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下塑膠雨了!科學家證實:已在雨水中發現了塑膠微粒

遠見雜誌

更新於 2019年09月12日07:53 • 發布於 2019年09月11日11:40 • 魯皓平

隨著塑膠在人們生活中有著更舉足輕重的地位,它所對環境產生的負擔,也愈來愈成了難以負擔的壓迫,隨處可見的塑膠垃圾、飄散在大海中的瓶罐、讓無辜動物受侵害的塑膠袋與吸管,那些自以為方便、眼不見為淨而隨意丟棄的惡習,著實令大自然難堪。

然而,塑膠垃圾其實會在降解的過程中產生塑膠微粒,它在整個地球上幾乎無所不在,包含空氣、土壤、河川和海洋,許多人員無法抵達的地區,也都有塑膠微粒的痕跡。

近期的《環境科學與技術》(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研究更證實,塑膠不僅僅只留在大自然中殘害野生動物,它也無形中不斷被人類吃下肚──成年人每年至少吃下5萬個塑膠微粒。

專家強調,真實的數字,其實比研究調查的結果來得要高,因為目前僅有少數食品和飲料被分析為塑膠汙染,「經常飲用瓶裝水的人,他所喝下的塑膠微粒更會高出許多。」

無獨有偶,科學家最近還發現,就連從天而降的雨水中,也都含有塑膠微粒。

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研究員格雷戈里韋瑟比(Gregory Wetherbee)發布了研究報告,以《下塑膠雨了》(It is raining plastic)為研究專題,揭露這令人震撼的事實,他耗時多年採樣了洛磯山脈的雨水,發現雨水中都含有塑膠微粒。

格雷戈里在許多據點都擺放了採集儀器,甚至蒐集濕潤的大氣樣本,並洗刷出裡面所含的懸浮顆粒,「結果有90%的過濾器都篩選出塑膠。」

他強調,這些塑膠的成分主要是纖維,必須放大倍數40X才能夠窺見。纖維以各種顏色存在,最常見的顏色是藍色,其次依序為紅色、銀色、紫色、綠色、黃色與其他顏色,甚至還有如珠子與碎片般的塑膠顆粒。

「其實最值得與民眾分享的,是你應該要認清塑膠遠比我們所看到的來得還多,它藏在雨裡、雪裡,根本已經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了。」

格雷戈里說,其實一開始,他預期應該可以採集到大部分的土壤與礦物微粒,結果事實上完全相反,因為塑膠纖維的占比成了絕大多數。「我的研究結果純粹是偶然的。」

專家強調,這些塑膠微粒的最主要「貢獻」者,幾乎都來自於垃圾,當超過90%的塑膠廢物不能回收再利用,它會隨著風化過程漸漸降解,分解成人類肉眼看不見的小碎片,「就連你洗衣服時,衣服上的塑膠纖維也會隨著水溝流至大海,塑膠顆粒就是各種工業過程所產生的附帶品。」

他說,要將這些小碎片追溯出真正的源頭,那是完全不可能的事,因為任何由塑膠做成的產品,都會產生碎片,這些塑膠微粒會進入大氣、土壤、水源,在下雨時跟著落入地表,進入河川、湖泊,荒謬的是,塑膠竟已成為水循環的一部分。

雖然科學家已經研究了大氣中的塑膠汙染多年,但至今對空氣和水中的塑膠微粒所知還是甚少,畢竟沒有一個方法可以量化它。

另一個未知的理論,是人們是否可以將所有塑膠脫離大自然,以及這需要花上多長的時間。

他說,「即便全球的社會停止使用塑膠,我們也不清楚那些已經殘留在地球上的塑膠,會在自然的循環上持續多久,特別是在深層地下水中發現的塑料,科學家們預估通常要幾個世紀才能辦到。」

研究人員表示,人類吃進、攝取塑膠微粒對於健康的影響,目前尚未有完整的調查出現,但這些塑膠確實有可能在體內釋放出有毒物質,甚至,有些碎片非常的小,它能夠穿透人體組織,引發免疫系統的相關病變。

加入遠見雜誌LINE好友,接收更多好文章!

延伸閱讀: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