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很常暴怒、沒耐心嗎?或許你是成人的ADHD患者

Heho健康

更新於 2019年04月18日08:25 • 發布於 2019年04月18日06:05 • 盧映慈

很多人都以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只有小孩子才會有,長大之後就會自己慢慢好,但其實不治療的ADHD孩子有6成到長大之後,還是會存在這一些症狀;這些「不專心」帶來的困擾,隨著面對的人事物越來越複雜,會漸漸的暴露那些被忽略的問題。

ADHD並不會自己「治好」

有些家長可能會覺得ADHD長大之後,會自己慢慢好起來。但其實ADHD是大腦在發展出現問題,腦區的發育比別人慢,導致他的組織、執行能力變得比較差;小時候可能可以靠其他方面的優秀來彌補,但長大之後問題並不會解決。

不過小孩子確診ADHD多半在國小階段就會來求診,但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精神科主治醫師蔣立德說,多半會來求診的,都是因為「成績出了問題」,家長才會覺得很緊張、跑來看醫生,但如果那個孩子本身很聰明、即使不專心還是維持好成績,平常的那些問題雖然還是存在,卻會被忽略。

「比如孩子一次可以專心15分鐘,本身又很聰明,國小的功課他分個幾次做完,也不會發現什麼問題,但慢慢長大之後就會發現,只專心15分鐘好像已經不夠了。」蔣立德說,他印象很深刻,有一個孩子在國三放榜之後才來看,一問成績,剛考上建國中學,但卻愁眉苦臉的。

原來這個孩子每天回家之後,從晚上7點念書念到半夜1點,他說自己沒辦法專心,一個東西要看好久好久才能讀進去;國一時,老師發現每次點到他,他都好像沒在聽,但成績又很好,就建議他去看醫生,但是他覺得念書都來不及了,沒有時間看醫生,直到考上了第一志願,才驚覺「我現在每天就念6小時,上了高中根本不用睡覺了」,趕快利用暑假來看醫生。

結果一做心理測驗,發現這個孩子的專注度差到幾乎沒有,很難想像他花了多大的努力才維持三年的全班第一名,趕快進行治療之後,專注度慢慢好轉起來,不用再花這麼久的時間念書,在建中的成績也能維持在前三名。

成人的ADHD

而蔣立德說,通常可以撐到年紀比較大、甚至成年才來看的,表示他的能力本來就很好,日常生活的小缺陷還可以克服,但會覺得自己需要花更多的努力在面對這些事情上面,當面對的事情不再簡單,就可能會出差錯,只能安慰自己「我可能就是天生比較散慢」,不過還是有很大的挫折感。

所以來看診的時候,可能是因為憂鬱症、焦慮症或是強迫症才來的,因為這些聰明、有能力的孩子為了讓自己符合「一般社會」的要求,會拚命的想壓制自己不專心、衝動的症狀,反而變成一直重複一樣的動作,或是為了讓自己不要因為「缺乏注意力」、忘東忘西、犯錯而天天提心吊膽,但無能為力的時候卻又很無奈、很傷心。

可能被忽略的ADHD表現

ADHD主要症狀可以分成2大類,一類是缺乏注意力,一類則是衝動。通常男性患者的表現比較是衝動,女性患者比較是缺乏注意力,所以不容易被發現;但大多數人會2者皆有。

而這些缺乏注意力、衝動的情況,看起來好像是2個極端,但其實不是只有「無法專心」或是「靜不下來」而已,是大腦處理複雜資訊的能力變差,所以這2個都可以稱為「自我調節能力差」,所以表現也可能起起伏伏,這一次大腦順利處理完、看起來好像就沒事,但下一次大腦調節不過來的時候,表現可能非常差。

缺乏注意力

  • 很容易分心、放空、忽略事情的小細節導致出錯。
  • 健忘,常常不記得要做的事情,或是找不到自己的東西。
  • 跟別人講話的時候常常沒在聽,即使試圖想要認真聽,也沒辦法專心。
  • 遇到需要長時間思考、閱讀,或是重複性、機械性的事情就會下意識的擺到一旁,等下次再說。
  • 身旁有人講話、放音樂、走動,即使聲音不大,但會分心。
  • 非常不會規劃、組織事情,因為總是會忽略掉一些細節性的東西。

衝動

  • 沒辦法持續做一件事情,遇到挫折就想放棄。
  • 遇到要排隊、或是長時間開會、坐著的情況,會非常不耐煩、很想離場或是動來動去。
  • 超級工作狂,不做事情就渾身不對勁,會刻意把時間排滿。
  • 每次講話都長篇大論,很少聆聽別人說話,甚至會打斷別人說話。
  • 獨處的時候完全靜不下來,還是要找事情來做。
  • 很常覺得煩躁不安,容易生氣或是不耐煩。

當然這些狀況在我們忙碌、生病的時候也可能會出現,因為大腦的使用是有極限的,一旦需要分心去處理很多事情,或是對抗生病,效率就會下降,比較容易衝動或是不專心;但如果在平常生活中、或是從小到大都有這種情況,頻率很高、基本上是常常出現,或是總是如此,那就需要注意可能需要去評估一下ADHD。

>> 加入 Heho健康 LINE@ 好友,健康知識不錯過!

延伸閱讀

不專心就是ADHD嗎?看長庚醫師陳錦宏怎麼判斷!
ADHD的心路歷程:如果我可以早點接受治療,我也不那麼糟

文/盧映慈 圖/盧映慈 圖片來源: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