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親子

痛到狂打老公、拒看寶寶 產後痔瘡甩不掉,須要手術嗎?

嬰兒與母親

更新於 2019年06月26日14:59 • 發布於 2019年06月26日00:00
痛到狂打老公、拒看寶寶 產後痔瘡甩不掉,須要手術嗎?
痛到狂打老公、拒看寶寶 產後痔瘡甩不掉,須要手術嗎?

 

「醫師,今天不管如何一定要開刀,如果不安排手術,我也要得憂鬱症了!」這是一件真實案例。一名年約27、28歲的產後媽咪,哭著來到門診,一旁的先生拉著醫師做了以上的陳述,因該名媽咪懷孕後期便秘嚴重,自然產的減痛分娩藥劑效用退去後,媽咪便開始劇烈痔瘡痛,甚至痛到打老公、連寶寶都不去看,晚上也無法成眠、只能側躺,該如何解決?

 

月子期間診斷為這種痔瘡,無法拖

禾馨民權婦幼診所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鍾雲霓表示,上述案例經檢查後發現是血栓型痔瘡,因血塊卡在痔瘡裡,所有血液回不來,使得團塊摸起來硬痛(其他類型痔瘡摸起來是軟的),所以十分脹疼,同時會出現肛門外翻的情形,這類血栓型痔瘡,便是適合在月子期間進行手術的適應症。

 

產後痔瘡觀察三大重點

痔瘡會有不同的症狀,媽咪可以如何觀察呢?

重點1:痛、異物感

觸摸肛門會有團塊,軟軟的像是多一塊肉,那塊肉通常就是痔瘡。媽咪也許會有疑問,自然產時太用力,會使得腸子脫垂出來?其實正常狀況下不太可能,大部分都是脫肛、痔瘡外翻。大部分有痔瘡困擾的產後媽咪,都是生完肛門異物感較為明顯,有異物感和疼痛大多是外痔。

重點2:搔癢感

由於內痔的表面是黏膜,被推擠出來時會分泌一些腸液,造成肛門附近皮膚浸泡在腸液裡,容易刺激和破皮因而產生搔癢感,當有這種情形時應立刻就醫,別使用特殊洗劑、沐浴乳或肥皂過度清潔,有時洗破會更癢,甚至變成慢性濕疹;平時水洗清潔是必要的,以清水洗淨即可。鍾雲霓醫師強調,有時將過度清潔的習慣改掉,稍做保養便可控制情況。

重點3:出血

內痔會出現出血問題,當媽咪持續3至6個月發生軟便出血,甚至改變姿勢、久走自然就會出血,這就屬於痔瘡出血,出血若長期置之不理,可能演變為慢性貧血,應特別注意。鍾雲霓醫師說明,大多數痔瘡病患屬於內外混合痔,但內痔多可能出血多、較無疼痛感,外痔多則比較痛,會稍有差異。

 

產後3個月內這樣做,不一定要手術

鍾雲霓醫師指出,產後3個月內,子宮位置、骨盆腔血液會慢慢地恢復正常,在此期間,媽咪若有摸到痔瘡或感到不舒服,除了較嚴重的血栓型痔瘡,可以等2、3個月後,待身體機能回復正常,如果還是因痔瘡感到困擾,再諮詢醫師是否須要手術。

產後3個月間,媽咪可透過以下兩種生活習慣的養成,來減緩痔瘡的嚴重程度,若能有效控制就不必進行手術喔!

保持排便順暢

排便不順對痔瘡的衝擊非常大,鍾雲霓醫師說明,產後期間排便一定要順暢,必要時可吃門診醫師開的軟便劑,溫和的軟便劑對腸胃道不會有依賴或永久性影響,哺乳媽咪也可服用,而且與其用不明效果的自然療法與痔瘡對抗,不如以藥劑幫助排便。

採取高纖飲食

傳統月子餐點重補,麻油雞的麻油或酒精會刺激血管膨脹,使痔瘡更嚴重,因此月子餐也要講究高纖。尤其蔬菜和水果的份量要吃夠,蔬菜是粗纖維,能讓糞便變軟,水果是水溶性纖維,可讓糞便有潤滑度,兩者是不同纖維質的來源,建議比例為2:1。

 

                                                                   

月子期間不喝水,可以嗎?

