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事情不是我們想像中的那樣:回收不見得再利用!4個關於回收的迷思

This Moment

更新於 2018年12月18日10:24 • 發布於 2018年12月18日10:00 • Yen

大家應該都還記得,曾經在朋友間瘋傳的動物誤食塑膠製品照片,這些驚悚照片讓我們更加意識到我們每個行為,都可能在無意間深深影響著其他人及物種,特別是「垃圾污染」對動物、大自然所造成的傷害往往無法彌補。

於是,我們希望能做點什麼、開始調整我們的生活習慣,減少使用一次性餐具、自備環保杯、吸管⋯等。不過,偶爾因為方便,我們也會使用一次性紙杯、寶特瓶,而在我們將手上的垃圾丟進回收桶的那刻,似乎又會有一股安心感。

但其實,把垃圾丟進回收桶,不代表東西就真的被回收了⋯⋯
這次我們想告訴你們關於回收的4大迷思:

#市面上紙製品的回收率只有10%

在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的「類紙製品」,其實多半成分不只是「紙」,而是由多種複合式材質製成的;為了能盛裝飲料,紙杯通常需具備防水、保溫的功能,所以內部會增加一層防水薄膜,多半是由薄蠟或塑膠提煉而成的;而回收時的程序繁複,需要將防水薄膜與紙分開,一般紙處理廠的技術還無法完整做到,因此,我們日常拋棄的紙製品其實有9成最終還是比照垃圾處理。

#經濟價值低的塑膠材質,回收通路甚至不收

在多數人的想像當中,我們可能會以塑膠、紙類、玻璃⋯等「材質」,作為是否能回收的依據,但是像是吸管、塑膠袋、保麗龍這些雖然屬於可回收材質;但是,在拾荒者與回收業者的眼中,「經濟價值高低」才是他們選擇「要不要回收」的考量,他們在乎的是塑膠製品的純度、大小,與能兌現的價值。因此,即便我們將塑膠製品丟進回收桶裡,也不見得能真正的被回收再製,多數回收通路甚至只願意回收寶特瓶跟容器,不回收體積小的塑膠物品。

#塑膠成分日漸複雜,不利於回收再製

早期的塑膠因為成分簡單的緣故,塑膠回收比現在便利很多,隨著越來越多「複合材質」塑膠製品的出現,像是提升防潮性、空氣阻隔性的食物包裝袋(餅乾、泡麵包裝),或是兒童玩具,都是經常使用多種塑膠材質混合而成的,主要因為塑膠材質分解流程繁複,讓這些複合性塑膠製品成為不利回收的材質,甚至直接會被當作垃圾處理。

看守台灣協會秘書長謝和霖説:「這些登上回收車的塑膠垃圾們,卻還是有大半最後進入了焚化爐。」

#安心把舊衣丟進回收箱,不代表可以幫助到人

每年總有那幾個時刻,我們會收集家中不要的衣服丟進舊衣回收箱,心想希望能幫助到弱勢族群,但這些舊衣又會被送到哪裡呢?根據統計,台灣一年約收到6萬噸的舊衣服,其中只有3成被送往慈善社福機構,另外7成舊衣服多流向舊衣回收廠跟海外販售,其餘就是進到焚化爐比照垃圾處理。這幾年,我們開始學會將不需要的衣物捐贈出去,但隨著社福機構對衣物的需求降低時,我們對衣服的購買力若是沒有隨之降低,那麼也只會陷入「買越多、捐越多、供給過量」的惡性循環當中。

「回收並非永續循環,垃圾減量才是重點」

「回收」的概念是好意,不過基於現實社會中種種因素考量,按照現況我們很難真正「徹底實行回收機制」,但在了解關於回收的4大迷思後,我們也會更加明白「環保」真正的重點。讓我們一起從生活中實踐「垃圾減量計畫」,也邀請你身邊的朋友吧!

參考資料:greenimpact

延伸閱讀:
#Hot Issue:「回收」聽起來很環保,但回收真的再利用了嗎?

加入 | This Moment | LINE@,一起發現生活的每一刻美好。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