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發生火災,為什麼同層樓3人活命,2人卻罹難?消防員:因為他們做錯這件事

良醫健康網

更新於 2020年01月16日17:33 • 發布於 2020年01月21日01:00 • 蔡宗翰
發生火災,為什麼同層樓3人活命,2人卻罹難?消防員:因為他們做錯這件事

求生隨堂考

電視新聞報導著某處發生火災,現場濃煙密布,結果屋主因吸入過多濃煙而致命,想像一下,如果自己身在煙霧瀰漫的火場中,為了活下來,你會怎麼做?

□ A. 用溼毛巾摀住口鼻,穿越濃煙逃生。
□ B. 用乾毛巾摀住口鼻,穿越濃煙逃生。
□ C. 用塑膠袋套住頭部,穿越濃煙逃生。
□ D. 用棉被包裹身體,穿越濃煙逃生。
□ E. 先想辦法避開濃煙,再尋求其他方法。
【答案請見文末】

現場直擊

消防隊員們全副武裝,一組一組進入屋內。

「都逃出來了嗎?」屋主年邁的母親焦急地問。

「還有2個,在4樓後側房間……」睡在4樓前側房間的屋主夫婦剛從陽台被救下,懇求消防隊員救救他的2個女兒。

大量火煙不斷從2、3樓前方窗台竄出,消防人員除了持續射水降溫,避免火勢延燒到隔壁,同時進入屋內尋找起火點及人命搜救。到了4樓,火勢沒有延燒上來,但上竄的濃煙早已瀰漫整個空間。4樓中間共用浴室的塑膠門已經燒焦、融化變形,浴室內部壁面嚴重熏黑。消防人員一邊確認裡面有無人員受困,一邊奔向後側房間。

房門是關上的。「濃煙可能沒有進到房間內,裡面的人或許還活著!」消防人員士氣大振。

這股希望在開門瞬間煙消雲散。沒想到房間內竟然濃煙瀰漫,能見度不到1公尺。濃煙彷彿鬼魅般炫耀著身上的黑色斗篷,對著門口的消防人員訕笑:「你們來晚了。」消防人員快步進房,發現兩名女子斜躺在床上。2人身上雖然沒有燒焦熏黑,但已無生命徵象。他們趕緊將2人急救送醫,判定是吸入大量濃煙致死。

2017年1月凌晨4點,一棟5層樓透天厝的2樓客廳起火,消防人員第一時間趕到現場時,已有火舌濃煙自窗台竄出。

當時4樓共有5人,前側主臥室是屋主夫妻及一名4歲小女兒。樓層中間是走廊、一間共用浴室及室內樓梯,20歲大女兒及15歲二女兒睡在最後側臥房,兩人被發現時,都已經沒了呼吸心跳。

同樓層生死兩樣情,關鍵在於濃煙

這一家人同樣都在4樓,門也都關著,但為什麼前側主臥室沒有任何煙燻痕跡且3人生還,而後側臥房卻濃煙密布、造成2人罹難?消防人員在現場發現了2個疑點。

第一個疑點:消防人員抵達現場時,後側臥房的門是關的,但濃煙是怎麼進去的?

對照前側主臥室沒有煙燻痕跡的結果,關門確實能有效阻擋濃煙,而且火災發生時,後側臥房的窗戶是開啟的,就算有些許濃煙從門縫滲入,也可以從窗戶排出去,不太可能因此致命。況且窗戶的採光罩和窗框也沒有任何熏黑痕跡,同步排除濃煙是從窗外竄入。

也就是說,在火災發生期間,門必定打開過。而開門的原因是什麼呢?

消防人員後來在臥房內地板上,發現一條浸溼的浴巾。

第二個疑點:為什麼後側臥房門內地板上有溼浴巾?

難道是消防隊救災時噴灑進來的水弄溼的嗎?根據當天救災指揮官表示,因為4樓沒有被火勢延燒,所以並未向後方臥室內射水。而現場勘查後發現,除了這條溼浴巾,其他物品都沒有被弄溼,換句話說,這條浴巾是刻意弄溼的。

綜合這2點,我們整理出2件事:首先,臥房的門在火災發生期間曾被打開;其次,有條浴巾因為某種原因被刻意弄溼了。

事情經過逐漸明朗,研判這2位罹難者發現火災後打開臥室房門,走到浴室弄溼毛巾。但門被打開後,大量高溫濃煙迅速竄進房內,雖然她們很快關上門,但移動過程中已吸入大量濃煙,回到臥房後,也因持續處於濃煙籠罩的環境而致命

