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政協委員提「學校讀繁體字」中國教育部:文字並不完全等同於文化

新頭殼

更新於 2019年12月08日06:42 • 發布於 2019年12月08日06:42 • 新頭殼newtalk |黃順祥 綜合報導
圖為中國政協第13屆全國委員會第30次主席會議。   圖:翻攝自新華網(資料照片)
圖為中國政協第13屆全國委員會第30次主席會議。   圖:翻攝自新華網(資料照片)

新頭殼newtalk

中國政協委員韓方明曾在兩會期間建議「學校教繁體字」,以助於文化傳承。對此,中國教育部6日回應,文字並不完全等同於文化,文字是記錄、傳遞文化信息的工具,中華文化的大量信息是通過漢字記錄下來的。

韓方明在兩會上針對《關於在全國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的提案》指出,簡化漢字60年以來,出現許多弊端,且在執行中出現許多實際問題,而最主要的是「因簡害義」、「有損漢字的藝術性」,以及「不利於文化傳承」等。

他表示,許多繁體字和簡化字並非「同義義體」,而是實際含意完全不同,例如:乾和干、云和雲、榖和谷、薑和姜等,使用上一不小心就會失去漢字的本義。

此外,歷史上曾經屬於漢字文化圈的國家,隨著二戰結束,也廢除漢字,導致大多數的人,看不懂過去以漢字撰寫的歷史書。韓方明認為,作為漢字的「祖國」,應該要汲取教訓,避免重蹈覆轍。

對此,中國教育部指出,自古以來,漢字由繁趨簡的發展演變趨勢十分顯著。簡化字伴隨着漢字的產生而發展,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然而,現行簡化字廣泛徵求意見、並經過一段時間試行而定的,遵循著約定俗成的原則,具有歷史繼承性、體系性和深厚的群眾基礎。從漢字形體構成的規律看,形聲構字是主要的構字方法,如果僅從會意字方向去理解漢字,就背離了漢字構形事實。 

中國教育部也說明,文字並不完全等同於文化,文字是記錄、傳遞文化信息的工具,中華文化的大量信息是經由漢字記錄下來的。要讀懂歷史文獻,必須先了解各時期的書面語,以及歷史發展。即使能識讀繁體字的人,若不經過專門的古漢語、古代文化課程培訓,一樣不能讀懂詩文、不能瞭解中華傳統文化,「同樣,現在古典詩文都已經有簡化字版,如果不經過專門訓練,也一樣讀不懂。」

延伸閱讀:

(影)藍委主動推擠警方 馬英九譴責外交部:立委又不是暴民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