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部落客

史上最貴的冰箱磁鐵 – iPad Pro

雲爸的私處

發布於 2019年01月12日09:14 • 雲爸

有件事情你可能沒發現 那就是 iPad Pro 其實可以整台吸附在冰箱上面    

隱藏在iPhone 和iPad 設備中的小磁鐵,遠比你想像中的重要

極簡、一致性、設計感、對材料的靈活運用……

對於蘋果產品設計的討論,總是會圍繞幾個關鍵詞

事實上這些也是大部分人對於iPhone、iPad 和MacBook 等設備的第一印象

但大多數都是對於外觀上的評論,然而好的產品設計不只是看的到的部分,看不到的部分更重要

 

比如 Taptic Engine 傳遞到掌心的細膩震動,少不了機身內部的線性馬達

而 iPhone X 的四等邊寬圓角全面螢幕,常人也不會知道採用更優秀的封裝製程。

有時候,這些蘋果產品內部的設計改進,反倒比肉眼可見的變化更重要。

例如這次放在iPad Pro 背面的磁鐵,他一直存在卻很少被提起

iPad Pro 能當冰箱磁貼,是因為蘋果往裡塞了 102 塊磁鐵

2018 年 11 月新 iPad Pro 上市後,首發入手的網友展示另類玩法,就是將它當成冰箱磁貼用。

▼ 史上最貴的冰箱磁鐵。

蘋果在官方介紹影片中也專門提到了這一點:「為了讓iPad 和其它配件盡可能保持緊密,我們使用了102 塊磁鐵,一切都能夠精準對齊,渾然一體。」

蘋果在新的 iPad Pro 塞入大量小磁塊,整齊分散在機身 4 個喇叭周圍,還有一部分放在左右兩側

為的就是讓外接鍵盤保護套和 Apple Pencil 能和 iPad Pro 穩貼在一起。

從iPad Pro的使用體驗來看,這些磁鐵主要會用於四個目的

1. 固定原廠保護套在機背

2. 固定Apple Pencil

*3.固定原廠保護套鍵盤 *

4. 翻頁喚醒

 

賈伯斯回歸蘋果後推出的第一台筆電,用磁鐵取代卡釦

1997 年,重回蘋果的賈伯斯在黑板上畫出著名的四象限策略圖,將普通用戶、專業用戶、桌面電腦和筆電分列在 X、Y 軸兩側,然後說:「我們會為這 4 個群體製造一款產品,其他不在這個範圍的產品都可以砍掉。」

初代 iBook為了強調時尚和個性化,蘋果在第一代 iBook 使用全新的透明塑料外殼。

這種色彩半明通機體配合略微誇張的大圓弧外殼,讓這款裝置在當時冷冰冰的個人筆電市場散發獨特的親和力,至今仍是蘋果最經典的產品之一。

當時,主流筆記型電腦電腦都會在螢幕上方設計機械式卡榫機構,也可稱為閂鎖

目的是為了讓筆電蓋上時能更貼在一起,也有抗跌落和安全性考慮。

像是當年的ThinkPad等商務筆電,幾乎都有機械式卡榫機構

不過,蘋果卻在 iBook 取消這設計,讓它成為當時第一款沒有採用閂鎖設計的個人筆電。

這樣的方式,可讓使用者少按一次開關,無形中讓用戶更方便,此外蘋果還在螢幕頂部和掌托加入磁簧開關設計

當螢幕即將閉合時,上下兩部分就會產生磁性感應,藉此自動休眠。

但這種設計蘋果只使用了一代。之後 iBook G3 Snow,蘋果重新轉向硬朗的設計風格,保留磁簧開關同時,也把閂鎖帶回來。

▲ 注意看,當上蓋接近C件時,磁簧開關卡扣會自動朝上扣住

但新的閂鎖也同樣引入磁吸特徴,使內部掛鉤會在即將閉合螢幕時才會出現,不用的時候藏在凹槽中。

至於現在,鉸鏈成熟且越來越穩固,自然也就不需要設計閂鎖了

至於磁簧開關則由新的霍爾感測器取代,靠磁性感應休眠螢幕的功能,也從相對小眾的東西逐漸變成主流。

當然,這種磁性設計也並不是完全沒問題。

蘋果就曾在官網公告,寫明如果你將含磁性的裝置放在 Mac 筆電或掌托下,可能會喚醒磁性感應,導致電腦自動進入休眠狀態。

不過有光線感測器的情況下,現代筆電對開合螢幕的判斷條件會更全面,不會單靠磁性感應。

▲ 可讓迴紋針立起來的好設計。

如果你真的想知道自己的電腦到底有沒有裝磁鐵,也可以拿一個 Apple Watch 或迴紋針這類能對磁性元件產生反應的物體,沿著筆電掌托邊緣緩慢移動,也會感到磁鐵的吸力。

