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日本「公務員社群」的積極改變,台灣呢?

換日線

發布於 2019年03月22日08:12 • 謝子涵/政藝少女台日乾杯

「你是否曾經想過,自己社區旁邊的公共圖書館,怎麼一直無法加強硬體設施和藏書?」
「你是否曾經想過,鄰里中的公共托育和遊憩設施是否足夠?能不能更美觀?」
「你是否曾經想過,城市的廢棄空間該怎麼規劃更好的用途?」
「你是否想過要返鄉創業?或者是否想過大地震來的時候、大家應該怎麼面對?」
「你是否進去過地方公所善用公共服務?你繳交的稅金,到底有沒有產生價值?」⋯⋯

留學日本研究公共政策的期間,在我的腦海中,時常自問著這無數個「問題」。而在這不斷發生的自問自答間,多如牛毛的思緒到最後,慢慢凝聚成為一個問題:

「我們到底能不能、又該如何集體追求更好的公共服務?」

下面這一段經驗,給了我不少啟發。

大家帶著各自關懷的公共問題,齊聚一堂學習

 2018 年的夏天,我參加日本政策研究大學院大學(National Graduate Institute for Policy Studies)的「地方Community的政策創新能力(鏈結力)開發研修」,與來自日本各地的地方政府、非營利組織一起交流。

台灣的讀者朋友,可能對日本的國立「政策研究大學院大學」這所學校有些陌生,在此先簡介一下:「大學院大學」(Graduate University)指的是只有研究所、沒有設立大學部的研究教學機構;而「政策研究」顧名思義,指的是國家級的各項政策分析、探討與規劃。

就讀日本這所「政策研究大學院大學」的「學生」,絕大多數都是來自日本(和各國)的菁英官員、公務人員,同時也多具有至少 3 年以上的工作經驗,可說是專屬於日本公共政策體系的「進階人才養成班」,它同時也是日本與世界各國聯繫交流的產官學交流平台──例如旗下成立於 2013 年底的「政策研究院」(GRIPS ALLIANCE),除了是日本最知名的國立智庫之一外,也為日本政府擔任「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議」(TPP)的經濟影響分析任務,並進行國際研討。

而在我所參與的這場研習中,探討的主題是「地方發展」政策中的重要一環,參與的研修生許多來自中央和日本各地方的官員、公務員。大家都帶著相同的問題意識:「面對少子高齡化的社會,(日本)各地方要如何不因此衰弱?」

這個研修的特徵在於:能全盤對照學習「政策規劃」與「成功或失敗的案例」,並建立跨領域的公務人員社群來進行交流,練習全面制定政策的過程,與計畫資源的用法──參與者們也會把自己在地方上遇到的課題拿到平台上討論,集思廣益、能解決一個是一個,希望藉此建立強而有力的公共服務網絡。

換言之,參加這個研習不只可以讓你清楚認知到「中央政府的資源在哪裡?要如何取得資源?」也可以看到「在各地方、村落中,這一路上大家遇到的困境與解方又是什麼?」可以說是地方既「集思廣益」也順便「集體療傷」的共學平台。

圖/政策研究大學院

地方創生公務人才育成與「即戰力」

在課程安排上,主要分為「由中央政府官員來講述的政策理論」;以及「由地方公務員分享的地方實踐案例」兩個部分。講題分類涵括了社區營造、地方經濟、移居定居、觀光交流、能源環境、社會福利以及教育公民館等。

第一堂課,先交流每一位學員的所屬單位和參與動機,並將學員分組,希望每一位學員認識彼此,知道自己為何而來,又將帶著什麼經驗回去地方:

「我是青森縣農林水產部綜合販賣戰略課戰略推動小組成員,負責經營農產品官方網頁,我會想要參加這個課程,是因為最近政府有很多農產外銷的補助政策,我想更了解應該如何運用資源,也希望青森縣農產能讓更多人知道。」

「我負責三重縣四日市觀光業務,舉辦例行性的祭典和腳踏車大會,很想知道還有什麼政策或計畫,能讓這些活動不只是放煙火式的熱鬧一陣而已。」

「我在埼玉縣川越市的市民稅課,負責公私協力業務,希望了解更多政策企劃方法及案例。」

「我來自靜岡縣濱松市賽馬協力中心,負責公民館改造以及社群經營,特別關注地方行政、產業、與地方金融對在地創業者的協助。」

「我是宮城縣宮城市公所的市民 Community 社區營造推動室課長,我以為我做了 4 年後可以輪調到其他單位了,但是沒想到又被人士課派過來,大家一定知道第一線的社區業務不好做,只好再繼續努力,與各位交流新的Community方法。」

「我隸屬千葉縣千葉市都市局建築部住宅政策課,希望了解環境與地方創生的關係。」

「我是愛知縣豐田市保健部地域保健課,想要做出『看得到』的保健政策。」

「我考上公務人員 2 年,現在在熊本縣熊本市南區公所區民部總務企劃課。現在負責做公所的網站改版與 Facebook 紛絲專頁經營,想來學習做社群的能力。」

「我來自公益社團法人沖繩縣地域振興協會,我們每年有 1.2 億的經費,我負責舉辦高峰會⋯⋯。」

從每位參與的公務人員,五花八門但都十分「接地氣又實事求是」的自我介紹中,可以看出大家的內在學習動機,顯然不只是來自「長官指派」、「交差了事」,而是真的在面對某些業務時,需要更多與外接串連資源的平台,透過不斷在職學習,好面對未來社會的挑戰。

帶著社區的課題,到社群平台上共生共存

於每一天課後,參與者們並會以工作坊形式,練習「如何運用跨部會政策計畫資源」。課程的尾聲,則有一個「政策企劃提案會」,大家共同集思廣益,討論如何因應未來日本遇到的社區問題,其中都隱含著「防災」與「共好」思維,包括:高齡少子化下的社區營造、移居型社會的社區營造、跨世代的社區營造、都市社區營造等。

而討論的結果,並不會就此束之高閣:透過大學院大學的整理後,這些資訊都會成為日本總務省(近似於台灣的內政部)及相關單位制定政策時的重要參考。學員們也會將在這裡得到的資源(不論是學到的知識或認識的人脈)帶回地方,形成一個日本各地方政府共同專注社區、地方經濟振興、以及人口議題的共學社群。

公共議題的「社群經營」

今日社會,無論是關於公共議題的主張、推廣或討論交流;乃至各行各業中的商業模式,均越來越講求「社群經營」的能力──但所謂的社群經營,絕不只是成立臉書粉專或推特帳號,發發懶人包或搞笑貼圖賺點閱這麼簡單:

對日本如今的公務體系來說,所謂的「社群經營」,指的是在做政策行銷的同時,更重要的是檢視推動公共政策、公共議題所需的資源,是否能清楚地做「橫向」(各地方間)與垂直(地方與中央政府間)的串接,而後鏈結彼此資源──不重複、不浪費,甚至以社群的概念靈活地「任務編組」,以專案導向、跳脫既有建制的方式彼此合作,才能高效益且高效率地,交流未來可能遇到的問題和解方。

回頭看看台灣,現在眾人關於「公共議題」、「公共政策」的討論;公務體系目前的分工方式與文化,是否能讓台灣變得更好呢?

 研修課程表。作者翻譯整理 / 提供

執行編輯:張詠晴
核稿編輯:張翔一

【延伸閱讀】

●公務體系打滾 20 年,為何我不建議你當公務員?
●故鄉納稅、青年返鄉、百億預算──「地方創生」對抗人口流失,日本全國動員「玩真的」,台灣呢?

※本文由換日線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加入換日線LINE好友,每日接收全球議題包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