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人際

不可輕忽!乳癌 14個危險因子+6個預防方式

嬰兒與母親

更新於 2019年04月26日15:01 • 發布於 2019年04月26日00:00
不可輕忽!乳癌 14個危險因子+6個預防方式
不可輕忽!乳癌 14個危險因子+6個預防方式

 

乳癌的危險因子

洪進昇醫師表示,在台灣,每10萬人平均大約有70人罹患乳癌。哪些人罹患乳癌的機率比較高?多重危險因子可分為幾個層面來釐清:

 

高危險群(致癌相對機率大於4倍)

*本身一側乳房曾已罹患乳癌。

*特殊家族史(家族有人在停經前,得過兩側乳癌)。

*乳房切片有不正常細胞增生現象。

*帶有遺傳性乳癌基因,如BRCA1及BRCA2。

 

需要做基因帶原檢測嗎?

以知名影星安潔莉娜裘莉(Angelina Jolie)為例,因為檢測出帶有BRCA1基因突變,罹乳癌風險高達87%,決定提早接受預防性雙乳切除和重建手術。洪進昇醫師說明,BRCA1、BRCA2是一種遺傳性乳癌基因,如果有BRCA1、BRCA2基因帶原,大多在40歲以前就會罹患乳癌。如果直系血親曾罹患乳癌、或是本身曾在40歲前罹患乳癌,可考慮採抽血或採唾液檢測自己是否有帶原(但不表示所有因家族遺傳而罹患乳癌的患者,都擁有這種基因,仍可能因其他基因變異所致)。實際上,台灣有BRCA1、BRCA2基因帶原的人比例很低,以統計來說,100個40歲前罹患乳癌的人,只有大約5人是因此基因帶原所致,而且BRCA1、BRCA2基因檢測需自費大約2~15萬元不等,所以除非懷疑有高度風險,否則一般並沒有普遍做篩檢的必要性。

 

次高危險群(致癌相對機率大於2~4倍)

*母親、祖母或外祖母,或是姊妹得過乳癌。尤其以直系血親:母親、祖母或外祖母罹癌的影響,比旁系血親姊妹來得更大。

*30歲以後才生育第一胎,或未曾生育。

*停經後肥胖。

*卵巢癌及子宮內膜癌患者。

*胸部曾大量接受放射線照射者。

 

略高危險群(致癌相對機率大約1.1~1.9倍):

*初經來得較早,在12歲前已有初經;或是停經較晚,在55歲以後才停經。洪進昇醫師解釋,主要是因為接受月經刺激的時間較久,卵巢分泌女性荷爾蒙較多,引發乳癌的機率也比較高。

*吸菸、常喝酒。吸菸對於停經前婦女的癌變特別明顯;酒精則會影響女性荷爾蒙,可能會引起乳房的變化。

*經常感到壓力大,壓力會使身體可能處於慢性發炎的狀態,繼而可能會提高罹癌機率。

*常吃含高油脂與高熱量食物,例如:油炸食物、紅肉、炸雞等。而且高油脂飲食也容易發胖,並易導致輕微發炎。

*另外有可能但未確定的危險因子,也包括更年期補充荷爾蒙等。

如何預防罹患乳癌?

洪進昇醫師指出,許多危險因子皆可能導致罹患乳癌的機率上升,但卻不是一定,相反的,也很難完全預防罹癌發生,只能降低乳癌的發生率。日常生活上也有一些建議可參考:

1.飲食不要每餐都一樣,盡量要多樣化,並注意營養均衡、健康,少吃高油脂食物、並多吃蔬果,也要接受適量日照以攝取維生素D。

2.生活作息規律正常、睡眠充足,盡量放輕鬆,不要長時間累積過大的壓力,並且要戒菸與少喝酒。

3.適度做有氧運動,有助於預防乳癌發生與降低因乳癌死亡風險,例如:慢跑、快走、騎飛輪、有氧舞蹈等。建議會流汗與微喘,但不要過累,仍要量力而為。

4.如果較易增生乳腺組織或乳癌患者,建議少吃蜂王乳或其它荷爾蒙相關的保健食品。

5.可適量吃薑黃或其他抗癌食品,可能有助於預防乳癌。但如果已確認罹患乳癌,化療時是否仍要吃薑黃,則要與主治醫師討論。

6.哺餵母乳有助於降低罹患乳癌的風險。但哺乳雖能降低罹患乳癌的風險,卻不是一定不會罹癌,仍應定期檢查。

 

黃豆類食品,有助or有害?

黃豆類食品含有植物性雌激素,應多吃或少吃一直眾說紛紜、沒有定論,有一派說法是:吃大量黃豆類食物,罹患乳癌的風險大幅降低;不過卻也有另一些研究指出,黃豆類食物可能增加乳癌復發機率。洪進昇醫師個人則建議,一般人皆可正常食用黃豆類食物;不過乳癌患者則建議適量食用,不要過量(最多每天攝取1~3份的黃豆類食品,如果擔心,則不要每天都食用黃豆類食物)。但是不建議罹患乳癌的患者額外服用純化的大豆異黃酮萃取物。

 

罹患乳癌的症狀有哪些?

乳癌大多沒有任何症狀,乳房內有「看不到也摸不到的硬塊」,必須藉由定期篩檢來判斷。另外少部分人可能會有症狀與乳房外觀變化,則可參考以下文字說明(簡單的插畫僅供示意,仍以文字說明為主較準確)。一旦有以下症狀,需盡快至醫院做檢查:

 A.乳房有凸出的腫塊。B.乳房凹陷。C.乳房表皮有潰瘍。D.乳房持續紅腫,超過1週以上未消。E.乳頭流出不明原因的分泌物。F.表皮毛孔粗大。G.不明原因瘀青或出血超過1週以上。H.表皮異常靜脈擴張。I.乳頭明顯凹陷。J.左右兩側的乳房大小差異很大,例如:差了兩個罩杯。K.乳房橘皮變化,變得很粗糙。L.最常見的是看不到也摸不到的硬塊,少數人會摸到不會痛的硬塊。

 

不過,以上大多屬於乳癌後期可能症狀(除了E.乳頭流出不明原因分泌物,有些仍可能是早期外),所以不建議只等發現症狀後,才至醫院做檢查。目前國健署提供45歲~69歲的女性(或40歲以上有家族史),每兩年可以做一次乳房攝影。

洪進昇醫師則建議,20~40歲一般女性大約每2、3年可至醫院做一次乳房檢查。40歲以上一般女性,每年可做一次乳房攝影檢查或乳房超音波檢查;如果是高危險群,則每半年做一次乳房檢查或乳房超音波檢查、每兩年一次乳房攝影檢查。此外,如果摸到有硬塊,或發現乳房、乳頭外觀有異常變化,應至醫院確認(但不能以自我檢查為唯一診斷工具,觸診的準確率低,還是要以醫師檢查為準)。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