老一輩有月子期間不能喝水的思維,實際上產後不喝水對痔瘡惡化會有很大影響。鍾雲霓醫師提醒,若產後媽咪堅信不能喝水,湯湯水水就要多喝,如月子湯、養肝茶、雞湯等,每日總水量超過2000cc才過關。

 

 

產後3個月後這些情形,應進一步治療

生產3個月後,若有痔瘡帶來的疼痛難耐症狀,可跟醫師就現有狀況進行討論。

狀況1:每次都要用手塞回痔瘡

自從產後有了痔瘡後,每次都須要用手塞回去,或是脫垂嚴重根本也塞不回去,產後痔瘡的存在讓媽咪不適,那就可考慮手術。

狀況2:軟便出血一週超過3次

另一方面,產後媽咪軟便出血的狀況嚴重,已經超過一週三次,這樣可能引起慢性貧血。

狀況3:皮膚已出現慢性濕疹

當肛門搔癢,皮膚上已看到慢性濕疹,可考慮將痔瘡作徹底處理,此時必須把慢性濕疹的根源去除,才能根本解決問題。

 

非手術治療:雷射、橡皮環療法

鍾雲霓醫師分析,坊間常聽到非手術治療法有雷射療法和橡皮環療法,適用單純內痔的病患,但只要合併外痔、有異物痛感的狀況,便不適用。事實上,生產後單純僅有內痔,可用雷射和橡皮環療法的媽咪很少。

 

3種痔瘡手術方式比較

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現階段有3種痔瘡手術,可提供媽咪進行評估與參考。

傳統手術

鍾雲霓醫師表示,傳統手術將痔瘡視為多長出來贅生的團塊,必須整個拿掉,並無可避免會犧牲正常組織,容易造成括約肌損傷或肛門內徑的改變,傷口較大、較深也較痛,恢復期長達1個半月至2個月,須住院約3至7天不等。

微創環狀手術(PPH)

微創環狀手術是用環狀釘的方式去治療脫垂的內痔,透過截斷內痔的血流,不僅可將內痔徹底處理,也能藉著內痔血流截斷,讓外痔跟著萎縮,但若是外痔較多、整個團塊掉出,手術效果亦有限。

微創下黏膜分離手術

微創下黏膜分離手術則是傳統手術的變形、內外痔可一併處理,優點是可先做組織分離,以盡量避開傷害正常組織,如括約肌和肛門內徑的傷害,只移除痔瘡血管。另疼痛指數僅為傳統手術的三、四成,手術後不必住院,定時服藥、擦藥膏即可,恢復期大概1週左右。傳統手術後因傷口較大,一天須泡四次優碘盆浴;住院期間擔心傷口流血,必須塞大量紗布,換紗布過程常導致病患非常痛苦,而這些微創下黏膜分離手術皆不需要。

鍾雲霓醫師指出,傳統手術與微創下黏膜分離手術10年復發率皆在5%以下,而雷射和橡皮環療法雖然不需要恢復期,但3年復發率為50%,若痔瘡不嚴重可採用該療法,想徹底解決還是要尋求手術方式。

 

 

隨著胎次增加 痔瘡更嚴重

懷孕過程中,由於荷爾蒙影響,加上骨盆腔充血與腹壓增加,孕期與產後之間有13個月,容易發生便秘問題,且痔瘡是血管和軟組織老化、脫垂的表現,因此隨著懷孕胎數的增加,痔瘡問題會一次比一次更嚴重。孕媽咪可能會有疑問,是不是選擇自然產可能會把痔瘡推出來,而剖腹產便不會?鍾雲霓醫師回答,痔瘡在懷孕期間已漸漸形成,自然產會瞬間將痔瘡推出來,雖然剖腹產不會,但產後1、2年後還是可能會現出原形。

 

懷孕期間可以治療痔瘡嗎?

孕期痔瘡如果讓媽咪疼痛不堪,可用泡盆的方式,幫助局部血液循環,但阻塞太久可能裡面的血管已結成血塊,導致整個脹大,讓孕媽咪痛不欲生。鍾雲霓醫師建議,此時可至門診讓醫師視血塊大小,把血塊用針挑破,之後再配合盆浴、藥膏或塞劑進行後續照護,藥膏和塞劑具局部血管收縮、止痛和抗發炎成份,不會影響胎兒,可於孕期有效控制痔瘡症狀。

鍾雲霓醫師提醒,雖然痔瘡掉出來時可用手塞回去,但孕媽咪的腹壓比正常人高,把痔瘡推回去可能會一直掉出來或很難推,甚至導致越推越腫脹,最正確的作法是就醫,請醫師協助來推或做其他處理,較快速安全。

 

 

鍾雲霓

學歷:中國醫藥大學中西醫學士

經歷:馬偕紀念醫院外科住院醫師及總醫師、渾然天成聯合診所微創痔瘡專任醫師、東京辻仲病院婦女肛腸外科部進修醫師、日本大腸肛門醫學會會員(JSCP會員番號K123)

現任:禾馨民權婦幼診所大腸直腸外科/微創痔瘡手術專任主治醫師

鍾雲霓醫師個人網頁:www.hemordr.com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