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一年近200名青少年自殺亡!專家曝三大主因

新頭殼

更新於 2019年03月26日07:42 • 發布於 2019年03月26日07:42
青少年自殺主要原因為「憂鬱傾向、罹患憂鬱症」、「感情因素」,顯示對青少年族群而言,精神健康以及情感人際關係是影響最大的因素。   圖:林芷湲/攝
青少年自殺主要原因為「憂鬱傾向、罹患憂鬱症」、「感情因素」,顯示對青少年族群而言,精神健康以及情感人際關係是影響最大的因素。   圖:林芷湲/攝

新頭殼newtalk

在2017年國人10大死因中,自殺高居青少年死因排行第2名,且青少年自殺人數明顯上升,台灣自殺學會今(26)日公布,2017年有193名少年自殺身亡,等同台灣不到2天就有一名青少自殺殞命,主要原因為「憂鬱傾向、罹患憂鬱症」、「感情因素」、「家庭成員問題」,顯現對青少年而言,精神健康以及情感人際關係是影響他們最大的因素。

台灣自殺防治學會理事長李明濱表示,在2017年國人10大死因中,自殺是青少年(15歲至24歲)族群第二大死因。自殺通報人次顯示,青少年自殺人數從2017年底至2018年明顯上升,就2018年的自殺通報數據而言,兒童與青少年共計通報7179人次,且青少年的自殺行為及意念背後是一連串因素相互影響,並非單一因素造成,但在脆弱時刻就可能萌生自殺意念和行為。

根據自殺通報數據,青少年自殺主要原因以「憂鬱傾向、罹患憂鬱症」(41.3%)為最高,次高依序為「感情因素」(30.2%)與「家庭成員問題」(20.9%)。顯示對青少年族群而言,精神健康以及情感人際關係是影響他們最大的因素。

台灣自殺防治學會常務理事、兒少精神專科醫師陳俊鶯表示,孩子有自殺意念前都會有預兆,如孩子可能會寫下心情、在網路留言,或生活習慣突然改變,飲食不正常、睡眠不好等,有些孩子會有焦慮、憂鬱等情緒困擾,但會先用身體症狀表現出來,如常喘不過氣、常拉肚子,背後就可能是心理問題,家長若發現這些狀況可先互動,評估孩子是否需要找專業介入幫忙。

陳俊鶯表示,親子的互動模式應更親密,彼此同理,建立良性的溝通模式,家長不妨定時和孩子來一場約會,選擇孩子的興趣,如爸爸可陪兒子打籃球、媽媽可以帶孩子看電影、出門遊玩、散步等。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