相反的,前側主臥室屋主夫妻及4歲小女兒得知發生火災後,立即關閉房門,避免濃煙竄入房內,然後往前方陽台避難,後來被消防人員順利救出。

濃煙是火場的頭號殺手;絕大部分的火場罹難者不是被活活燒死,而是被濃煙嗆昏後死亡。

不要輕忽濃煙的致命性

什麼是濃煙?前面說過,火災初期會先產生白煙,主要成分是水蒸氣,對人體沒什麼危害,算是「淡煙」。但燃燒一段時間後,開始出現深黑色的、可燃性、劇毒、高溫的氣體,這就是「濃煙」。

一般情況下,在火場遇濃煙的機會不大,多數人知道火災發生時,身處的環境都還沒有煙,大部分是開房門察看後才發現門外或梯間有煙。如果立即關門,就不會遇到濃煙。

但很多人輕忽了濃煙的致命性,想從原本沒有煙且相對安全的環境,穿越幾百度劇毒的濃煙逃生。事實上,光是暴露在濃煙之中,只要吸到一口氣,就會窒息喪命。

濃煙之中,別想靠溼毛巾保命

或許你會說,就是因為知道濃煙致命,才想用溼毛巾加減防護啊。

實驗證明,溼毛巾只能擋住濃煙中的固體(碳粒子)和液體(炭渣或焦油)。誤以為在濃煙密布的環境中能靠溼毛巾保命,這種虛假的安全感和錯誤觀念比濃煙更致命!

為什麼溼毛巾沒辦法帶你穿越濃煙?

一、溼毛巾擋不住濃煙中的毒氣:有毒氣體和氧氣都是氣體,如果溼毛巾可以擋住有毒氣體,同時也會擋住新鮮空氣,讓你無法呼吸。

二、溼毛巾擋不住濃煙中的高溫:當用溼毛巾摀住口鼻時,溼毛巾遇熱產生的水蒸氣一旦吸入呼吸道,會造成嚴重灼傷。

三、一手拿溼毛巾無法快速逃生:濃煙中要逃生,只能採「低姿勢」,但低姿勢不是彎腰降低重心就好,而是匍匐前進(雙肘雙膝碰地)。在這樣的時候,如何能夠一手拿溼毛巾並用單手快速移動?

四、浪費時間而且還得弄溼毛巾:不妨實際做做看,從跑到浴室、找到毛巾、弄溼毛巾、用力擰乾再跑到門口需要多久時間?另外,你家裡有幾個人?需要幾條溼毛巾?總共要花多久時間?

五、口鼻之外的部位顧不到:儘管摀住了口鼻,但身體其他脆弱的部位像是皮膚、頭部、眼睛等,仍然暴露在高溫的危險中。

簡而言之,溼毛巾根本擋不住濃煙高熱,而且你為了穿越濃煙,反而把自己從原本相對安全的環境,移動到更致命的危險中。

而這種錯誤觀念既然如此致命,為何還到處流傳呢?

這個觀念大概是20世紀初從美國開始流傳,當時美國的房子以木造居多,一旦發生火災就是全毀,所以無論是什麼情況,一定要想盡辦法逃離火場。現在則大多是鋼筋混凝土具防火建材的建築物,發生火災後,起火處的濃煙高熱不容易散去,就會以極快速度蓄積濃煙、劇毒及高熱。

過去木造房子燃燒的發煙量較現代建築物少,且不易產生濃煙。台灣早期也有很多木造建築物,所以當時教導大眾逃生時要用溼毛巾,避免吸入煙灰,引起咳嗽不適,就當時情況來看應該是正確的做法。但隨著時代更迭、建築型態改變,防災觀念也該與時俱進。

努力求生,但別冒險逃生

火場中,要求生,別涉險逃生,尤其遭遇濃煙時,絕不該貿然穿越逃生。

如果火災發現得早,你應該立即逃生、離開現場,而不是浪費時間找溼毛巾或其他其實無法保護你的東西,不但浪費了寶貴的時間,還可能因此害你受困火場。

如果火災發現得晚,你應該尋找相對安全的地方避難,千萬別想靠溼毛巾或其他東西,讓自己從「相對安全」的地方移動到「更致命」的炙熱劇毒濃煙中。

書籍介紹

打火哥的30堂烈焰求生課:第一線熱血消防員親授關鍵保命絕招,破解火場迷思
作者: 蔡宗翰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19/07/26

作者簡介
蔡宗翰

消防人員,畢業於中央警察大學消防系、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土木工程與防災科技研究所,現服務於高雄市政府消防局。

經歷過莫拉克、凡那比風災以及高雄石化氣爆等重大災害,曾擔任許多重大火災的救災總指揮官幕僚;也是一名防災宣導教官,受邀至政府機關、民間團體、大專院校及公司等宣導防災觀念,擅長以災害情境模擬,輔以視覺動態的簡報技巧,深入淺出破解防災迷思。他同時訓練消防人員如何跟民眾用白話講專業,並引發聽眾動機、實際行動。2013年,更獲內政部頒發「推動災害防救工作特殊有功人員」。

責任編輯:呂宇真
核稿編輯:陳宛欣

延伸閱讀: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