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只要效率高、成本低,研究:壽命較短的太陽能板也能符合經濟效益

科技新報

更新於 2019年09月23日09:54 • 發布於 2019年09月23日08:46

通常在太陽能研究中或是產品介紹中,「壽命」往往是決定商業化或是採買的重要數據,但現在美國麻省理工科學家表示,太陽能板的使用壽命不一定要長達 20 年、甚至是 30 年才有市場,10 到 15 年的太陽能板也能符合經濟效益的,最主要是看整體系統成本跟電價。

目前太陽能板的平均使用壽命約為 20 到 25 年,依照現在的技術水準,使用 20 年後性能維持 80% 也不是問題,遠高於日常生活常見的電器跟電池。不過上述是指已經商業化的矽晶太陽能板,實驗室中還有許多卡在「壽命」這一關的太陽能板,縱使材料、製程成本再怎麼低,壽命只有 10 年的新技術往往不受矚目。

而麻省理工新研究認為,這一認知放慢太陽能技術發展速度。

使用壽命較短的太陽能板真得沒有競爭力嗎?模組能用多久固然是重點,但最終人們最在意的還是整體成本,再加上目前太陽能板的價格也正不斷下滑,因此美國麻省理工與國家再生能源實驗室(NREL)科學家攜手合作,想看看短命太陽能系統有沒有搞頭。

在實驗中,科學家分別研究 3 種不同規模的太陽能系統:6KW 的家用系統、200KW 商用系統、配有追日系統的 100MW 公用事業規模電廠,再透過 NREL 的基準參數、各式開發中的太陽能技術、融資與更換面板架設、回收等資料來計算每度電均化成本(LCOE),之後以四種不同的獨立工具驗算。

最終發現若在 10 到 15 年後更換這些電廠的太陽能板,仍有經濟效益,但前提是:效率得超過 20%,成本低於每瓦 30 美分,使用壽命超過 10 年。

團隊指出,太陽能系統不單單只有模組,太陽能逆變器、支架、線路與其他零件的成本,或是安裝、施工、併網、維運等等都得算進去,最終才能算出每度電成本。麻省理工博士生兼太陽能公司 Swift Solar 執行長 Joel Jean 表示,雖然說技術主要集中在電池、模組,但其實是系統最占成本的部分,只要新一代的太陽能板能跟之前的支架、電氣系統相容,替換成本較低、更新型的太陽能板之後,就能符合經濟效益。

Jean 指出,新研究或許可以提供不少太陽能生力軍發展方向與目標,能加速改進以及商業化。

(首圖來源:pixabay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