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音樂

法軍在維也納(下)|愛恨戰火蔓延時

MUZIK古典樂刊

發布於 2019年12月05日08:47

拿破崙情結

003
003

▲1809年7月,拿破崙在維也納東北的瓦格拉姆戰役(Battle of Wagram),獲得大勝,迫使奧地利皇室求和

法軍佔領維也納期間,宮廷劇院負責人委託貝多芬為《艾格蒙特》(Egmont)配樂。貝多芬在1809年10月到1810年6月期間完成。

艾格蒙特伯爵是16世紀荷蘭獨立運動的領導者,帶領反抗西班牙的暴政。這種革命題材,原本受到奧地利政府禁止。1809年7月19日,《維也納日報》宣布:法軍取消所有奧地利審查制度。被解禁的新出版品就包括:席勒的《唐.卡洛》、《威廉.泰爾》和歌德的《艾格蒙特》。

一般認為,貝多芬當時恰好對拿破崙的獨裁感到非常失望,所以《艾格蒙特》配樂的題材意旨很適合他當時的心境。諷刺的是,如果法軍不解除奧地利的審查制度,《艾格蒙特》根本無法在維也納上演,貝多芬也沒有機會為之作曲。

法軍上一回佔領維也納時,貝多芬正在譜寫第五號交響曲,最後的樂章引用了克洛德.約瑟夫.魯日.德.李爾 (Claude Joseph Rouget de Lisle,著名的《馬賽曲》之作曲者)的一首革命歌曲,顯示他沒有因為法軍的暴行而抹煞大革命的價值。

歷史也沒有停格在貝多芬撕碎第三號交響曲原本的題獻詞。比較少被提及的是貝多芬之後對拿破崙的矛盾心態。

法軍佔領期間,貝多芬與拿破崙最高行政法院成員特雷蒙男爵之間結下友誼。特雷蒙寫下:「儘管他(貝多芬)情緒糟糕,但我看得出來,他佩服拿破崙從這麼低下的地位飛黃騰達。這迎合了他的民主思想。

有一天,他對我說『會強迫我問候您的皇帝嗎,如果我去巴黎?』我向他莊嚴保證,他沒必要這樣做,若是他沒被人命令。『那您想想,他們會邀請我嗎?』」特雷蒙得出結論:「這個問題叫我覺得有可能,儘管他自有信念,如果獲得拿破崙的讚賞,他還是會覺得受寵若驚。」

事實上,貝多芬當時的確曾在筆記上寫下:「《C大調彌撒》或許還可以進獻給拿破崙。」這首樂曲當初受他的老師海頓的前僱主艾斯特哈齊親王委託創作,卻當著與他亦敵亦友的胡梅爾面前被質疑和退稿。貝多芬厭惡拿破崙的獨裁,但仍然敬佩他的功績,至於庸碌無作為的世襲貴族,若無法欣賞他的創作,則比之拿破崙猶有不如。

音樂戰爭財

拿破崙的幼弟傑羅姆受哥哥分封為威斯伐倫王國國王後,曾希望延請貝多芬擔任宮廷樂長。貝多芬的好友格萊興斯坦等人士,就是憑著這份邀約,說服洛布科維茨親王、金斯基親王和魯道夫大公三位貴族贊助人簽訂合約,每年提供4000弗羅林,令貝多芬不另謀高就而留在維也納。拿破崙的開疆拓土可說間接地促成了這份具歷史意義的藝術家合約。

至於再過幾年之後,在拿破崙戰敗的狂熱氛圍中,貝多芬在為受傷士兵募款的慈善音樂會上首演《第七號交響曲》,於維也納會議期間成功上演《費黛里奧》,甚至譜出《戰爭交響曲》(威靈頓的勝利)、清唱劇《光榮時刻》這類遠低於他創作水準的應景之作而大受歡迎,相觀收益更堪稱讓貝多芬發了一筆「音樂戰爭財」,真可說是禍福相倚,是非難辨。 如同他自己在給出版商的信中所質疑:「你對這種兩敗俱傷的和平有何看法?」「我再也不期望能見到什麼穩定的跡象……我們唯一確定可靠的只有機遇。」

本文選自《MUZIK古典樂刊》No.148

推薦閱讀:

-法軍在維也納(上)|愛恨戰火蔓延時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