海上班。這個退休的承諾,郭台銘一等就是 20 年,但程天縱果真立刻就到深圳龍華廠任職。另外,郭台銘當時為了引進日本豐田即時生產、即時管理的技術,看中在豐田汽車工作的戴豐樹,他甚至先和戴豐樹的妻子談,得知他們在台灣沒房子,大手一揮就由鴻海出錢買了 3000 萬元的房子,讓戴豐樹只花一下午就辦好到職手續。

不只是高階主管,他對基層員工也很敢給福利。2018 年的鴻海尾牙為表現不錯的員工辦抽獎,光是 10 萬元的現金獎就抽出 500 個,某年的尾牙也發出過 500 張股票的總裁獎。

其實,郭式管理就是給你一個目標,把遊戲規則說清楚,該投資的、花錢的不手軟,但不該花的錢、不該犯的錯、沒達到的要求,罵你也不嘴軟,不論你是誰都不留顏面。

郭台銘曾說,他的管理方式就是 「獨裁為公」,外界容易聚焦在他獨裁的部份,但在他的觀點,他是為了公司、為了企業的延續,不是為了個人享樂。《郭台銘霸業》提到,他對自己非常嚴格,每周 7 天,每天工作 15 個小時,公文批到半夜,遇到他不懂的領域,學習、請教、試驗,犯錯馬上修正。他要求嚴格,但自己以身作則,有需要的時候,為了目標,可以身段柔軟,做什麼都願意。

專攻紅海市場,更快提供更好又便宜的產品

《虎與狐》提及,當一項產品跌到大家都無利可圖的時候,就是鴻海開始賺錢的時候。外界以為鴻海是用大量低價模式搶生意,但鴻海只是聰明地不開疆拓土、花費精力,等到市場成熟後再用既有優勢輾壓其他廠商。

目前鴻海集團的事業體中,幾乎沒有一個是市場的新進者,不管是電腦連接器、電腦機殼、手機、主機板,都是等到市場成熟,供應鏈、模具、機器、規模、作業模式一應俱全,利用組織人力與規模經濟優勢,以及製造模具的經驗,研究出更好的模具與製造方式,快速地與市場接軌。

當你在一個市場中,能做到比別人更便宜的成本、更精密的品質、更快速的供應,即便是後進者也可能搶到大客戶。換言之,鴻海根本不怕紅海市場,反而專門在紅海市場中,「選對客戶、市場」,蓄積能量、伺機出動,利用自己的核心優勢,出招攻擊。

cost down 不是髒字!鴻海嚴控流程,不讓資源閒置

在業界,郭台銘有「cost down Terry」(Terry 是郭台銘的英文名字)的稱呼,「低成本代工廠」的標籤也似乎等同於鴻海的形象。

郭台銘曾解釋,實踐 cost down 需要技術。鴻海之所以能壓低成本,不是從壓榨人力、降低品質、犧牲獲利中得來,而是先研究出一套讓生產線更具效率的方法,使經營成本、資源運用有效率又有效果。

在《虎與狐》中,曾掌管鴻海消費與電子事業群、現任夏普社長的戴正吳提及,他們的產品售價能壓低,但營收還可以成長,是因為從出貨到生產,每一個環節都精準計算,毫無浪費。一批配料抵達進貨庫房,馬上就被領走,有時候料還沒到,下一批出貨單就已經送來,中間沒有互相等待的空窗。能達成這樣順產,需要透過數據計算、AI 管理生產線人力、嚴格執行進出貨時間表。

外界總問,為什麼鴻海不做追求高利潤、高附加價值的事?但在郭台銘的經驗裡,追求高利潤和降低生產成本是同一件事。他甚至認為,一味追求高利潤的公司,當外在環境改變時反而可能不適應,「高利潤讓大家習慣做決策不那麼仔細。」因為利潤高、賺錢容易,決策者容易輕忽資源閒置和浪費,當市場競爭激烈,不精打細算的心態就成為企業的致命傷。

從 1974 年成立的鴻海,經歷了他為錢、為理想工作的階段,現在投身總統大選,為的是他人生的另一個目標。他用這樣的管理與經營模式,成就了一個叱吒風雲的帝國,賺得不少死心塌地的追隨者與經理人,但放在國家治理或政治場域是否適合,民眾是否埋單,只能靜待時間揭曉。

延伸閱讀 \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