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四分之一個香港的不滿 200萬+1人上街「反送中」

DQ 地球圖輯隊

更新於 2019年06月18日09:12 • 發布於 2019年06月17日10:16 • 泥仔

昨日(16),數以萬計的香港人再次走上街頭抗議,要政府撤回《送中條款》、呼籲香港特首林鄭月娥下台,也希望香港當局正視這場一點也不暴力的「暴動」。

編註:本文圖片若沒有特別標註,均為拍攝於本月 16號。

昨日,香港超乎預期的示威人潮再次引起熱議。 路透社/達志影像
昨日,香港超乎預期的示威人潮再次引起熱議。 路透社/達志影像

從維多利亞廣場  不斷增加的示威民眾

16號,示威民眾從維多利亞廣場開始聚集並不斷擴散,人們大多身穿黑衣。有些人拿白花、悼念從太古廣場墜樓身亡的反送中示威者,也有人高舉寫有「不要殺我們」、「撤回惡法」、「沒有暴動  只有暴政」等標語,對前幾天,香港警察在驅離示威民眾時執法過當的行為表達不滿。

緩慢移動的超大型隊伍

整個遊行隊伍移動得很慢、也因為有大量的示威民眾從不同街道、地鐵站湧入而走走停停。

就算到晚上,示威人潮也一直沒有散去。

在當天,許多街道的遊行人潮幾乎都看不到盡頭。 路透社/達志影像
在當天,許多街道的遊行人潮幾乎都看不到盡頭。 路透社/達志影像

33.8萬 vs 200萬

香港警方估計遊行最高峰時刻大約有 33萬8,000人上街,「民間人權陣線」則估計整場示威一共有 200萬+1人參與——如果該估計屬實,這將是香港數十年來規模最大的示威。

至於之所以要特別寫+1人,則是要記念那名在太古廣場墜樓身亡的反送中示威者。

圖左為本月 12號,警方數次張起「黑旗」,標示著他們即將要仍擲催淚瓦斯。圖右則為本月 16號,示威者自製了類似的「紅旗」,對警察當時執法過當的行為表達不滿。 路透社/達志影像
圖左為本月 12號,警方數次張起「黑旗」,標示著他們即將要仍擲催淚瓦斯。圖右則為本月 16號,示威者自製了類似的「紅旗」,對警察當時執法過當的行為表達不滿。 路透社/達志影像
圖左為本月 12號,警方數次張起「黑旗」,標示著他們即將要仍擲催淚瓦斯。圖右則為本月 16號,示威者自製了類似的「紅旗」,對警察當時執法過當的行為表達不滿。 路透社/達志影像
圖左為本月 12號,警方數次張起「黑旗」,標示著他們即將要仍擲催淚瓦斯。圖右則為本月 16號,示威者自製了類似的「紅旗」,對警察當時執法過當的行為表達不滿。 路透社/達志影像

是什麼樣的狀況,讓香港人不斷上街抗議?

關於香港這一陣子面臨的狀況,可以參考《103萬人的怒吼 香港人上街反對的《送中條款》到底是什麼?》。

簡單來說,自從香港政府推出被暱稱為《送中條款》的《2019 年逃犯及刑事事宜相互法律協助法例 ( 修訂 ) 條例草案》(後稱《逃犯條例》),關於待在香港的嫌犯可以引渡到中國的部分就一直有爭議,人們擔心此法一修,就會讓政治犯或異議人士因此被引渡到中國,特別是中國政府過去就時常用貪腐、擾亂國家等罪名針對政治異議人士。

在反送中示威者於 15號墜樓身亡的事故地點,人們紛紛擺放了白花悼念他的離世。 美聯社/達志影像
在反送中示威者於 15號墜樓身亡的事故地點,人們紛紛擺放了白花悼念他的離世。 美聯社/達志影像

從103萬人示威到今天,香港又發生哪些事?

本月 9號,有 103萬人走上街頭的反送中大遊行——卻得到政府宣布將在 12號照常二讀《逃犯條例》的回應。因此在 12號,在香港立法會本來要把《送中條款》交付二讀的這一天,人們紛紛以罷工、罷市、罷課的方式走上街頭抗議;然而,當示威者升級行動時,有些人卻遭到警方以橡膠子彈、布袋彈示威者驅離。

15號下午三點,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宣布無限期暫緩《逃犯條例》修訂,但並沒有如示威者所要求的表示要「撤回」修正草案;同一天晚上,一名男子在太古廣場平台掛上反送中標語,並在與警消人員僵持 5個小時後墜樓身亡。

就算到了晚上,示威人潮也一樣沒有散去。 路透社/達志影像
就算到了晚上,示威人潮也一樣沒有散去。 路透社/達志影像

200萬示威後  300字的道歉聲明

回到 16號這天,面對有四分之一的香港人在這天走上街頭抗議,香港政府在當天晚上發布道歉聲明,表示政府「明白市民的遊行是出於對香港的關心與熱愛」,而且政府也重視並珍惜香港文明、自由、開放的核心價值,同時重申香港立法會沒有修訂《逃犯條例》的計畫。

聲明最後寫到:「令香港社會出現莫大矛盾與糾紛……行政長官在此向市民致歉,也承諾會以最有誠意、最謙卑的態度接受批評……。」

以拖待變?

