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營收擊敗中國AI獨角獸,高通、騰訊都是客戶!台灣新創靠一顆晶片,讓那斯達克主動招商的獨門戰法

商周.com

發布於 2019年05月23日02:03 • 陳慶徽
營收擊敗中國AI獨角獸,高通、騰訊都是客戶!台灣新創靠一顆晶片,讓那斯達克主動招商的獨門戰法
耐能創辦人兼執行長劉峻誠

「那斯達克交易所恭喜耐能(Kneron)在終端人工智慧領域領先群雄。」

2019年4月15號,紐約時代廣場上的那斯達克(Nasdaq)大樓的螢幕牆上,出現了這麼一句話。

耐能是誰?為何一家小公司,竟讓美國那斯達克交易所主動在這廣告牆上,免費打出耐能的名字?

2019年4月15號,紐約時代廣場上的那斯達克(Nasdaq)大樓的螢幕牆上,出現了耐能LOGO。

這家公司的創辦人兼執行長,是來自台灣的劉峻誠,來到他位在南港的辦公室,走到櫃台,一面3D人臉辨識螢幕,只靠人臉判別,就記錄了所有人的動向,員工只要「靠臉」就可以進出公司、上下班,不用再打卡上下班。

這是耐能自己生產的AI(人工智慧)晶片,所打造出的產品。

AI的應用,目前共分成三大領域,分別是影像辨識、語音辨識與文字辨識,在一進門看到門口的影像辨識系統後,劉峻誠又對我們拿出一個手掌大小的產品,這是他為客戶打造的即時翻譯機,他戲稱是「小叮噹的翻譯年糕」。

這台由耐能晶片打造的翻譯機,不僅可以即時語音翻譯,更有鏡頭可以做文件掃描,即時提供多達18種語言的文字翻譯,「重點是不需要連接網路,可以離線操作。」劉峻誠說,關鍵就是把所有資料壓縮在一顆小晶片裡。

從影像、語音翻譯到文字辨識,通通靠一顆晶片就能實現,這就是耐能去年營收不過才突破300萬美元(約合新台幣1億元),卻吸引那斯達克主動上門招商,希望耐能到美國掛牌的關鍵。

AI半導體現在最有名的公司,是估值高達25億美元的中國公司寒武紀。不過這家由中國大學教授與學生組成的新創,目前正式公開應用的主要產品,只有與手機大廠華為的合作案。

然而,根據中國創投所流出的文件顯示,去年寒武紀全年營收約落在57萬美元,只有台灣耐能的20%不到。

是什麼造就這樣的差距?答案,就是劉峻誠的樂高式戰法。

「我們是做一個可以『變形的腦袋』。」劉峻誠解釋,一般的AI晶片產品,都是做單一功能的垂直應用,比如影像辨識就專攻影像、語音專攻語音。但,耐能的晶片設計架構,則是一組「樂高積木」,透過組合不同的功能區塊,它只要靠一片晶片,就可以同時支援多種應用,在不同場境下發揮作用。

一位半導體人士分析,寒武紀的作法,則是把所有的技術整合在一起,缺少了設計與使用的彈性,「因為寒武紀的團隊來自校園,沒有商業化的經驗。」

曾經在三星、高通任職過的劉峻誠分析,AI應用雖是趨勢,但目前還沒有真正一項產品把AI技術產業化,對於產業的認識,讓他走向與寒武紀完全不同的開發邏輯,此舉讓耐能的晶片,不管是在手機、空調、翻譯機的複雜運算都能支援,不需要連網也不用插電,就可讓產品融入在一般人的生活環境中,大幅拉近了與市場的距離。

一種晶片技術,可以同時打入不同市場,更是間接降低了耐能只依賴特定市場的生存風險。

耐能20日宣布推出人工智慧(AI)晶片KL520。

AI晶片的運用,除了半導體技術,更重要的是軟體的整合,與商模的建立。為強化產品實力,他多次造訪,最終邀請到在中國與小米創辦人雷軍、微信之父張小龍等大咖齊名,共同被列入「影響中國軟體開發20人」名單的袁紅崗加入。

「我喜歡起(始)點低的新創公司,」這位在2015年退休,包括騰訊與阿里巴巴都曾邀請他的袁紅崗,在越洋接受商周採訪時說,除了劉峻誠當初「三顧茅廬」式的積極邀約,同時也是看見這間新創未來在AI領域的潛力,在耐能,他更能運用他的軟體優勢,為公司加分。

另外,同時也挖來高通前業務開發副總裁王瑞安(Adrian Ong)與前高通多媒體研發部門總監、劉峻誠當年自己在高通「老闆的老闆」李湘村等資深業界人才,組成今日的耐能管理團隊。

「整個管理團隊就我最年輕!」才38歲的劉峻誠說,原本,他一開始在美國、中國與台灣都有設點,還一度被創投嫌棄人力資源太過分散,不會成功。

他坦言,沒想到現在誤打誤撞,因為分散三個地方,才藉此匯聚了軟體設計、半導體製造的人才,同時可以24小時不間斷開發,在最大、競爭最激烈的中國市場找到機會。

至今,耐能的合作對象包括高通、騰訊、百度、中國搜狗(sogou)等各國大廠,其股東名單更大有來頭,包括李嘉誠的維港創投、阿里巴巴創業者基金、紅杉資本(Sequoia Capital)與中華開發,而高通本身也是他們的投資者之一。

創立才4年,耐能走過了最艱困的研發期,營收超過寒武紀,雖然擁有大咖投資人陣容,但作為一間AI新創,耐能正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如何快速把技術產業化,將市場期待換成實體營收,未來耐能在商品化的速度與多元性,將是決定它能否通過資本市場考驗的決勝關鍵。

責任編輯:林舫如

延伸閱讀: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