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人生工程師】12歲一頭栽進空難研究 王立楨練成航空活字典

上報

更新於 2019年11月20日04:50 • 發布於 2019年11月20日04:50 • 吳洛瑩
王立楨在航空迷中享有盛名,除了航空史上的故事,他還撰寫多本中華民國空軍的故事。(攝影:張文玠)
王立楨在航空迷中享有盛名,除了航空史上的故事,他還撰寫多本中華民國空軍的故事。(攝影:張文玠)

時序已是2019年,但王立楨臉上的方框眼鏡看起來還是20世紀的樣式,身上的衣服是年輕運動品牌,手上戴的精密飛行員萬國錶則是先進的時間產物。

新舊交融,像是可以穿越時空,聽他講起跨越年代的航空故事,歷歷在目。

新作《消失的航班》一書是王立楨航太生涯淬煉的精華,也是一本他獻給天上父親的成績單。

王立楨曾說,自己小時候從來不讀書,直到有一天讀到一本空軍雜誌,自此深陷航空世界無法自拔。(王立楨提供)

他回憶,人生接觸的第一起空難事件是民國53年的「神岡空難」,當時機上載有來台參加影展的馬來西亞大亨陸運濤夫婦,包含機組人員一共57人全數罹難。

那是他第一次知道,「飛機會失事,飛機也會摔下來。」

當時年僅12歲的王立楨雖然完全不了解飛機,但憑著各方報導,拼湊出一篇頭頭是道的文章,並以「直覺」認定飛機失事並不單純是官方說的「左發動機故障」,而是與案發現場發現的手槍有關。

那時王立楨得意地與父親分享自己的「見識」,但當然無法以任何科學角度回答父親的疑問。

「如果妳自己都不懂你所寫的東西,你怎麼能希望讀者能了解你要表達的事?」父親的話對他有如當頭棒喝。

《消失的航班》一書,是王立楨給在天上父親的成績單,他要告訴爸爸,「我都已經搞懂了。」(攝影:李智為)

經過時間的洗鍊,書本所學知識、在普惠飛機發動公司(Pratt&Whiney)、洛克馬丁負責人造衛星製造流程的經驗,化為他洞察世界的重要工具。

眼前的王立楨比手畫腳的講解那些令他印象深刻的空難,「1996年美國環球航空(TWA),我從黑盒子最後一秒和前一秒的相比,發現速度從298海浬掉到100海浬。高度也產生劇烈變化。」

王立楨解釋1996年美國環球航空(TWA)發生後,資料顯示飛機上的衝角顯示器有異常反應。(攝影:李智為)

他兩隻手在空中比出「衝角」、飛機跟風相對角度的關係,一邊說著「TWA800的衝角本來只有3度,一下子變成106度,就是因為飛機後方有東西爆炸,才讓飛機衝角顯示器瞬間產生變化」,生動的手勢和準確而關鍵數據,暸若指掌的分析彷彿他也在事發現場一樣。

*活體航空編年史 *

某個角度看,現在年近70歲的王立楨,人生時間軸就像一部近代航空史,從神岡 CT106空難、冷戰時期的韓航007到 美國柯林頓總統執政時的TWA800,以及近年的馬航370空難,他從航空俯角紀錄下全球局勢變化的另一角。

這次他出書將7宗空難徹底掀開討論,探討每一個可疑步驟。若是時光能倒流、重來一次,能否避免有人無辜喪命?

「同樣的錯誤不要再犯第二遍」,王立楨這樣說。

世界飛速前進、航太技術不斷創新的同時,王立楨則放緩腳步,對於真相和未知的追根究底,為資訊爆炸的紛擾時代,留下一方安靜反思的空間。

每次有重大公共災難往往時間一久就被外界所遺忘,王立楨表示,「同樣的錯誤不要再犯第二遍」。(攝影:李智為)

國際民航組織在MH370失蹤之後,開始研究「即時追蹤」(Tracking in Real Time)每一架民航機的可能性。

王立楨說,過去無法得知飛機在失事前的狀況,美國聯邦航空總署(FAA)遂於1967年開始規定每一架民航機上都必須安裝俗稱「黑盒子」的飛行紀錄器。

「在未來的幾年之內,說不定民航機上就會裝上一個裝備,使航空公司在任何時候都可以知道他的每一架飛機的確實位置。」

誰知道呢?

廣闊無垠的天空之所以迷人,便是因為可以容納許多希望與可能。

延伸閱讀:【消失的馬航】近代最大航空懸案 洛馬工程師研判:遇劫機但馬國談判失敗

延伸閱讀:【人生工程師】單親爸爸名留火星 洛馬航太專家王立楨 

★快加入 《上報》 好友!看更多深度新聞★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