「用過了就離不開」的 MagSafe 

看到磁鐵的潛力後,蘋果開始將這種閉合與吸附效應運用到其他零件,包括廣為人知的 MagSafe 充電介面。

2006 年,蘋果在 MacWorld 大會展示全新磁性吸附介面。

受益於磁吸作用,當 MagSafe 接頭和 MacBook 電源孔靠近時,它就會自動「吸」上去。

你甚至都不用側頭找介面位置,反而產生一種被接頭「牽引」貼到上面的感覺。當你不需要,它也能很輕鬆與機身分離「脫落」,讓不少人徹底擺脫被電源線絆倒的日子。

哪怕是現在,USB-C 成了新主流,也絲毫不妨礙 MagSafe 是 MacBook 產品史上為數不多的「用過了就離不開」設計

如今,還有像微軟 Surface 平板電腦這種裝置,也將磁吸特徴引入自家電源介面和觸控筆。說不準,以後我們還能看到磁性吸附功能的 USB-C 介面出現。

另一方面,隨著行動裝置興起,蘋果也越來越擅長將磁性吸附能力運用在 MacBook 之外的產品線。

2011 年 3 月,蘋果發表 iPad 2 時就量身訂做名為 Smart Cover 的保護套。和 MagSafe 一樣,你只要將蓋子往 iPad 邊緣一「貼」,金屬鉸鏈就會自動吸上平板側邊。

▲ 小黑塊就是藏在內部的磁鐵。

有意思的是,iFixit 拆解時也找來一塊磁極觀察片,同樣能清晰看到 Smart Cover 和 iPad 2 內部小磁鐵,兩部分加起來共有 31 個。

這看起來很簡單,但我們也無法忽視磁鐵天生對其他電子元件的影響。蘋果只能搜尋磁鐵數量和貼合力度之間的平衡點,讓裝置和保護蓋不僅能精準貼合,還要不易脫落。

同時,由於 Smart Cover 也內建霍爾感測器,所以當你揭開保護蓋一邊時,iPad 螢幕就會自動點亮;合上時,iPad 也會自動關螢幕。這種磁性感應特徴同樣可在現在 iPhone 官方保護皮套看到。

再之後,磁鐵漸漸變成蘋果裝置的「常客」,基本只要有吸附和閉合功能的需求,你都能看到磁鐵的身影。比如 Apple Watch 的磁力充電線,也不需要精確調校,只要讓接頭靠近錶背就可自動吸到位。

還有兩代 Apple Pencil,同樣離不開磁鐵。

第一代 Apple Pencil 只是將磁鐵用在充電筆蓋,但充電則是有線充電,而且是史上最腦殘設計

第二代則在筆身平坦面內建 3 塊磁鐵,如此便可吸在 iPad Pro 側邊,還間接獲得無線充電能力,體驗無疑比之前更好更優雅。

也藏了 4 個磁鐵的 AirPods 充電盒

至於 AirPods 充電盒蓋子的開合狀態,Apple Watch 的現代風釦和米蘭尼斯錶帶設計,以及諸多第三方配件,對其中的磁性連線特徴似乎習以為常。

毫不誇張的說,似乎只要有磁鐵,蘋果就能盡可能不破壞產品外觀,同時還能賦予它們延伸連線的功能。

更重要的是,對大部分正使用蘋果裝置的用戶來說,他們將產品與配件相互連線時,可能都不會留意到磁鐵的存在。

這種隱性的維繫,顯然才是磁鐵對蘋果裝置的最大價值,也是這種材料的珍貴之處。

原文轉載自 愛范兒,本站編譯為中文用詞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