然而,這份道歉聲明一樣沒有表示要「撤回」《逃犯條例》,人們擔心政府暫緩修法只是「以拖待變」,因此示威人潮並沒有因此散去,有些地方的示威甚至一路延續到今天(17)早上。

一直到 17號早上,有些示威者仍佔據著馬路表達不滿。 美聯社/達志影像
一直到 17號早上,有些示威者仍佔據著馬路表達不滿。 美聯社/達志影像

來得太晚,也太淺薄

對此,BBC分析師海莉爾(Helier Cheung)認為對大多人來說,這份道歉聲明來得太晚、也太過淺薄,特別是過去,當人們不斷反對《逃犯條例》修法,卻只換來政府執意執行的回應;而且在 12號,那場大致和平的示威活動卻被政府稱為一場「有組織的暴動」。

有鑑於上述狀況,海莉爾認為就算政府現在道歉了,人們要求撤回《逃犯條例》、要林鄭月娥下台的聲音也不會因而消失。

換下去後  新的會好嗎?

不過海莉爾同時指出,現在的香港特首是由符合中國審查的選舉委員成立選委會、再選出特首,因此林鄭月娥如果下台了,也不一定能保證接任的香港特首能夠滿足人民訴求。

《逃犯條例》之所以會引起這麼大的反彈,也和整起事件撼動香港的核心價值有關。 路透社/達志影像
《逃犯條例》之所以會引起這麼大的反彈,也和整起事件撼動香港的核心價值有關。 路透社/達志影像

激起人們上街的核心原因:中國

面對香港人不論生活、媒體政治都逐漸遭到中國侵蝕,許多人均把這場示威視為「奮力一搏」、「終局之戰」。且透過這幾天的大規模示威,香港社會無非傳達出非常明確的訊息:他們不歡迎中國介入。

「像異議人士一樣謹慎」

值得注意的是,擔心政府秋後算帳的情緒也瀰漫在人群之中,不僅許多人在這次遊行會戴口罩、墨鏡上街,有人也因為害怕自己的行蹤被紀錄,而在搭地鐵時排隊買票,而不是使用大眾運輸卡「八達通」

《衛報》記者路易莎(Louisa Lim)則觀察到,跟 4年前的雨傘革命相較,這次的遊行一直刻意讓整場示威維持在沒有領導人、匿名動員的狀況,許多人也不願意被拍到、或是接受媒體採訪,路易莎寫到:「不過幾個禮拜,他們就變成像中國的異議人士一樣謹慎。」

在 17號,除了許多示威民眾留下的悼念花束、標語,大多馬路已經恢復暢通,留下來的示威者則聚集到立法會示威區、特首辦公室附近抗議。 美聯社/達志影像
在 17號,除了許多示威民眾留下的悼念花束、標語,大多馬路已經恢復暢通,留下來的示威者則聚集到立法會示威區、特首辦公室附近抗議。 美聯社/達志影像

中國:外國勢力別干預

對於整個事態發展,中國政府一直抱持相對低調的態度,在審查機器持續運作的情況下,不僅是新聞報導,就連社群媒體也看不到與香港「反送中遊行」有關的訊息。

本周一(17),在官媒《人民日報》的社論除了表達對林鄭月娥的支持,也稱外國勢力「干預」香港事務是虛偽且「具有惡意的」。

在遊行當天,香港獅子山的山頭被放上「保衛香港」的黃色布條,但隨後被香港消防隊以「妨害公共安全」拿下。(點擊右側箭頭可以看更多關於 16號遊行的照片)。 美聯社/達志影像
在遊行當天,香港獅子山的山頭被放上「保衛香港」的黃色布條,但隨後被香港消防隊以「妨害公共安全」拿下。(點擊右側箭頭可以看更多關於 16號遊行的照片)。 美聯社/達志影像
路透社/達志影像
路透社/達志影像
路透社/達志影像
路透社/達志影像
路透社/達志影像
路透社/達志影像
路透社/達志影像
路透社/達志影像
路透社/達志影像
路透社/達志影像
美聯社/達志影像
美聯社/達志影像
路透社/達志影像
路透社/達志影像
歐新社/達志影像
歐新社/達志影像
美聯社/達志影像
美聯社/達志影像
17號剛好是黃之鋒(左)服刑屆滿的日子,早上一出獄的他,便到示威現場對撤回《逃犯條例》的行動表達支持。畫面中右側為羅冠聰。 美聯社/達志影像
17號剛好是黃之鋒(左)服刑屆滿的日子,早上一出獄的他,便到示威現場對撤回《逃犯條例》的行動表達支持。畫面中右側為羅冠聰。 美聯社/達志影像
路透社/達志影像
路透社/達志影像

上線時間:2019/06/17
增修時間:2019/06/18  修正圖說

加入 DQ地球圖輯隊 Line好友,一起看透全世界

延伸閱讀:劉曉波之死 反應國際社會對中國人權的被動態度

參考資料: Hong Kong protest: 'Nearly two million' join demonstration
Why proposed changes to Hong Kong's extradition law fueled protests
China state media criticize foreign 'hypocrisy' over Hong Kong after climbdown
Hong Kong is not China yet, but that feared day is coming ever nearer
Opinion: China pulling the strings in Hong Kong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